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十字勳章
相信讀者們對下面這些說法非常熟悉。
德國國防軍是一支紀律嚴明,素質高超的軍隊。穿著灰色軍裝的鐵十字軍隊征服了整個歐洲,沒有遇到敵手。他們被打敗,是因為受到蘇聯和盟軍兩面夾擊而已。
在東線,俄國人只知道搞人海戰術。陷入兩面作戰的德意志的精英士兵們寡不敵眾,被蝗蟲一樣的蘇聯士兵和他們簡陋的坦克所淹沒。
德國國防軍沒有犯下戰爭罪行,那些駭人聽聞的壞事都是希特勒指使黨衛軍和其他納粹黨徒乾的,與德國國防軍無關。
德國國防軍的將軍們,總參謀部的軍官先生們非常有智慧,懂得指揮戰爭的藝術。德國本來可以打贏二戰,但是希特勒這個二戰時期的前下士胡亂指揮,所以德國輸掉了。
先說說這些說法是從哪來的?什麼時候開始出現?
不是最近,也不是十幾年前,戰爭結束不久,還沒過兩年就有這種說法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被分區佔領,而西方國家和蘇聯迅速走向對抗。在美英法和蘇聯的佔領區裡,分別成立了西德和東德政府,德國正式分裂為兩個國家。
西德和東德,注意綠色中間的一點黃是西柏林
當然,兩個德國的邊界,是東西對抗的最前線。
在軍事方面,美國政府很快開始尋求重新武裝德國,來抵禦東邊強大的蘇聯軍隊。
德意志聯邦(西德)國防軍士兵
但是這個事情,不能光美國人來做,而是得德國人出面。
最好是那些在軍隊方面有聲望的人。
為了這個目的,在紐倫堡審判中被關大牢的德國戰犯都被提前釋放,大搖大擺的成為了“德意志聯邦”軍隊的顧問,甚至軍官。
古德里安
庫爾特·蔡茨勒,歷任陸軍參謀長、總參謀長
順帶一提,這些人裡面就包括了那位“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大將。
就這樣,新成立的德國軍隊裡,充斥著大量前納粹德國的官兵。
貌似理所當然,但是樣猛地一想,其實這麼做很不合適吧?
一般德國士兵倒也算了,那些法西斯軍官很多都是戰犯啊?
在他們指揮的德軍的鐵蹄下,上千萬人的家園被焚燒、親人被殺害。結果剛打完仗,傷痕還沒平息的時候,你美國人和德國人,就把那些納粹軍官請回來當上賓供著?
弗蘭茨·哈爾德,總參謀長參與制定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美國也好,德國也好,國內都出現了這樣質疑的聲音,民眾一時間也議論紛紛。
於是,西方媒體慣用的宣傳手段開動了。
美國從監獄裡放出了一批德國將軍(特別是總參謀部的那些,還有最高級軍官,因為他們不直接指揮作戰部隊,所以判得輕。),給他們弄了個小組,讓他們做一件事:寫回憶錄。
甚至在我國都正式出版了
遠遠不止上面這幾個人。實際上戰後沒被吊死的大人物,幾乎人人都在寫這種書。
這些回憶錄全部出書,在佔領軍當局的大力推薦下大量出版。
這些書裡,無一例外的充斥著本篇內容剛開始時,提到的那些觀點。
這個手段被證明非常成功,嚴重影響了後世對於德國軍隊和二戰的看法。
這些職業軍人的確軍事素養很高,寫出來的東西也很好看,有很多戰爭年代的乾貨。
西方讀者也好,我們也好,都很愛看。
不過,請各位不要忘記,這些書是德國高級軍官的作品。
他們書中觀點和記述,不可能沒有目的性和傾向性。每個人不約而同,在書中全篇都在試圖為自己說好話、宣揚納粹軍官們的榮譽感和才能,還有德國軍隊的作風開脫罪責。
想想看,如果你是他們,又會做什麼?
假如在戰時,屬於你管轄的部隊有焚燒村莊,槍斃戰俘的行為。換做你,會把這件事寫到自己的回憶錄裡出版麼?
戰爭打贏了的話,肆無忌憚一些倒也可以。
可德國是戰敗國,除非他們想上絞架,否則不可能開誠佈公的講出所有他們知道的事。
就算有個別的德國軍官良心發現,美國政府也不允許,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目的:通過美化德國舊軍隊,把他們在輿論上和納粹分離,給全面合作製造輿論條件。
那麼,關於二戰中德國軍隊罪行方面,他們是怎麼寫的?
“我不知道,當時在吃雞”
“我不知道。”
“不知情,那些事是令人厭惡納粹黨人做的。”
“國防軍厭惡納粹黨徒,從不和他們同流合汙。”
“屠殺是黨衛軍的惡行,和國防軍沒有關係。”
同樣,如果是你是一位德國將軍。
在自己的回憶錄會寫“由於我和我的同僚所犯下的致命錯誤,導致德國輸掉了整場戰爭”麼?
所以,把責任都推到死人身上好了,這樣最輕鬆。
反正元首已經燒成灰了,沒法跳出來掐住他們的脖子。指責他們無能,只知道扯謊和推卸責任。
“飯桶!騙子!叛徒!”
“元首胡亂指揮,參謀部的人怎麼勸都不聽!”
“要是那年聽了我的話,莫斯科就能打下來,戰局就能改寫了!”
“第四裝甲集群,如果聽了XXXX的意見,就不會南下了——而是直接和第六集團軍一起衝進斯大林格勒!”
這些德國軍官不但軍事素養好,筆桿子也很過硬。
他們通過一些主觀性很強的描述,把所有失敗的決策都不聲不響的推給了阿道夫.希特勒,還有他手下的那幾個不懂指揮、卻愛插手軍事的頭頭:戈培爾、戈林之流。
德國空軍司令戈林和希特勒
戈培爾,納粹黨宣傳部長
但是想想看,那怎麼可能?
你們是總參謀部,難道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打仗的時候,你們到底有沒有在工作?
再說戰爭早期,在德軍橫掃歐洲的時候,怎麼沒人跳出來嫌棄元首搗亂?
阿道夫.希特勒到了戰爭後期,確實開始逐漸變得偏執、神經質,下了很多錯誤的命令。因為戰事每每失利,導致他也對德國軍官們徹底失去信任,開始試圖直接干預軍隊的指揮。
元首的無奈
他沉醉在二戰早期,自己創造的“天才奇蹟”裡,絲毫沒有意識到戰爭末期德國的失敗,已經不是他或者總參謀部的作戰計劃可以扭轉的。
至於蘇聯軍隊是不是用“人海戰術”,以及二戰德國國防軍的戰爭罪行方面,就放到下次再談。
閱讀更多 好鬥的蘑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