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屆進博會在上海圓滿閉幕。
本次進博會共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參加,參展國家及企業數量均超過首屆。
在這場盛事中,有一個區域格外引人注目: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

種類多樣的先進醫療健康產品,為人類的健康未來帶來無限暢想。
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並非第一次站在鎂光燈下。
早在去年首屆進博會現場意向成交金額中,醫療器械排名第一(40.9億美元)。今年的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自然成了全球企業眼中的“香餑餑”,整個展區在今年初就被搶訂一空。
可以想象,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醫療器械必定需求極大。儘管需求大,我們依然只能依賴進口,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悲哀。
面對如此巨大的“香餑餑”,中國企業也黯然神傷,只能“望餑興嘆”。
1
一片廣闊的醫療器械大海
隨著人口自然增長、人口老齡化程度提高,以及國家經濟的增長,醫療器械市場持續擴張。
根據最新發布的《2019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6,380億元,同時預測,2021至2022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容量有望達1萬億元,行業複合增長率持續保持在15%左右。中國市場未來一段時間將維持高速擴容態勢。

但從全球範圍來看,能夠生產醫療器械的國家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以及中國等少部分發展中國家,其他國家的醫療器械產業相對不發達。
醫療器械行業屬於全球範圍內集中度較高的行業,2016年,全球前十大醫療器械公司佔據 37%的市場份額,前三十大醫療器 械公司佔據 63%的市場份額。
龐大的中國市場,迄今為止,絕大部分的高端市場份額依然被外資牢牢佔據!
面對如此局面,我們彷彿回到了那個備受屈辱的時代,列強林立,夾縫中我們艱難成長。
2
夾縫中長出的參天大樹
事實證明,夾縫石壁中也是可以長出參天大樹的。
而邁瑞醫療無疑是長勢最快的那一棵。
標普旗下的S&P Capital IQ數據庫顯示,在2015年全球醫療器械百強企業排行中,邁瑞醫療躋身前50名,為中國唯一上榜的企業。
邁瑞此前的招股書申報稿也顯示,邁瑞醫療2017年總營收111.74億,位列國內醫療器械生產商的第一位。
邁瑞醫療的快速成長,背後是有遠見的佈局。
在醫療衛生重要性不斷提高的大趨勢下,邁瑞醫療不斷加重研發投入。邁瑞醫療2019年前三季度的研發費用為10.84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1.9%。其中,前三季度單季研發費用分別為3.44億、3.61億和3.79億,逐季增長。
醫療器械領域在科技創新的持續驅動下,對自主研發日益重視,這是邁瑞醫療產品迭代升級能力的保障。
2019年上半年,邁瑞醫療先後推出了中高端臺式彩超 X-Insight系列產品、BS-2000M全自動生化分析儀、CL-6000i M2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等多款重磅升級新品。
8月30日,邁瑞醫療推出的全自主檢測模塊流水線 M6000,為我國第一條。通過模塊化的組合,創新整合了生化、免疫、血液、凝血四大自主檢測系統,實現了檢驗流程完全自動化、標準化。
廣證恆生研報指出,邁瑞醫療作為國產IVD第一梯隊企業,化學發光儀器性能媲美國際巨頭,流水線渠道下沉實現進口替代,未來IVD板塊有望維持25-30%高增長;而目前高端彩超市場國產化率不足10%,進口替代空間巨大,邁瑞醫療的影像產品打破國外的專利封鎖和技術壟斷,產品臨床應用效果媲美主流進口設備,公司高端超聲Resona7已經進入銷售成熟期,預計未來彩超產品有望維持25-30%的高速增長。
3
“下一個華為”
早期的邁瑞醫療定位的目標市場是海外。
但值得一提的是,邁瑞與很多出口企業不一樣,其並沒有走OEM貼牌的路徑,而是直接以自主品牌開展銷售。
目前,邁瑞醫療順利完成了對全球八大研發中心的佈局,分別分佈在硅谷、新澤西、西雅圖、深圳、北京、南京、西安、成都。其中,以“美國+中國”為核心的全球化研發平臺也已建立完成。
據邁瑞醫療2019年半年報,邁瑞的海外營收為42%,而且這一增長的態勢還未停歇,在營收增長比例大幅增長的同時,越來越多知名醫院採購了邁瑞的中高端產品。
在英國,邁瑞已成為第二大監護儀品牌,法國採購名單非常集中於大機構的頭部公司,而邁瑞已經進入法國的核心供應商名單,在歐洲乃至美國越來越多的頂級醫院已經採購了邁瑞的產品。
可以說,邁瑞已經走向世界,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認可。
4
國內醫療器械製造業困局
儘管邁瑞醫療被外界譽為“下一個華為”,國內醫療器械依賴進口的現狀依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變。
本質上的原因大家都非常清楚,醫療器械行業的利益鏈條太長了!從生產設備提供商到醫院,中間隔了多少環節!
