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伯李建成的回想
夕陽照朱牆,牆頭野草隨風擺盪,這一切,都不阻擋不了李承乾陰鬱的目光。東宮,是李承乾居住的地方,他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十六年。十六年裡,他以太子身份在東宮迎來送往,見證了大唐帝國十六年的浮沉動盪。如今,自己卻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
李承乾不是東宮的第一任主人,第一位居住在這裡的人,是李承乾的大伯,李建成。李建成在東宮居住了九年,直到武德九年六月四日以後,這裡第一次換了主人,接替李建成入住東宮的,是李承乾的父親,李世民。李世民只在東宮短暫停留了兩個月,這裡又變換了住客。八歲的李承乾,於武德九年十月,被繼位為帝的父親李世民,立為太子,正位東宮。

李承乾以太子身份入主東宮十六年
在李承乾的印象中,武德九年,是大唐開國九年以來,最為動盪的一年,也是東宮更換主人最為頻繁的一年。短短四個月,這個位於皇宮東側的地方,三次易主。
李承乾剛進入東宮生活時,時常想起自己的大伯李建成。他對自己這位大伯的印象,談不上特別清晰,畢竟幼年時無法記住他,等到能夠記住他時,他卻已經不在人世。李承乾只能從溫大雅的《大唐創業起居注》裡和周圍人的口中,瞭解到大伯的一些生前事蹟。
大業十三年的李淵
隋煬帝大業十三年,李承乾的祖父唐國公李淵,被隋煬帝任命為太原留守,其時,正值天下大亂,各路反隋義軍蜂起,太原周邊亦是如此。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一》載:時有賊帥王漫天別黨,眾逾數萬,自號歷山飛。結營於太原之南境上黨、西河,京都道路斷絕。
十三歲,二月己丑,馬邑軍人劉武周殺太守王仁恭,據其郡而自稱天子,國號定楊。

隋朝經歷過開皇之治後在大業年間陷入混亂
大業十三年,太原周邊先有王漫天聚集民眾數萬人,自號歷山飛,率部盤踞於上黨及西河地區,阻斷太原與京師長安的聯繫,反抗隋朝,同年二月,駐守馬邑的原隋軍校尉劉武周,殺死太守王仁恭自立為天子,國號定楊。
太原的局勢很亂,但是李淵卻十分高興,如今的天下局勢,對於李淵來說,是實現自己心中野望的最佳時機。
隋末群雄割據給了李淵實現野望的機會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一》載:煬帝后十三年,敕帝為太原留守...帝遂私竊喜甚,而謂第二子秦王等曰:“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
李淵的封爵是唐國公,西周時期,周成王分封弟弟姬虞於唐地,國號唐,後改國名為晉,太原地區即是晉國故地。李淵認為此次赴任太原,是上天在暗示自己,李氏家族將取代楊氏家族,成為新的天下共主。
身在河東的李建成
懷著這樣的心思,李淵來到太原後,開始採取行動,準備參與天下的爭奪。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一》載:帝以太原黎庶,陶唐舊民,奉使安撫,不逾本封,因私喜此行,以為天授。所經之處,示以寬仁賢智,歸心有如影響。
帝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接待人倫,不限貴賤,一面相遇,十數年不忘。山川衝要,一覽便憶。遠近承風,鹹思託附。仍命皇太子於河東潛結英俊,秦王於晉陽密招豪友。太子及王俱稟聖略,傾財賑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繒博徒,監門廝養,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嘗雲倦。故得士庶之心,無不至者。
李淵將赴任太原看作是天授之命
李淵在太原安撫百姓,禮賢下士,迅速獲得太原百姓的擁護,將太原打造成自己爭奪天下的基地。
在大業十三年的歷史記述中,李承乾第一次看到了大伯李建成的名字。此時的李建成並沒有在李淵的身邊,而是在河東地區活動。作為李淵的嫡長子,李建成接受父親李淵的安排,來到河東地區,暗中結交英才賢士,為李淵的太原起兵做準備。
