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作者|柚子

最近央視的《主持人大賽》火了。

臺上各路選手精彩過招,那場面堪比“神仙打架”。

臺下的嘉賓們,也看點頗多。

身為點評嘉賓的董卿和康輝,點評一針見血,僅僅聽著就是一種享受。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但最讓我驚喜的,還是專業評委席上一個久違的面孔——敬一丹。

這位主持了《焦點訪談》20多年的女主播,今年64歲。

4年前,她從央視退休,如今,又回到央視做評委,也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輪迴”吧。

雖然節目中,敬一丹的鏡頭不多,卻讓人無法忽視她的存在。

每當有選手上臺,她都會讚許地點點頭,你能從她的眼神裡,感受到鼓舞。

還有就是每次鏡頭掃到她,敬一丹都會微微一笑,一瞬間,讓人如沐春風。

溫柔,又有力量。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圖源:《中央廣播電視總檯2019主持人大賽》)

這種骨子裡散發出的溫柔,誰能抵擋?

難怪有人說,“主持人大賽,只看敬一丹老師打分就可以了。”

其實不止性格溫柔,敬一丹的人生,也是柔和的。

如果用四個字來概括,那就是——

不急不躁。

01

28歲,考上研究生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不同於其他央視名嘴“從廣院畢業,直接進入央視”這一氣呵成的人生,敬一丹的成名之路,是有些曲折的。

17歲那年,她中學畢業,在一個林區廣播站做播音員,和廣播結下了不解之緣。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圖源:《魯豫有約》之《敬一丹·耳順之年,退休之後》)

之後,她又被推薦到廣院(中傳前身)學習。

畢業後成為黑龍江人民廣播電視臺的一名主持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圖源:《魯豫有約》之《敬一丹·耳順之年,退休之後》)

按理說,做著一份自己喜歡並體面的工作,人生已經算成功了。

可敬一丹,覺得自己不止於此。

她想接受更系統的教育,學習更多專業知識。

於是在25歲那年,她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考研。

因為大學時沒開外語課,考研必考科目英語,就夠讓她頭疼的。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圖源:《魯豫有約》之《敬一丹·耳順之年,退休之後》)

那時候,她連最基本的26個字母都認不全,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敬一丹說,她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在了考研上。

可第一年,還是意料之中落榜了。

敬一丹並沒有氣餒,她心裡只有一個想法:我要繼續考。

誰知第二年,她又落榜了。

其實當時的敬一丹,已經不想再折騰了。她覺得自己底子差,和其他人差距也大,繼續考下去,真的有必要嗎?

但這條路走了兩年,說放棄,也不甘心,於是她咬緊牙關,又考了一次。

第三次,敬一丹終於如願以償,考上了北廣的研究生。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圖源:《魯豫有約》之《敬一丹·耳順之年,退休之後》)

有時候放棄很容易,堅持下去,卻很難。

回頭看,黎明前的黑暗,也很美。

02

33歲,被央視錄取

不知你是否也聽過這樣一句話,“你都30多歲了,別再瞎折騰了。”

30歲左右,似乎是人生的分水嶺。

站在人生的分叉路口,是繼續向前走,還是迴歸平淡?在敬一丹這裡,也有過糾結。

敬一丹在讀完研究生後,留在北廣當老師,一當就是三年。

穩定的工作,不錯的收入,任誰看,都是一個肥差。

可敬一丹,又不太想安於現狀了。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她覺得,自己既然是學新聞的,就應該幹一些更有挑戰性的事。

當時正好央視來北廣招人,敬一丹就想去試試。

可當她把這個想法告訴周圍人時,幾乎沒人支持她。

理由無外乎:你都30多歲了。

可最後,敬一丹還是遵循自己的內心,去參加了面試。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圖源:網絡)

她說,“如果我聽從他們的意見,也許我會一輩子在廣院當老師,永遠過著波瀾不驚的生活,那將是我一輩子的遺憾。”

是啊,有些事,做了,失敗會後悔一時,但不做,卻要後悔一輩子。

如果把人生每一個選擇比作是一場博弈,那這一次,敬一丹賭贏了。

33歲的她如願進入央視。

但壓力,也隨之而來。

不斷有新鮮血液湧入臺裡,敬一丹的年齡,是有些尷尬的。

為了追趕上年輕人的步伐,她只能私下付出更多努力。她也會在遇到問題時,謙虛地去請教小輩。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圖源:網絡)

在新聞事業上獲得的成就感,是敬一丹當老師時不曾有過的。

總有人說,你在什麼年紀,就應該做什麼年紀該做的事。

20歲左右,就應該去折騰,30歲左右,就應該結婚生子,40歲左右,一切安定下來。

好像一旦偏離這個軌跡,就違背了“人生規律”。

可做自己喜歡的事,哪有什麼早晚?

03

40歲,迎來事業黃金期

人生選擇上不緊不慢外,敬一丹身上的另一種柔和,來自對年齡的從容。

敬一丹說過兩個故事。

一個是她40歲那年去學車,一開始總出錯,年輕的教練就問她,“你今年多大了?”

