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是意大利国宝级导演,曾经执导过《末代皇帝》的贝纳尔多·贝托鲁奇逝世一周年的日子。
他不是中国人,却拍出了中国最好的清宫戏。在第60届奥斯卡上,《末代皇帝》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音乐等9项大奖,是历届奥斯卡的巅峰之作,至今没有哪部作品可以超越这个神话。
这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得到特批,在故宫中任意拍摄的电影。在他的镜头里,长满荒草的废弃的宫殿、金砖上斑驳的暗影、暗红得像凝固的血一样的旧宫墙,寂寞得像影子一样后宫的女人,还有,那被困在金碧辉煌宫殿里像囚徒一样不得自由的皇帝,无一不黯沉得让人窒息。
末代皇帝,任何一个词组分开来,都是沧桑与悲哀。
在这部210分钟的电影里,浓缩了这位坐在龙椅上却被囚禁了一生的皇帝61年跌宕波折的岁月。

一、皇帝是这个世界上最寂寞的人
家里的老人给我说的这段情形,我早已没有印象了。老人们说,那一场混乱后来还亏着乳母给结束的。乳母看我哭得可怜,拿出奶来喂我,这才止住了我的哭叫。这个卓越的举动启发了束手无策的老爷们。军机大臣和我父亲商量了一下,决定由乳母抱我一起去,到了中南海,再交内监抱我见慈禧太后。 ——溥仪《我的前半生》第二章 我的童年·登极与退位
三岁孩童的记忆,应该是什么样的?
对溥仪而言,是暗黑的夜,是马声嘶嘶,风声萧萧,是生母的眼泪,是生父的无奈,是金銮殿里那被众人簇拥着的面色苍白形容可怖的慈禧太后,是他躲在柱子后面,却无处可藏的忐忑与惊惧。
一道懿旨,斩断了他和父母的亲情,也斩断了他的自由。
那应该是他进入紫禁城的第一眼印象。在别人的印象中,向征至高无上皇权的天下最尊贵的地方,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个恐怖的所在。
灰暗斑驳的旧影,张牙舞爪面目狰狞的罗汉,以及躺在龙榻上的那个鹤发鸡皮的老女人。
鬼影幢幢,象征着那个女人最衰微的生命无奈地逝去。她像鬼枭一般:“你那么小,你怕我吗?这里的每个人都怕我。我是至高无上的慈禧太后。我已经在这里住了很久很久了。他们都叫我老佛爷。唯一能住在这里的是皇帝。可是今天他已经驭龙殡天了。小溥仪,我立你为嗣皇帝,继承大清的皇位,你就要成为天子。”

她死了,而从她说出的那最后一个字开始,这个原本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宣统皇帝溥仪,也死了。
他跳下龙床,蹦蹦跳跳地走向父亲:“阿玛,回家吧。”
可是,他等来的,却是父亲的叩拜。
万年皇帝,万年牢笼。他最天真无邪的生命,将永远被罩在这四四方方不见天日的黯沉里。
登基之日,他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宝座下,看着太和殿外山呼万岁三叩九拜的文武群臣,眼神里是一片茫然和懵懂。
他开始不耐烦,穿着龙袍的他开始站在龙椅上甩着袖子使劲儿跳着,发泄着自己的不满。一旁的生父醇亲王着急:“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太和殿外,他被蝈蝈的叫声吸引,一位大臣送给他一只罐子,里面爬出一只青绿色的蝈蝈。
那蝈蝈其实就是他,拼命喊叫着,也终逃不出去。
几年后,他的弟弟溥杰到宫里觐见他,拉着他的手说:“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他摇摇头,无奈地说:“皇上是不能离开皇宫的。”
短短几年时光,他已经接受自己的命运了。不能离开皇宫,永远被困在那一方天空里,是他的宿命。
他有着很好听的名字,字曜之,号浩然,还有一个小名,叫午格。这个小名,是他出生的时候,由父亲载沣连同当时想好的几个小名一起呈给祖母刘佳氏商榷之后定的。最后就确定了两个字——午格。
他出生的时候占了“午”字。丙午年壬午月午时,属相是午马,而格是一句满语,意思是英俊的男子汉。
可是,后来的他,被人们提到的时候,只记得他的爱新觉罗.溥仪,或者“末代皇帝”。
他从进宫的那一天起,就没有自己的名字了。
三岁继位,他成了坐在龙椅上的最孤独也最尊贵的囚徒。他身边看似前呼后拥,但人人都阳奉阴违。
二、不能选择自己的妻子,是一种耻辱
15岁情窦初开的时候,溥仪应该也对爱情有过最美好的憧憬与想像。
当宫中的女人,穿着红色的吉服,拿着各家格格的照片让他选择时,他以为自己能够真正地选出自己爱的人。