相比於在李氏大本營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進行活動的李世民,李建成所處的環境是惡劣的,他隨時都有被別人告發的危險,但是李建成仍然出色的完成了李淵交給的政治任務,為李氏家族在河東地區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礎。
李淵的軍事才能
當李淵做好安撫百姓,收買人心的政治工作以後,他開始著手進行軍事上的行動。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一》載:歷山飛眾數不少,劫掠多年,巧於攻城,勇於力戰。南侵上黨,已破將軍慕容、將軍羅侯之兵。北寇太原,又斬將軍潘長文首,頻勝兩將,所向無前。於是帝率王威等,及河東、太原兵馬往討之,於河西雀鼠谷口與賊相遇。賊眾二萬餘人。帝時所統步騎才五六千而已。
帝乃分所將兵為二陣。以羸兵居中,多張幡幟,盡以輜重繼後,従旌旗鼓角,以為大陣。又以麾下精兵數百騎,分置左右隊為小陣。
及戰,帝遣王威領大陣居前,旌旗従。賊眾遙看,謂為帝之所在,乃帥精銳,競來赴威。及見輜馱,舍鞍爭取,威怖而落馬,従者挽而得脫。帝引小陣左右二隊,大呼而前,夾而射之。賊眾大亂,因而縱擊,所向摧陷,斬級獲生,不可勝數。而餘賊黨老幼男女數萬人並來降附。於是郡境無虞,年穀豐稔,感帝恩德,若亢陽之逢膏雨焉。
除了政治,李淵也善於軍事
王漫天起兵反隋以後,率領部眾向南侵擾上黨,向北進攻太原,兩次打敗前來圍剿的隋朝軍隊,聲威大震。李淵沒有因為王漫天連勝隋軍而膽怯,主動率領軍隊對王漫天進行軍事打擊。
李淵的軍隊只有六千人左右,而王漫天則有兩萬多人,雙方在雀鼠谷前相遇後,李淵將戰鬥力較弱的士兵以及大量的軍用物資集結在一起,廣樹軍旗,藉以迷惑敵軍,暗中卻集中精銳騎兵數百人分列隱藏於大陣兩側,以為後手。
兩軍交戰後,素質不高的王漫天部隊,紛紛搶奪李淵大陣中的物資,陣勢大亂,李淵則率領左右精銳騎兵,快速突襲,斬殺敵軍無數,數萬人向李淵投降,此戰之後,一度聲勢浩大的王漫天集團被李淵平定。李淵通過這次軍事行動,穩定和鞏固了太原外部的軍事環境,為下一步起兵太原奠定了軍事基礎。
十八子坐天下的預言
李淵一切都準備好了,他雄心勃勃,他豪情萬丈,但是有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還需要解決,藍就是怎麼除掉自己的兩個副手王威和高君雅。
王威當時以武賁郎將之職,擔任太原副留守,與武牙郎將高君雅一起輔助李淵治理太原。這二人名為輔助李淵,實為隋煬帝安插在李淵身邊的監視者。隋煬帝之所以派人監視李淵,恐怕與一首流傳於太原的童謠有關。
李淵是童謠《桃李子歌》的主角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一》載:開皇初,太原童謠雲:“法律存,道德在,白旗天子出東海。”常亦云:“白衣天子。”故隋主恆服白衣,每向江都,擬於東海...又有《桃李子歌》曰:“桃李子,莫浪語,黃鵠繞山飛,宛轉花園裡。”案:李為國姓,桃當作陶,若言陶唐也。配李而言,故云桃花園,宛轉屬旌幡。汾晉老幼,謳歌在耳。
隋文帝楊堅代周稱帝后,太原曾經流傳一首關於白衣天子出東海的童謠,印證的是楊氏取代北周宇文氏建立隋朝的事情,而等到隋煬帝時期,太原地區又流傳一首《桃李子歌》的童謠,預言的卻是李氏取代楊氏獲得天下的事情,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八子坐天下”的預言。
十八子坐天下的預言讓楊廣對李淵心生殺意
這個預言讓李淵受到隋煬帝的敵視和壓制,隋煬帝數次想誅殺李淵及其家族,但因為隋煬帝的母親獨孤皇后,是李淵的姨母,在獨孤皇后的庇護和李淵自身謹慎行事的作用下,隋煬帝終究未能對其痛下殺手。
大業十三年,隋煬帝任命李淵為太原留守,但並沒有放鬆警惕,他任命王威和高君雅為李淵的副手,時刻監視李淵在太原的一舉一動。
李淵若要起兵太原,就必須除掉王威和高君雅,藉以擺脫隋煬帝對自己的政治掣肘。
(未完待續)
《大唐創業起居注》
閱讀更多 墨暝宵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