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孫氏天才教育法"下的日本首富,是如何練就超級自信的

孫正義,

現在看來,孫正義的兒時教育顯然是成功的。

一個兒童的教育從來都是家庭和學校兩方面合作的,在家庭教育中,孫正義的父親是一位至關重要的人。孫三憲當時依然在為了整個家庭而疲於奔命,很少有時間能夠陪在孫正義身邊。但是在僅有的一點時間內,孫三憲還是用他獨特的"孫氏天才教育法"影響了孫正義一生。

所謂"孫氏天才教育法",是指孫三憲經常誇讚兒子孫正義為天才的一種誇張式的鼓勵教育法。

後來孫正義不論是在美國求學還是經營軟銀的過程中,都曾經放出不少狂言,在日本他甚至有"吹牛大王"的綽號,但是很明顯這些吹出去的牛最後都實現了。孫正義這種"我一定行。我是天才,一定可以成功"的自信就來自於父親的"天才教育法"。

也許是因為呆在孫正義身邊時間太少的緣故,以至於父親孫三憲在實行他獨創的"天才教育法"時,有些不顧情形地給孫正義盲目"點贊"。

孫正義,

至今孫正義依然記得自己剛剛會數數沒多久,父親僅僅是聽到孫正義數出了"一、二、三……",都會大驚小怪地叫道:"哎呀,我的兒子不就是個天才嘛!"

最好笑的是,當年孫三憲為了安慰孫正義不能做小學老師,竟然再次從他的"天才教育法"中找到依據:"雖然小學老師是個不錯的理想,但是我的兒子可是個造福全人類的天才,所以,還是別做小學老師了。"

當問起父親為什麼總是這樣不顧事實地誇讚孫正義時,他認為只要不停地說自己的孩子是天才,那麼也許孩子們真的會因此把自己當做無所不能的天才。

"只要我想做,就沒有做不到的。堅決不滿足於普通,因為我是全日本第一的天才。"而孫正義後來形成的超人自信就是小時候父親種下的種子,"雖然最初擁有的只是一個夢想和毫無根據的自信,但是人生就這樣上路了。"

孫正義,

事實上,在父親全面開他展的"天才教育法"之前,孫正義曾經並不是很懂事。

他從來不把作業帶回家,每天傍晚要放學時,孫正義總是苦等放學鈴,只要放學鈴一響,孫正義就"嗖"地沒影了。他總是那樣貪玩,不到天黑不會回家,作業也只是第二天早晨趕到學校完成。後來奶奶看不下去,批評了孫正義,但是孫正義卻和奶奶頂了嘴。

父親知道後,對孫正義呵斥到:"你怎麼能和奶奶頂嘴呢,沒有奶奶哪裡來的你。"誰知道孫正義的牛脾氣也被激發了出來,他反問父親道:"難道爸爸小時候就沒做錯過嗎?沒有和奶奶頂過嘴嗎?"父親被他追問得說不出話來,只能抬腿上樓。孫正義卻不依不饒,一路追著父親追問,最後孫三憲只能承認自己小時候也頂過嘴。

經過這樣的事情,孫三憲意識到兒子已經長大,不能採用打壓式的批評教育,而是該採用正面積極的"天才教育法"。

正是受到父親長期鼓勵,孫正義開始重視他人的讚賞,以至於後來孫正義像變了一個人,拼命地學習,只為得到老師、同學和家人的一句誇獎。

有一年全家出去旅遊的時候,孫正義卻不想出去,一心呆在屋裡學習,母親擔心兒子會不會讀書太狠讀成書呆子,而孫正義內心的想法卻只是為了得到父親獎勵的小紅花,這樣就可以掛滿自己的房間。

孫正義,

等到長大,父親的鼓勵早已根植於孫正義的心底,他也認同"自己是一個幹大事的人"這樣的想法。

在剛成立軟銀的日子裡,雖然僅僅有兩名兼職,但是他卻放出豪言:"五年後我們的營業額要達到100億日元,10年後達到500億日元。相信我們有朝一日營業額一定會以萬億為單位。"很快,兩名兼職就被這個盲目自信的"瘋子"嚇走了,但是孫正義卻實現了曾經的"瘋言瘋語"。

回首當初父親的一聲聲驚呼,孫正義明白父親的苦心,"我的父親其實是一個很典型的父親,愛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不能常常陪著我,所以我們做什麼事情他都會比較激動。"

在孫正義眼中,父親與爺爺不同。爺爺吃一輩子苦,漂洋過海來到日本,生活的重擔早已讓他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木訥。

但是父親完全不同,父親就像是一個一直在燃燒的火團,無論幹什麼事情都是熱情高漲。雖然父親也早早地輟學走上社會,但是他沒有被生活壓垮,反而越挫越勇,逐漸帶領孫家走向社會中產階級。這在孫正義眼中是了不起的成就,以至於後來孫正義提起父親是總說:"我不是孫三憲二代,我是1.5代的孫三憲,因為我離他更近,繼承的東西也更多。"

孫正義,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