“四个人都是一个模样,身段都像纸糊的桶子。每张照片的脸部都很小,实在分不出丑俊来,如果一定要比较,只能比一比旗袍的花色,谁的特别些。我那时便不假思索地在一张似乎顺眼的相片上,用铅笔画了一个圈。”——溥仪《我的前半生》
他选了12岁的文绣。照片上的她看起来很乖巧温顺的样子。但是,哪怕是他自己的婚姻大事,他身为九五至尊,也没有过一点自由。
后宫的太后太妃们,为他选的是17岁的婉容。
那一刻,他应该想要再一次逃离。
电影里,他气呼呼地从宫中走出来,对着自己的外教师傅庄士敦说:“她太古板了,我想要一个摩登的妻子,会说英语和法语,还会跳快步舞。我要逃跑庄士敦,我已经准备好了箱子和船票,我要去牛津大学。”
庄士敦对他说:“皇帝陛下,如果结了婚,您就会成为自己房子的主人,当家作主。结婚也许才是更实际的逃脱方法。”
也许是这句话打动了溥仪,他太想成为自己的主人了,他太想自由自在地活着了,所以,他没有逃。
大婚之夜,坐在床上的溥仪没有掀开婉容的盖头。皇后于是问他在想什么,他说:“如果我是真正的皇帝,那么今天起我就可以亲政了。”
他想要改变一切,包括婚姻方式。他说:不能选择自己的妻子,是一种耻辱。
但是,当他慢慢地掀开盖头,看到她的容颜时,他应该一下子就爱上了她。
历史上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字慕鸿,号植莲,她的名字来自于《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由于父母开明,婉容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容貌端庄秀美,清新脱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末代皇帝》里的溥仪,应该是深深地爱着这位皇后的。
她的美丽、动人,她对他的爱慕与支持,对他所追求的梦想的理解和默契,她开明的思想和向往自由的理想,为他带来了他在那座囚笼里唯一的亮色。
他送给她一个名字:伊丽莎白。
如果他不是末代的皇帝,而她不是末代的皇后,那么,他们的相处应该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都很年轻,婉容的英语也很好,经常在宫里用英语给溥仪写信。同处在寂寞深宫里的他们,哪怕天天见面,也要用鸿雁传书的形式,去诉说寂寞,互相取暖。
但是,这样的静好岁月,在溥仪被逐出紫禁城之后,就慢慢地消褪了。
先是文绣和他离了婚,他贵为皇帝,却也只能无助地说:妃子不能和皇帝离婚。
但是这样的话,和他许许多多的话一样,都不再是“金口玉言”。没有人能体会那一刻他心中的屈辱,他是个皇帝,是个男人,却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妃子抛弃的可怜人。
他太想成为自己的主人了,所以他希望借助别国的势力,来光复曾经的无上尊荣。
为了他心中的皇图霸业,他慢慢冷落了皇后。他们再也没有过亲密的夫妻生活。
他见到她的最后一面,是在逃离伪满州皇宫前。那时那位美丽动人的皇后,已经极度虚弱,需要人搀扶着才能行走,并且,由于鸦片的毒害和生活的打击,她精神崩溃涣散,成了形销骨立、形容可怖的活鬼。
她对所有愤恨的一切,都狠狠地啐了一口。
正准备逃离的他,停下了脚步,他对下人说:“皇后回来了。”
不管她变成什么样,都依然是他的皇后。
可当她看到他时,意识似乎恢复了清明,她很明显地愣了一下,然后把他关在了门外。
也许是因为那最后一点残存的意识,她不愿意让他看到这样的自己。
末代皇后婉容,活了仅仅42岁。
人生若只如初见。
从三岁起,他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名字、自由。
而当他爱上一个人时,却连拥抱对方的权利和自由都没有。
三、所有的离开你都赶不上,所有的门你都打不开
电影是以倒叙的形式展开的。影片一开始,溥仪和许多战犯一起,从俄国被引渡回国。心如槁木的他,躲进卫生间里意图割腕自杀,可,就连死的自由,他都无法掌控。
小时候,他当了皇帝,问身边的太监:“当了皇帝真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太监答:“您是万岁爷,当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您是万年皇帝。”
他曾经问老师庄士敦:“how can we say goodbye?”
