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波
玉米授粉概述
玉米各生育时期中,开花授粉期最为重要,一般持续5-8天的时间,干旱、高温等不利因素都会影响授粉效率。
1.1 授粉过程
每个雄穗能提供2-5百万粒花粉,而穗粒数一般在750-1000之间,所以,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花粉不足,不能授粉的问题。
此外,玉米在晌午进入散粉高峰,如果偏干旱,也会在傍晚前大量扬花。通常,玉米散粉时会避开正午或每天温度最高的阶段。
1.2 如何判断是否完成授粉?
正常条件下,雄穗先抽雄、散粉,雌穗在几天后,快速完成吐丝和接收花粉。授粉过后2-3天,花丝即与子房外壁分离,因此,当掰开苞叶晃动果穗时,如花丝能大量掉落,说明授粉完成;如花丝仍紧附果穗,说明还未授粉或未能成功授粉。
02
影响授粉的因素
2.1 玉米结实过程
玉米形成饱满籽粒需经历以下4个阶段:
①雄穗产生花粉;
②散粉,雌穗花丝吸附花粉粒;
③精子经花粉管与卵子结合,完成受精;
④胚和胚乳的发育,淀粉积累及形成饱满籽粒。
2.2 散粉
雄穗散粉过程受品种的遗传背景和大田环境共同作用。
当花粉粒成熟后,花药逐渐脱水,在每天的响午,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阳光照射,花药开始大量开裂,花粉散出。花粉粒从散出到失活只有短暂的几分钟时间,一个雄穗能持续散粉5天,大田从最早开始散粉到完全结束持续2周。
2.3 吐丝
子房顶端外壁凸起形成花丝,花丝在穗尖部伸出苞叶,接收花粉,协助完成精子的运输和受精过程。通常,果穗下部花丝先吐出,上部果穗最后吐丝,前后相差4-8天。花丝吐出后,花丝表面的簇突敏感度逐渐降低,随着时间推移,花丝接收花粉的能力不断减弱。此外,吐丝后,若未能接收花粉,花丝将不断伸长,持续10天。
2.4 不利环境影响授粉和产量
吐丝前后的3周里,对外界环境最为敏感。此时,授粉效率影响结实率,并进一步影响穗粒数,不可逆转。只有每条花丝都接收到花粉,才能确保果穗不会花粒。散粉后期,吐出的花丝,可能无法获得有效花粉。
2.5 干旱影响花丝伸长
花期不遇是导致结实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花丝伸长时需要土壤水充足,此时缺水,花丝发育推迟,开花-吐丝期的间隔(ASI)拉大,导致花丝吐出前,散粉已完成大半,影响结实,出现果穗秃尖。
如果吐丝严重滞后,会出现整穗花粒。
2.6 高温影响散粉
大于38度的持续高温和阳光直射会抑制花药中的花粉生成,影响花粉粒的发育和花粉活性。
2.7 籽粒败育
授粉后发生干旱,会引起光合作用减弱,碳水化合物供给量下降。
干旱不仅会引起花期不遇,还会导致授粉后籽粒败育;败育的籽粒可看到白色的皱缩种皮,有时还能看到黄色胚结构。
2.8 啃食花丝
金龟子、蟓蝽等害虫喜欢啃食玉米花丝,影响授粉。通常,花丝被咬断后还会继续伸长,重新接收花粉,但如果持续受到害虫的啃食,则会降低结实率。
03
授粉率对结实和产量的影响
3.1 摘要
散粉和吐丝同步能提高结实率;
果穗下部先发育出花丝,穗顶部最后出现花丝,同样,授粉时也是从果穗下部先开始;
花丝吐出后,花丝活性和接收花粉的能力持续5-6天;
果穗吐丝后的第5天,花丝伸长速度最快时,1天内可伸长4公分;
穗粒数(结实率)与产量正相关,且相关性最高(R2=0.95);
果穗的养分分配上,存在补偿机制,如穗基部结实率较低,条件改善后,果穗上部会出现比正常果穗更多的饱满籽粒。
3.2 前言
开花散粉是受一系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其中,遗传因素主要指进入花期需要的有效积温,一般与熟期相关。花粉粒成熟后,花药开始脱水,随之开裂、散出花粉。花粉粒在花药中的发育和散粉,类似大豆种子在豆荚中的发育过程。
