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4日電 題:穿透“漂亮”詞彙 看見香港返回正軌的堅定力量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11月11日一名50多歲男子被潑灑易燃液體縱火致嚴重燒傷。這起警方定性為企圖謀殺的案件令西方媒體也無法對香港瀕於失控的街頭暴力視而不見。漂亮、悲情的詞彙正失去魔力,無法再遮掩、偽飾已燃遍全港的惡火。
香港修例風波,製造或發掘了不少新詞。從局勢開始升溫時的“Be water”,此後一路產生“攬炒”“裝修”“私了”“復仇”等,所有新詞朝向一個目標——試圖合理化乃至於美化狂飆的街頭非法行動。
這些詞彙極為簡單又誇張,看來對於示威者群體及部分同情者卻頗為有效。如“Be water”,據信源自武術家李小龍1970年代受訪時解釋武術,“Like water,be water,my friend”(要像水一樣,朋友)。
李小龍歸納武術精神的這句話本來具中國道家色彩,在歐美亦流傳甚廣,如今卻被激進分子用來偽飾暴力活動,其中落差巨大。但一知半解的示威者群體不以為意,只試圖把令人無法接受的行為“解釋”過去。
這場風波中,局勢不斷惡化,示威者的“解釋”持續進行:所謂“勇武派”在許多場域大肆破壞,危害公共安全、他人生命財產安全,意圖讓香港社會一併沉淪的暴行,叫“攬炒”,即玉石俱焚;打砸燒港鐵、商鋪、銀行、交通設施,種種涉嫌刑事毀壞的行為,稱“裝修”;對不少不同意見者施加可怕的暴力行為,如上述潑液縱火燒人,為“私了”。

11月11日下午,香港警方舉行例行記者會,介紹最近一週警方止暴制亂的情況。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當香港各界以及關心香港局勢的人們一同譴責燒人行徑“滅絕人性”,並對不斷升級的暴力行為日益反感之時,反對派議員毛孟靜卻告訴外媒,對示威者來說,“復仇”似乎是唯一的解法。她還預告,街頭情況會越來越血腥。
但是,當下各方已對街頭暴力失控的情勢抱持高度警惕,甚至包括示威者最為仰賴的所謂國際社會乃至於美國當局。美國知名亞洲問題專家卜睿哲曾就香港局勢指出,示威者應適時收手,不要將美國國會有關立法視為對他們表達真正的支持。海外解讀普遍指向,卜睿哲的回應顯示香港局勢的惡化已傷及美方利益,他們不可能對一切示威者行動奉陪到底。
不過,解決問題仍看香港社會本身的醒悟。關心香港的人們,不應被一些悲情的或聳動的語言所迷惑,東方之珠並沒有如毛孟靜所講“已踏上一條不歸路”,形勢沒有那麼悲觀。即使是青年群體,也非個個被激進暴力分子裹挾而盲從。
一段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廣為傳播:同是11日,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梁美芬與學生堅持在校園上課。視頻畫面外,黑衣人已擊破附近水泵、警鈴大作,師生心懷不安,但他們在保安保護下堅定地完成這堂恐怕將終生難忘的“憲法和基本法”課。
城大學生上傳該段視頻時留言“有人縱火‘救港’,我們讀書報國”。而梁美芬13日受訪時,轉述了她在課堂上對同學們強調的話:“我們之所以繼續上課,是因為不想傳達因暴力屈服的信息。我們是學法律的,堅信只有法治才能讓香港繼續繁榮穩定。”
此情此景,讓人沒有悲觀的理由。(完)
閱讀更多 中國新聞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