“as we said 'Hello' ”
可是,他什么都做不了,就连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他都无法挽留。
我是在乳母的怀里长大的,我吃她的奶一直到九岁,九年来,我像孩子离不开母亲那样离不开她。我九岁那年太妃们背着我把她赶出去了。那时我宁愿不要宫里的那四个母亲也要我的“嫫嫫”,但任我怎么哭闹,太妃也没有给我把她找回来。——溥仪《我的前半生》
当他年幼时,一道懿旨,就让他再也无法贪恋母亲的怀抱。他跟着自己的阿嬷前往皇宫,哭个不停。
阿嬷是他的奶娘,是他在这偌大的皇宫里唯一从亲生父母家中过来陪着他的亲人。见到她,就如同见到自己的母亲一样。
不管他去哪,阿嬷都跟在他身后,与他形影不离。阿嬷就是他的蝴蝶。
可是,阿嬷却被送走了。
溥仪追出去,他小小的身子在大荡荡的紫禁城里奔跑,可是,他始终没有追上阿嬷的轿子。
他连她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又过了几年,他的额娘自尽,他骑上自行车,想要回去看她最后一面,却就在快要走出宫门的时刻,宫门被侍卫们轰然关闭,他没有见她最后一面。
影片里的婉容,为了给他留下一个继承人,选择了和他人私通,他明明什么都知道,却还是选择了包容,他愿意认下那个孩子。
可是即使是这样的卑微,也还是被拒绝了。日本人在婉容生下了孩子之后,就残忍地杀死了孩子,并且以疗养为名,把婉容强行送走了。
他疯了一样地跑出去,可是那辆载他一生中最爱的人的车子慢慢驶离,却什么都做不了。大门在他眼前缓缓关上,他像很多年前那样,无助地说:“开门,开门。”
那是他最爱的女人,也仍然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
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从阿嬷到母亲到婉容,再到那些服侍着他的仆人。当他被和仆人们分开时,他说:我没有和家人分开过。
其实,所有他亲近的家人,从他当上皇帝的那天起,都已经慢慢离开了他,他的那些仆人对他而言,就是他最深的依恋了。
可那些人还是都离开了。他无力阻止,也无力挽留。
无论是紫禁城,还是天津张园,或是伪满洲国和后来的监狱,那扇门始终都在,他怎么都打不开。
电影的最后,他花一角钱买了一张票,进入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家”,那座华丽的牢笼。
太和殿里,他曾经坐过的龙椅依旧如故,可是殿外那些山呼万岁的文武百官,都成了如今的芳草萋萋,他想了想,跨过那条“闲人免入”的警戒线,走上了台阶。
可是,一个红领巾跑了出来,“站住,你不能上去!”
“小朋友,你为什么在这里?”
“我是这里花匠的儿子,我住在这里!”
“哦?我以前也住在这里。”
“你是谁?”
“我,以前是中国的皇帝。”
他从龙椅后摸出了登基那天大臣送给他的蝈蝈笼子,六十岁的岁月,笼子已经满是灰尘,颜色发黑。
红领巾打开笼子,慢慢的,一只老迈的蝈蝈从笼子里钻了出来。
他被看不见的门囚禁了一生,而这只蝈蝈,也是如此。
年轻的满族皇帝热切地渴望了解紫禁城之外的那个世界。……仅仅从皇家花园的假山顶上和神武门城楼上眺望那个世界更加加剧了他的躁动不安。然而,每当他恳求允许离开皇宫时,总是得到同样的回答:时局危险,他会受到侮辱,遭到袭击,甚至会被打死。总有一天他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出皇宫,但此时他必须忍耐。自由的时光还没有到来。——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
他是皇帝,却从来没有过君临天下一呼万应的皇权;
他有父母,却从来没有享受过承欢膝下的温情;
他有妻有妾,却被抛弃被背叛。
他看似龙袍加身万人拥戴,却活得像个傀儡、乞丐。
他一生被裹挟被操纵被控制,从来没有人问过他到底愿不愿意。
他一生不得爱与自由,留不住想留住的人,做不成想做的事,打不开想开的门。
如有来生,愿再不生在帝王家。
閱讀更多 蓮笙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