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散粉过程。一般,夜晚冷凉、湿度大,花药含水量高;进入清晨,随着温度上升和湿度下降,花药逐渐脱水、干燥;进入响午,花药开始集中开裂、散粉。通常,一个雄穗的散粉期可持续5天左右。
此外,温湿度还影响着雌穗花丝的发育进程。在理想条件下,吐丝较快,群体吐丝均匀,利于统一授粉。干旱发生时,花丝延伸速度降低,植株间吐丝进度参差不齐,影响群体授粉效率。
3.3 大田试验设计
在大田环境下,研究不同授粉时期对最终结实和产量的影响,具体操作过程:
吐丝前果穗套袋处理;
吐丝后,齐头剪断花丝,纸袋套回;果穗在纸袋中继续吐丝;
1天后,摘掉套袋,果穗自由授粉;
再过1天,纸袋再次套回;
花丝伸出苞叶的部分用彩粉标记,记录每天的花丝伸长长度、穗长和穗粗;
成熟后,人工收获,记录单穗穗粒数和单穗粒重。
3.4 花丝的生长速度
授粉期以12天计算,每天单独授粉,作为1个处理,累计12个,然后观察每个处理下的花丝日生长速度和对应的结实率,可见下图:
3.5 花丝和果穗的变化
花丝在衰亡前,如果没有接收到花粉,会持续伸长生长,最长可伸出苞叶23公分。
进入开花吐丝期,大量养分供给花丝,确保能成功接收花粉。此时,每天可通过观察花丝和穗轴的延伸长度,测定二者变化幅度。授粉后期,花丝生长速度减慢,大量养分转向供给穗轴,用于支持受精后的胚发育和籽粒灌浆。
3.6 估算授粉率
授粉前,花丝与子房紧密相连。授粉后,子房外壁出现离层,花丝脱离。失去水和养分的供给后,花丝很快衰亡。通常,在授粉结束24小时后,花丝就趋向枯黄。
如需精确估算授粉率,可参考如下:
选取有代表性的果穗,轻扒开苞叶;
穗柄朝上,果穗朝下,轻轻晃动果穗,花丝会从已授粉的籽粒上掉落,而未能授粉的籽粒,花丝仍与其子房外壁紧紧连接;
与花丝分离的籽粒占比就是果穗的授粉率。
授粉结束后,少量花丝仍有可能与果穗相连,主要是由于该部分花丝没有从苞叶中伸出,未接收花粉,最终表现为:果穗发生随机的、少量缺粒。对于个别品种,即使授粉条件比较理想,果穗中下部仍有可能出现个别缺粒情况。
此外,籽粒顶端有一个深色凸起,是花丝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大部分品种表现不明显,后期基本消失,个别品种成熟后仍然较清晰,可见下图:
3.7 估算玉米产量
就单个果穗来讲,籽粒产量是由穗粒数和单粒重构成。在上述试验中,产量和穗粒数相关性最高。此外,果穗出现个别缺粒不会影响产量,因周边籽粒会通过增大粒重,变得更加饱满,补偿缺粒的产量损失。但发生严重的缺粒或秃尖时,产量下降。上述试验中,第5天和第8天授粉,虽然果穗缺粒表现不同,但产量的降幅和平均穗粒数是一样的。
当果穗基部未能授粉时,上部籽粒灌浆效率提高,籽粒更饱满,可部分补偿缺粒的产量损失。在生理上,用于籽粒授粉和灌浆的营养供给是一定的,灌浆过程中,植株会根据“库”的具体情况,将有限的“源”及时调整,分配给各个籽粒,实现产量最大化。
玉米单位产量等于单位面积的总粒数乘以平均粒重,其中,总粒数可以解释85%的产量方差,粒重可解释15%的产量方差。在特定的气候和管理水平下,产量潜力是一定的,因此,生产条件相似的两块土地,单位面积的总粒数也是接近的。
同理,对于特地地块,“源”供给潜力是确定的,栽培密度的变化主要影响果穗大小和穗粒数,对单位面积的总粒数和产量影响较小。


口镇小哥
当下8月份,玉米授粉进行时。 玉米植株已经长到一定高度,雄穗基本成熟,雌穗也开始吐丝,玉米生殖最关键的授粉时期到来了。而我们如何能确定玉米授粉完成了呢?而如果确定授粉不完全,又该怎么做人工授粉呢?这里一起告诉您。
<strong>
玉米授粉完全的标志
玉米授粉完全的标志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授粉三四天后,看花丝是否大量掉落。若掉落说明授粉完毕,若还有花丝生长或者存在,就得注意是否还未授粉或者授粉失败。
这是因为玉米在正常授粉后,大约两三天时间,就会通过花粉管进入子房受精,受精成功后花丝立即与子房外壁分离了。分离后花丝马上死亡,自然脱落。道理就这么简单。
