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區人大一屆一次會議上,全體人大代表投票確定了淥口區2019年10個民生實事項目,主要涉及公共安全、醫療衛生、城市管理、道路建設、新農村建設等方面。民生實事項目實施人大代表票決制,實現了“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轉變,得到了廣大幹部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近日,記者從區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以來,我區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種植業系統加力推進結構調整,加快發展綠色農業,促進轉型升級,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我區已落實新增種植結構調整任務6.29萬畝,新增任務面積完成率達96.08%,已鞏固面積為6.59萬畝,鞏固任務面積完成率達99.62%。

朱亭鎮龍鳳村村民何平,去年與同村好友合夥成立了眾誠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00畝從事荷蓮、花骨魚綜合養殖,目前已開發200畝。記者在基地看到何平的時候,他正在荷蓮基地除草,何平告訴記者,今年基地荷蓮實現大豐收,產白蓮5噸、鐵蓮19噸,銷售利潤達到80萬元。5月份投放到蓮池的800斤花骨魚苗,長成後,預計能賣20萬元。何平與合夥人商議,下一步將在基地開發垂釣、農莊餐飲等休閒、觀光農業產業,爭取把產業擴大做強,同時為附近村民和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幫助他們增收致富。
在朱亭鎮有很多農戶,通過種植結構調整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讓他們得到了實惠。朱守官是我區遠近聞名的企業家,他在蒲灣村大力推廣種植高端果品基地,目前有紅美人柑橘示範基地、甘蔗示範基地、藍莓示範基地等。其中紅美人柑橘是當前最熱銷的一種高端果品。
“我流轉了三千畝土地,目前開發了一千六百畝 ,明年計劃把剩下的一千四百畝全部開發起來,預計一畝可以實現效益一萬元,那麼三千畝就是三千萬元。”朱守官介紹說。
今年,我區雖歷經七個月的雨水和七月份的洪災,但是全區各鎮、村積極支持結構調整,排解萬難。目前我區種植結構調整取得較好成效,尤其在種植結構調整及休耕治理工作推進過程中思路清晰、部署得當,今年的種植結構調整目標,目前已百分百完成。下一步將繼續優化產品結構,完善區域佈局,形成地方特色,加快推進種植業向質量和效益並重轉變,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閱讀更多 晨株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