敬一丹說,“40啊。”

教練聽了不可思議地說,“這麼大歲數,找這個刺激幹嘛?”

可敬一丹不以為意,她心想,“40歲,算個事兒嗎?”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圖片來源:北京衛視《人生相對論》)

在她這裡,還真不算。不僅如此,她還在40歲這年,接受了更大的挑戰。

那一年,央視要辦《焦點訪談》,這個節目的分量有多重呢?

它是一檔前所未有的輿論監督節目,還在《新聞聯播》後的黃金時間播出。

當敬一丹知道自己要擔任這檔節目的主持人時,她的眼睛都亮了。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圖片來源:北京衛視《人生相對論》)

40歲,或許對很多人來說,早過了事業發力期,精力和體力都有些跟不上了。

可敬一丹,毫不猶豫地接過這個重擔。

對她來說,這既然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不會感到疲憊。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焦點訪談》迅速成為家喻戶曉的節目,敬一丹也在知天命的年紀,迎來了事業巔峰期。

人生不可逆,但靈魂,卻可以永遠年輕,不是嗎?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圖片來源:北京衛視《人生相對論》)

敬一丹對年齡的從容,也體現在對外表衰老這件事的理解上。

有一次,魯豫問60歲的敬一丹,“你建議別人提你的年齡嗎?”

敬一丹說——

“我在哪個年齡段,就會覺得這個年齡真好。我不會在40歲的時候,覺得20歲真好,那麼到了50歲的時候,我覺得50歲真好,此刻我覺得60歲真好。”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圖源:《魯豫有約》之《敬一丹·耳順之年,退休之後》)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越來越多人被“少女感”裹挾,坦率接受變老這件事的人卻很少。

身邊很多女性,會因為年齡的增長陷入焦慮,越來越鬆弛的皮膚,越來越多的皺紋.......

可大家往往忽視了一點——

雖然青春不再,但30歲,40歲,50歲的豐富閱歷和內心的從容淡定,是20歲不會擁有的。這才是最寶貴的人生財富。

而敬一丹,深諳這個道理。

04

60歲,是嶄新的20歲

很多人在退休之後,都會有一種落寞感——

感覺自己不再被需要了,感覺剩下的日子,就得過且過地過著吧。

可敬一丹,卻在60歲那年,做了自己以後20多年的人生規劃。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對吧?

其實,這是敬一丹從一個90多歲的老人那裡得到的啟發。

她認識老人的時候,對方已經95歲了。

老人就是在60歲那年,給自己定下了未來30年的計劃。

等到她90歲的時候,她完成了自己的所有計劃,開辦了一份老年社區報紙,寫了幾本書。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圖片來源:北京衛視《人生相對論》)

看了這位老人,敬一丹內心更加篤定:第二個青春開始了。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圖片來源:北京衛視《人生相對論》)

退休,便意味著嶄新的開始。

忙活了大半輩子,她終於有時間,去彌補自己的遺憾了。

她先去了南極,後來又去了北極。她說,這是給自己的退休禮物。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圖源:《魯豫有約》之《敬一丹·耳順之年,退休之後》)

為什麼要去那麼遠的地方呢?

那是因為除了《焦點訪談》,敬一丹一直想做一個人文地理節目,她覺得可以全世界到處走,很酷。

可到退休,也沒找到合適的機會。

敬一丹說,趁著身體還算硬朗,先去比較遠的地方轉轉,等年紀再大一些,就到近一點的地方轉轉。

從遠及近,慢慢來。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圖源:《魯豫有約》之《敬一丹·耳順之年,退休之後》)

除了旅行,她還和女兒一起參加公益事業,用另一種方式繼續探索這個世界。

對敬一丹來說,60歲算什麼?人生才剛剛開始。

05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區

25歲考研,28歲才考上。33歲,“高齡”進入央視。40歲,才開始做《焦點訪談》。60歲,開啟一段嶄新的人生。

敬一丹的人生經歷,讓我想起之前刷爆朋友圈的一段演講:

“有人22歲就畢業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工作!有人25歲就當上了CEO,卻在50歲去世了。也有人直到50歲才當上CEO,最後活到90歲。

有人依然單身,而別人卻早已結婚。奧巴馬55歲退任總統,而川普卻是70歲才開始當。

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時區。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你在你的!”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董卿、康輝、撒貝寧聚集,我卻愛上了這個女人

(圖源:《魯豫有約》之《敬一丹·耳順之年,退休之後》)

之前魯豫採訪敬一丹的時候問她,“你崩潰過嗎?”

敬一丹說,“幾乎沒有。”

我想,不被周圍的人和事左右,在自己的時區裡,順其自然地走著,就是她一生平和的主要原因吧。

正如她在自傳裡寫的一句話,“遲鈍,也許成全了我。”

敬一丹自傳《我遇到你》

北京衛視《人生相對論》

《魯豫有約》之《敬一丹·耳順之年,退休之後》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2019主持人大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