那么,一旦发现玉米花丝不脱落,授粉不良,就得寻找问题所在了。一般情况下,我们首先要看雌穗是否有虫害发生,若有,说明花丝有被咬断的可能,要积极防治。若没有害虫,则可断定是还未授粉,这就需要人工授粉了。
玉米授粉不完全,如何人工授粉
玉米人工授粉也是不得已的办法,不过即使在授粉正常的情况下,勤快一点的人还是会去专门做一下这个动作,以防正常授粉不良,而导致减产。
一般情况下人工授粉有以下几个办法:
1、直接摇动玉米秆使花粉散落下来
这是农民朋友最常用也比较方便的方法。因为我们前面讲了,玉米雄花中的花粉非常多,足够雌穗花丝用。
2、采集花粉后直接给花丝授粉
这算是一个比较精准的人工授粉方法。采集下的花粉直接精准、均匀地撒于花丝上,这基本上会保证玉米花丝都会有花粉。采集下的花粉可以为多株玉米授粉。这种办法就是比较累,费时间费人工。当然了,采集花粉也应在上午10点钟以前花粉活性最强时做,然后立即授粉,因为花粉采集下来后的生命活性时间也就一两个小时。
3、竹竿敲打或者两竹竿绑粗绳上部扫雄花
这是比较省事的一种办法。一个人就竹竿扫过雄穗,使其落花。两个人就用两根竹竿绑粗绳子后,两个人拿竹竿在玉米地里一走,绳子带动雄穗落粉,效率比较高一些,速度比较快一些。一般也能解决授粉的问题。
中原农资宝典
看授粉成功与否,扒开看看玉米棒子就知道了,授粉的玉米棒子不紧,有丝吐出来,掉落的,就是授粉了的,要是没授粉的棒子紧绷,扒开费劲,这个时候可以人工去授粉,晃动杆,使出稍的花粉掉落到棒子头上接受花粉授粉。解释下,我们这边管雄蕊叫出稍,就是苞米杆最上面,一碰就掉的那个,跟个小灯笼似的;雌蕊就是棒子前面那个丝,我们叫它苞米胡子。附上三张相片,好作为参考。
农民寒哥
玉米如何判断是否完成授粉?对于这个问题来说,主要还是看玉米雌穗上须子的状态。只要雌穗的须子干枯、不在生长了,基本上就已经完成授粉了。
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生殖器官由上部的雄穗也叫作“蓼”和中部的雌穗也就是“玉米棒子”组成。雄穗负责散粉,雌穗负责由伸出的须子也就是“柱头”接受花粉完成授粉的过程而结实。而且,每一根柱头都对应一个玉米粒。如果说雌穗结实后出现缺粒、凸尖的情况,就说明这些缺少的籽粒是柱头没有成功的授粉引起的。
玉米雌穗的须子也就是柱头在抽出之后,状态处于较为鲜嫩的状态,红色、绿色、黄色这几种颜色。如果没有接受花粉,就会一直生长,一般来说半米长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一旦柱头接受到花粉,不管花粉活性的好坏,柱头就会停止生长,而且逐渐变得干枯。只要柱头干枯、停止生长了,就说明已经接受花粉了。
但是柱头接受花粉不见得就会结实,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玉米雌穗结实之后都会出现凸尖、缺粒的情况。原因较为多样化,比如说干旱、洪涝引起的花粉活性变差;孕穗期间的磷元素供给不足引起的花粉活性不足;病虫害造成的花粉发育不良;玉米灌浆期养分供给不足都会造成雌穗柱头授粉之后出现一些空粒和凸尖的情况。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正常条件下,雄穗先抽雄、散粉,雌穗在几天后,快速完成吐丝和接收花粉。授粉过后2-3天,花丝即与子房外壁分离,因此,当掰开苞叶晃动果穗时,如花丝能大量掉落,说明授粉完成;如花丝仍紧附果穗,说明还未授粉或未能成功授粉。
凯歌小海鲜
玉米授粉概述
玉米各生育时期中,开花授粉期最为重要,一般持续5-8天的时间,干旱、高温等不利因素都会影响授粉效率。
1.1 授粉过程
每个雄穗能提供2-5百万粒花粉,而穗粒数一般在750-1000之间,所以,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花粉不足,不能授粉的问题。
此外,玉米在晌午进入散粉高峰,如果偏干旱,也会在傍晚前大量扬花。通常,玉米散粉时会避开正午或每天温度最高的阶段。
1.2 如何判断是否完成授粉?
