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茶博會上喝茶,有個茶廠老闆問我怎麼樣做才能讓茶更加耐泡

昨天在茶博會上喝茶,有個茶廠老闆問我怎麼樣做才能讓茶更加耐泡

好茶青,為巖茶耐泡打下紮實基礎

  巖茶要想耐泡,茶青好是首要的條件。當茶青的山場、葉片標準、製茶工藝、泡茶方法等,這些條件達到最佳時,巖茶的耐泡度自然也會提升。

山場好的巖茶耐泡

  縱觀所有的茶類,武夷巖茶對山場是最為依賴的。巖茶耐不耐泡,山場也有一定的發言權。而武夷巖茶山場的好壞,主要可以從土壤和微域小氣候兩個方面進行考量。

昨天在茶博會上喝茶,有個茶廠老闆問我怎麼樣做才能讓茶更加耐泡

  從巖茶山場的土壤來分析:正巖、外山土壤中的氮、磷、錳和有機質含量差異不大,但是pH值、鉀、鋅、鎂等微量元素及土壤的疏鬆度差異顯著,正巖山場的土壤肥力較外山的好,使得正巖山場的茶葉葉片肉質較厚實,內質微量元素的含量更高。

  微域小氣候影響茶葉內質,正巖山場因多在高山地區,故植被覆蓋率高,光照適宜,因此其微域氣候更為優越,為茶樹的生長提供非常好的氣候環境,優異的生長環境,其茶葉部分內質含量就比其他山場的高了。

昨天在茶博會上喝茶,有個茶廠老闆問我怎麼樣做才能讓茶更加耐泡

  土壤的肥力和小氣候,對正巖、半巖和洲茶山場所產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可溶性總搪、兒茶素總量間的差異不大,但是對水浸出物(即茶湯厚度)差異顯著,氨基酸、酚氨比(即茶湯濃度、茶味的輕重)差異極顯著。因此,山場好的巖茶內質豐富,茶湯濃度厚、茶味重,耐泡度最好。

葉片好的巖茶耐泡

  採摘巖茶鮮葉的標準可以影響巖茶的耐泡度。武夷巖茶的採摘標準是當嫩梢長到二葉對夾至四葉對夾時開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開面採”。武夷巖茶相對於紅、綠茶的鮮葉採摘標準,巖茶則會要求採摘較老的鮮葉,但是也不能太老。

昨天在茶博會上喝茶,有個茶廠老闆問我怎麼樣做才能讓茶更加耐泡

  因為在巖茶中對香氣和滋味起主導作用的是醚浸出物和水溶性茶鞣質,這兩者之間的含量要有一定的比例,根據相關化學資料中的分析顯示,巖茶鮮葉中第二葉這兩者的比例最好。並且鮮葉中兒茶素的含量比例對滋味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巖茶鮮葉太嫩,其中的兒茶素含量太高,則滋味苦澀;如果鮮葉太粗老,則巖茶滋味淡薄。因此,從巖茶鮮葉中各種兒茶素含量的比例要求看,要非酯型兒茶素多,酯型兒茶素少,二者之間的比例也要越小越好,採摘巖茶三、四葉是最符合這個比例要求的。

  綜上通過專家的化學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開面採”的巖茶鮮葉,內含物質比例最好,適合製造巖茶,使做出來的巖茶香氣、滋味濃厚,巖茶葉片較老還有一點好處就是沖泡時內含物質的浸出率會比較慢,這些有益於巖茶耐泡。而且巖茶採摘還要注意葉片的完整度,因為越是完整的葉片,一次浸出率也會越低,就越耐泡。

昨天在茶博會上喝茶,有個茶廠老闆問我怎麼樣做才能讓茶更加耐泡

製作工藝得當,為巖茶耐泡的關鍵

  巖茶的製作工藝是影響巖茶耐泡度最主要的因素,巖茶耐不耐泡,最有發言權的當屬製作工藝。而在製作工藝中對耐泡度最具影響力的,就是揉捻和烘焙這兩道工藝了。

揉捻適度的巖茶耐泡

  巖茶揉捻的力度要恰好,切記不可太輕也不可太重。如果揉捻過輕,則會導致條索鬆散,葉肉細胞壁破碎率低,那麼在沖泡巖茶時,茶葉內含物質無法正常釋放;揉捻過重的話,又會使得葉片過於破碎,沖泡時茶葉內含物質過快地釋放出來。因此,只有揉捻適度的巖茶才會更耐泡。

“文火慢燉”出來的巖茶耐泡

  “文火慢燉”要在巖茶茶葉足乾的基礎上進行的。所謂的“燉火”,就是低溫慢烘,是巖茶傳統制法的重要工藝。這道工藝可以促進茶葉內含物的轉化,並且能夠以火調香,以火調味,以此提高茶葉的香氣和滋味,最終達到熟化香氣、增進湯色、提高耐泡程度的效果。

沖泡條件,為巖茶耐泡的臨門一腳。

昨天在茶博會上喝茶,有個茶廠老闆問我怎麼樣做才能讓茶更加耐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