其次,中國的醫療器械企業規模偏小,行業集中度低。
我國醫療器械公司呈現小、散、亂、多的局面,我國有超過18000家醫療器械企業,其中90%以上規模在2000萬元以下。眾多的小企業,往往重複投入在已經完成進口替代的產品和技術上,從行業的角度浪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時,在眾多小企業競爭的局面下,價格戰盛行,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小公司在價格戰中也耗費了過多資源,導致沒有動力做創新。
由此可見,國內醫療器械要實現“中國造”,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但距離永遠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在前進。
可以預見的是,醫療器械進口替代是未來十年的醫療發展主旋律。
2015年5月,國務院頒發的《中國製造2025》中重點指出,要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重點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勸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醫用耗材,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
此外,衛計委頒佈多項政策支持我國醫療器械國產化。
相關分析人士預測,基層醫療機構或將得到較大規模的設備補齊,這將為國產醫療器械業帶來極為可觀的市場空間。
5
希望已在前方
從大環境下看,在政策變革加上外力衝擊的雙重影響下,國產高端醫療器械的發展或將翻開新篇章。
“邁瑞醫療作為國內標杆性的醫療器械龍頭企業,迴歸A股上市有望重構目前醫療器械行業整體估值體系,品牌化、規模化的器械龍頭企業的價值或將獲得各界的一個全新認知。”中泰證券表示。
天風證券指出,國產高端醫療器械已經具備和進口品牌同臺競爭的優勢,今年3月打響的貿易戰或將有望推動高端醫療器械國產替代。
天風證券還指出,我國民族企業持續進行技術挑戰隨之帶來的,是進口品牌無力應對以致中低端市場份額的丟失,從而開始聚焦在頭部的超高端市場,最終釋放出更多的市場空間。
也就是說,國產企業在市場規模上的擴大、升級,隨之而來的是其綜合實力的不斷加強,國產替代的良性循環自然也就隨之浮出水面。
國家已然在發力,我們豈能無動於衷、作壁上觀?
我想起了當年的華為。
1987年,華為在深圳成立,最早只是一家生產用戶交換機(PBX)的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
如今,48家世界100強企業選擇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合作伙伴。
華為已然是“中國造”的極致代表。
而華為的背後,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民族復興之夢”。
我們稱之為“中國夢”。
如今的邁瑞醫療,也正在衝擊列強林立的醫療器械壁壘,為“中國造”拼盡全力。
為了降低國內高端醫療器械採購及維護成本, 進而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我們只有通過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實現進口替代。
以邁瑞為例,就是因為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把產品成本做到極致,並且主動降價,讓利給醫院,通過醫院惠及廣大患者。
而今,我們又一次站在夢想的門口。
要圓這個夢,要實現醫療器械的“中國造”,僅僅靠一家領頭企業是遠遠不夠的,這中間還有很多亟待破除的“牆”。
而很多“牆”,其實是我們自己搭建的。如今國內依然有很多人覺得“外國的月亮更圓”,他們對中國的醫療器械製造有著習慣性的誤解與偏見。
可如今擺在眼前的事實告訴我們,中國的醫療器械製造,很大一部分已有比肩世界的技術和實力。
而中國醫療器械的國產化,有賴於產業鏈上的每一箇中國人一同破局!
有你的支持,夢不再遙遠。
閱讀更多 包不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