正常条件下,雄穗先抽雄、散粉,雌穗在几天后,快速完成吐丝和接收花粉。授粉过后2-3天,花丝即与子房外壁分离,因此,当掰开苞叶晃动果穗时,如花丝能大量掉落,说明授粉完成;如花丝仍紧附果穗,说明还未授粉或未能成功授粉。
02
影响授粉的因素
2.1 玉米结实过程
玉米形成饱满籽粒需经历以下4个阶段:
①雄穗产生花粉;
②散粉,雌穗花丝吸附花粉粒;
③精子经花粉管与卵子结合,完成受精;
④胚和胚乳的发育,淀粉积累及形成饱满籽粒。
2.2 散粉
雄穗散粉过程受品种的遗传背景和大田环境共同作用。
当花粉粒成熟后,花药逐渐脱水,在每天的响午,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阳光照射,花药开始大量开裂,花粉散出。花粉粒从散出到失活只有短暂的几分钟时间,一个雄穗能持续散粉5天,大田从最早开始散粉到完全结束持续2周。
2.3 吐丝
子房顶端外壁凸起形成花丝,花丝在穗尖部伸出苞叶,接收花粉,协助完成精子的运输和受精过程。通常,果穗下部花丝先吐出,上部果穗最后吐丝,前后相差4-8天。花丝吐出后,花丝表面的簇突敏感度逐渐降低,随着时间推移,花丝接收花粉的能力不断减弱。此外,吐丝后,若未能接收花粉,花丝将不断伸长,持续10天。
2.4 不利环境影响授粉和产量
吐丝前后的3周里,对外界环境最为敏感。此时,授粉效率影响结实率,并进一步影响穗粒数,不可逆转。只有每条花丝都接收到花粉,才能确保果穗不会花粒。散粉后期,吐出的花丝,可能无法获得有效花粉。
2.5 干旱影响花丝伸长
花期不遇是导致结实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花丝伸长时需要土壤水充足,此时缺水,花丝发育推迟,开花-吐丝期的间隔(ASI)拉大,导致花丝吐出前,散粉已完成大半,影响结实,出现果穗秃尖。
如果吐丝严重滞后,会出现整穗花粒。
2.6 高温影响散粉
大于38度的持续高温和阳光直射会抑制花药中的花粉生成,影响花粉粒的发育和花粉活性。
2.7 籽粒败育
授粉后发生干旱,会引起光合作用减弱,碳水化合物供给量下降。
干旱不仅会引起花期不遇,还会导致授粉后籽粒败育;败育的籽粒可看到白色的皱缩种皮,有时还能看到黄色胚结构。
2.8 啃食花丝
金龟子、蟓蝽等害虫喜欢啃食玉米花丝,影响授粉。通常,花丝被咬断后还会继续伸长,重新接收花粉,但如果持续受到害虫的啃食,则会降低结实率。
03
授粉率对结实和产量的影响
3.1 摘要
散粉和吐丝同步能提高结实率;
果穗下部先发育出花丝,穗顶部最后出现花丝,同样,授粉时也是从果穗下部先开始;
花丝吐出后,花丝活性和接收花粉的能力持续5-6天;
果穗吐丝后的第5天,花丝伸长速度最快时,1天内可伸长4公分;
穗粒数(结实率)与产量正相关,且相关性最高(R2=0.95);
果穗的养分分配上,存在补偿机制,如穗基部结实率较低,条件改善后,果穗上部会出现比正常果穗更多的饱满籽粒。
3.2 前言
开花散粉是受一系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其中,遗传因素主要指进入花期需要的有效积温,一般与熟期相关。花粉粒成熟后,花药开始脱水,随之开裂、散出花粉。花粉粒在花药中的发育和散粉,类似大豆种子在豆荚中的发育过程。
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散粉过程。一般,夜晚冷凉、湿度大,花药含水量高;进入清晨,随着温度上升和湿度下降,花药逐渐脱水、干燥;进入响午,花药开始集中开裂、散粉。通常,一个雄穗的散粉期可持续5天左右。
此外,温湿度还影响着雌穗花丝的发育进程。在理想条件下,吐丝较快,群体吐丝均匀,利于统一授粉。干旱发生时,花丝延伸速度降低,植株间吐丝进度参差不齐,影响群体授粉效率。
