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拍攝於貴州省凱里市鴨塘街道某村,每逢傳統節日,當地都會舉行傳統的鬥狗活動。

事實上,鬥狗活動在黔東南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聚集地有著很久的歷史,相當於一種自發的群眾性娛樂項目,從圖片上來看,好像並不是專門飼養的鬥犬品種,參賽的似乎更像平日裡看家護院的“大黃”和“小黑”。
如今的鬥狗已經不像以前那樣以死亡或者受重視分勝負了,經過“文明的改造”,新的鬥狗規則沒有那麼殘忍了,狗狗“響口”和“耷尾”就視作出局,裁判和兩位狗主人便將狗狗們分開,但畫面看著依舊挺激烈的。
所謂的“響口”就是一方受不了疼痛哀叫,而“耷尾”則是尾巴縮在襠部,這兩個動作都是犬類臣服害怕時的肢體語言。
村民們每日勞作,遵紀守法,偶得休閒,便以鬥狗為樂,大家對此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