老羅EG
豐田與奔馳的混動是有區別的,而且區別還很大。豐田比較重視混動技術,因為混動可以節約能源。而奔馳作為豪車的領銜者,一直在教大家怎麼做汽車,對於混動技術是不怎麼上心的。奔馳也曾經想要購買豐田的混動技術,但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豐田無論是油電混動還是插電混動,都源自行星齒輪動力分流系統,也就是THS系統。奔馳的混動有兩種,目前最常見的就是48V輕混。之前的S級插電混動,以及即將上市的第三代插電混動系統均採用簡單的P2架構混動系統。下面對豐田、奔馳兩種混動做一個簡單初級的對比,尤其是奔馳的混動技術相關資料不多,也期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期待各位老師精彩評論。
豐田的混動相信不用做過多的介紹了,THS技術專利已經到期,並且1元錢賣給了吉利。
THS混動可以說是目前最成熟的混動系統,用行星齒輪做動力分配是最理想的混動方案。發電機連接行星齒輪組中的太陽輪,電動機連接行星齒輪組的齒圈,發動機連接行星架。行星輪、太陽輪以及行星架均可作為動力輸出的結構。任意改變其中一個原件轉速另外的兩個原件轉速也會改變,三原件動力始終在一起無縫耦合輸出。因此平順性是一流的,油耗也可以降低40%左右。搭載車型:雷凌/卡羅拉雙擎,凱美瑞雙擎、亞洲龍雙擎、普銳斯。豐田的混動可以總結為:成熟穩定、效率高、平順性好。目前只有本田的IMMD混動系統可以與其競爭,但是市區內低速行駛時IMMD系統油耗稍高、平順性稍差。
奔馳最近推出了很多混動車型,尤其是部分車型開始採用1.5T發動機+48V輕混系統,例如奔馳C260、E260入門級車型都採用了小排量發動機+48V輕混技術,S級入門車型則是採用2.0T發動機+48V輕混。就48V輕混技術與650V的油電混動強混技術來講,其技術含量還是很低的,門檻也更低一些。吉利汽車已經在旗下眾多車型採用48V輕混技術。我們首先看一下奔馳低端車型採用的1.5T輕混技術:上圖中可以看到這個輕混系統動力佈局
與其他廠商的48V輕混沒有什麼差別,都是採用了BSG啟發一體電動機取代了原來的發動機。與發動機連接的方式也是通過皮帶傳動的,這個電機最大助力功率10kw、最大能量回收功率12kw、最大助力扭矩160Nm。
奔馳S級的輕混動力佈局與C級E級有所不同。上圖可以看到電機放在了發動機與變速箱之間(P2架構)。沒有了皮帶傳動的束縛後,電動機可發揮的優勢也會更大一些。同樣10kw的電動機,S級的isg電機輸出的最大扭矩為250Nm,扭矩要高一些。電機在這個位置時動能回收的效率也要高一些,驅動能力也更強一些。
奔馳s級的插電混動以及將要上市的第三代插電混動系統(A、B級車採用),其混動架構為P2混動架構。
S500插電混動汽車上的電動機功率65kw,最大扭矩440牛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