3.3 大田试验设计
在大田环境下,研究不同授粉时期对最终结实和产量的影响,具体操作过程:
吐丝前果穗套袋处理;
吐丝后,齐头剪断花丝,纸袋套回;果穗在纸袋中继续吐丝;
1天后,摘掉套袋,果穗自由授粉;
再过1天,纸袋再次套回;
花丝伸出苞叶的部分用彩粉标记,记录每天的花丝伸长长度、穗长和穗粗;
成熟后,人工收获,记录单穗穗粒数和单穗粒重。
3.4 花丝的生长速度
授粉期以12天计算,每天单独授粉,作为1个处理,累计12个,然后观察每个处理下的花丝日生长速度和对应的结实率,可见下图:
3.5 花丝和果穗的变化
花丝在衰亡前,如果没有接收到花粉,会持续伸长生长,最长可伸出苞叶23公分。
进入开花吐丝期,大量养分供给花丝,确保能成功接收花粉。此时,每天可通过观察花丝和穗轴的延伸长度,测定二者变化幅度。授粉后期,花丝生长速度减慢,大量养分转向供给穗轴,用于支持受精后的胚发育和籽粒灌浆。
3.6 估算授粉率
授粉前,花丝与子房紧密相连。授粉后,子房外壁出现离层,花丝脱离。失去水和养分的供给后,花丝很快衰亡。通常,在授粉结束24小时后,花丝就趋向枯黄。
如需精确估算授粉率,可参考如下:
选取有代表性的果穗,轻扒开苞叶;
穗柄朝上,果穗朝下,轻轻晃动果穗,花丝会从已授粉的籽粒上掉落,而未能授粉的籽粒,花丝仍与其子房外壁紧紧连接;
与花丝分离的籽粒占比就是果穗的授粉率。
授粉结束后,少量花丝仍有可能与果穗相连,主要是由于该部分花丝没有从苞叶中伸出,未接收花粉,最终表现为:果穗发生随机的、少量缺粒。对于个别品种,即使授粉条件比较理想,果穗中下部仍有可能出现个别缺粒情况。
此外,籽粒顶端有一个深色凸起,是花丝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大部分品种表现不明显,后期基本消失,个别品种成熟后仍然较清晰,可见下图:
3.7 估算玉米产量
就单个果穗来讲,籽粒产量是由穗粒数和单粒重构成。在上述试验中,产量和穗粒数相关性最高。此外,果穗出现个别缺粒不会影响产量,因周边籽粒会通过增大粒重,变得更加饱满,补偿缺粒的产量损失。但发生严重的缺粒或秃尖时,产量下降。上述试验中,第5天和第8天授粉,虽然果穗缺粒表现不同,但产量的降幅和平均穗粒数是一样的。
当果穗基部未能授粉时,上部籽粒灌浆效率提高,籽粒更饱满,可部分补偿缺粒的产量损失。在生理上,用于籽粒授粉和灌浆的营养供给是一定的,灌浆过程中,植株会根据“库”的具体情况,将有限的“源”及时调整,分配给各个籽粒,实现产量最大化。
玉米单位产量等于单位面积的总粒数乘以平均粒重,其中,总粒数可以解释85%的产量方差,粒重可解释15%的产量方差。在特定的气候和管理水平下,产量潜力是一定的,因此,生产条件相似的两块土地,单位面积的总粒数也是接近的。
同理,对于特地地块,“源”供给潜力是确定的,栽培密度的变化主要影响果穗大小和穗粒数,对单位面积的总粒数和产量影响较小。
家有二百万咋办
玉米授粉的时间,一般有两到三个小时就能完成授粉的任务,所以说只要有两到三个小时,保证不下雨,或者天气比较晴的情况完全可以达到授粉,阴雨连绵总得晴一会吧。 正常条件下,雄穗先抽雄、散粉,雌穗在几天后,快速完成吐丝和接受花粉。授粉过后2-3天,花丝即与子房外壁分离,因此,当掰开掰开苞叶晃动果穗时,如花丝能大量掉落,说明授粉完成,如花丝仍紧附果穗,说明还未授粉或未能授粉成功。
老妈和孩子们
正常条件下,雄穗先抽雄、散粉,雌穗在几天后,快速完成吐丝和接收花粉。授粉过后2-3天,花丝即与子房外壁分离,因此,当掰开苞叶晃动果穗时,如花丝能大量掉落,说明授粉完成;如花丝仍紧附果穗,说明还未授粉或未能成功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