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公溪镇的原721矿,是亚洲最大的铀矿石开采基地,有“中国铀都”之称。后来,721矿破产重组,职工搬走,721矿和毗邻的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261铀矿勘查队生活区基本成为一座空城。

乐安县位于江西省中部腹地,抚州市西南部,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东南部十八排海拔1370米,为全县最高峰。该县盛产核能利用中所需要的铀238,是我国最大的天然铀生产基地,储量亚洲最大,所以被称为“中国铀都”。

1957年,全国进行铀矿资源普查,二机部航空普查队航测员发现,乐安县公溪镇相山一带辐射异常。铀矿是矿石家族中的“玫瑰花”,色彩绚丽,却具放射性。经苏联专家现场考察,认定这里是一个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铀矿床。
721矿名字历经变迁,原名“421矿”,1960年8月改名为“江西一矿”,1964年1月改名为“721矿”。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721矿是“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下进行建设的。1960年2月,开始建设第一个矿井和露天矿,天然铀年产量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1967年至1972年,721矿区建成预选厂和水冶厂。
721矿建有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721矿生活区,附近建有江边村火车站,是乐安县唯一的火车站,经过铁道兵两年的施工,建成全长123公里的矿区铁路专用线,1965年3月建成通车。
该矿有职工数万人,来自全国各地,高峰期单下矿工人就有3万多人。
721矿附近还有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261铀矿地质勘查队生活区。261大队鼎盛时曾经居住了2万多人口,医院、学校、舞厅、职工俱乐部、灯光球场等一应俱全。
由于核工业的战略转移,上世纪80年代,国家对721矿实行限产,该矿实行“保军转民”。
几十年来,721矿有30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有三项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成果获1989年首届和1991年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一项成果获1992年北京国际展览会银奖,一项成果获1997年首届国际民族医学科技大会二等奖。
后来,根据国家新的发展规划,721矿破产重组为中核抚州金安铀业有限公司。
从2003年开始,721矿、261队绝大部分职工搬迁至抚州市区内。2007年,抚州市1000余名退休人员随乐安县721矿区整体搬迁至南昌。
如今,721矿和261队生活区基本是人去房空,一幢幢楼房兀自矗立,现在正在实施退役治理工程。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是个养老的好地方。
目前,乐安县政府提出,以“721”核文化、261大队地质文化遗址为基础,建设核工业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籍此弘扬“两弹”一星一艇、红色革命精神,打造成全国唯一的、不可复制的、特色明显的“公溪军工特色小镇”。(图片来源网络)
閱讀更多 獨家檔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