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和亞洲文化共存之處——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是將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光榮完整保存而散發無窮魅力的城市。燦爛的兩個文化所留下的許多遺產如同鑲嵌的寶石而讓旅行者興奮不已。若時間重疊,將過去發生的事情同時在眼前展開,世界上最有趣之處就是伊斯坦布爾。

歐洲和亞洲文化共存之處——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


兩大帝國故事共存的伊斯坦布爾

聖索菲亞大教堂、藍色清真寺還有大巴扎。人口1500萬名的巨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在許多看點中唯獨這三個地方可以代表伊斯坦布爾的文化,是因為一眼可看到被稱為“融合東西文化”與”絲綢之路的終點站”的關鍵詞。

伊斯坦布爾是古代中國陸上絲綢之路的終點站,還是通往歐洲海上貿易的途徑地,同時還是從巴黎出發的,歐洲最早橫穿歐亞大陸的列車——東方快車(於 1977年停止運行)的終點站。這些事實也完整地代表這座城市昔日的輝煌。隔著博斯普魯斯海峽分為歐洲與亞洲的伊斯坦布爾是混合且融合東西方文明的城市。剛開始體會不到其散發出神秘魅力,但不知不覺中漸漸地被迷住,深入瞭解一些後發現了已完全愛上了這座城市,這就是伊斯坦布爾。

歐洲和亞洲文化共存之處——伊斯坦布爾

博斯普魯斯海峽

站在大巴紮起點中之一的‘奴魯奧斯瑪尼耶門(Nuruosmaniye Gate)',穿越超過500融年歲月的時空,這裡簡直是世外桃源。這裡以世界最大石雕屋頂的傳統市場而聞名,長長延伸的主要街道上密密麻麻地分佈著販賣金銀珠寶、地毯、琉璃工藝品、器布皿、香辛料、紀念品等的商店。

歐洲和亞洲文化共存之處——伊斯坦布爾

大巴扎

進入大巴扎,僅進出的門20多個,商店數目5000多家。逛著沿著以主要街道為中心如蛛網似展開數條路林立的商店也不容易。與當地老練的商人們進行討價還價,連精神也差點恍惚。稍有不慎剛開就很容易迷路。若對經過的路開始模模糊糊,則建議尋找主通道再次逛一逛。

歐洲和亞洲文化共存之處——伊斯坦布爾


兩帝國故事,聖索菲亞大教堂與藍色清真寺

在旅遊的時候是否認為排隊的時間最讓人覺得可惜?那麼就務必要一早上路。太陽一升起就前往蘇丹艾哈邁德廣場。蘇丹艾哈邁德廣場是拜占庭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兩巨大帝國文化完整地共存的中心。往右邊是藍色清真寺,往左邊是傲然挺立的紅色的聖索菲亞教堂。首先前往聖索菲亞教堂,在五顏六色的彩色玻璃光輝燦爛的教堂裡充滿虔誠優雅的氣息。

歐洲和亞洲文化共存之處——伊斯坦布爾

聖索菲亞教堂

歐洲和亞洲文化共存之處——伊斯坦布爾

藍色清真寺

聖索菲亞教堂因完全無柱子支撐,站在教堂中央就好像誤以為在空中漂浮般。拜占庭建築之花——聖索菲亞教堂是公元360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建造後,經過暴動和叛亂而被毀壞且一再反覆復原,於537年由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時期完成現在的形態。奧斯曼帝國佔領後作為伊斯蘭寺院,然後到了1934年,為了保存代表拜占庭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共存的歷史遺蹟,被指定為禁止一切宗教行為的國立博物館。同時攻打東羅馬帝國的蘇丹艾哈邁德1世最先趕到之處也是聖索菲亞教堂。

使用十字軍東征時被破壞的古羅馬賽馬場廣場(Hippodrome Square)的石頭為材料而建蓋的是美麗的藍色清真寺。雖被數十座圓頂被六座尖銳的高塔包圍也相當漂亮,然而藍色清真寺的精髓在內部。燦爛光芒經由超過200個彩色玻璃窗透射進來,在天花板和牆壁裝滿2萬5000多張伊茲尼克瓷磚反射出奇幻的藍色。因此,藍色清真寺比‘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也就是原來的名字較廣為人知的理由。在天花板掛著數百盞的油燈與在地板鋪的地毯反射的紅色光晶瑩閃爍。在光和色的盛宴令人著迷。


世界的中心,這裡是伊斯坦布爾!

跨海橫貫大陸帶來驚心動魄的樂趣。未賦予意義的話,這只不過單純乘船遊玩,但明確知道自己所在的座標,就變得特別有興趣。博斯普魯斯海峽是連接地中海和黑海、北歐和南歐、歐洲和亞洲的海洋山谷。乘船遊覽橫穿博斯普魯斯海峽,40分鐘的時間可充分感受到位於世界的中心。航行海洋時,迎過來悠久歷史文化多樣的風景,好像感覺竊竊私語給我傳遞著各自古老的文化故事。太陽開始西下,將大海和天空的邊界染成一片模糊的紅色。伊斯坦布爾如大海和天空一樣將不同的東西方文化相融合,且散發層疊獨特的質感……

歐洲和亞洲文化共存之處——伊斯坦布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