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鄭州將正式開始集中供熱了。目前我市的熱源能保證8500萬平方米的正常供暖,若遇極端天氣熱源緊缺,將“壓辦公、保民用”。昨日,在今冬供熱媒體見面會上,鄭州市熱力總公司總經理張舒表示,到12月,多個熱源將投運,會給我市集中供熱增加“動力”。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新增供熱面積
1140萬平方米
在媒體通氣會上,記者瞭解到,今冬鄭州市集中供熱預計入網總面積1.5億平方米,預計實際收費面積9600萬平方米,比上一採暖期新增1140萬平方米,增幅13.5%。目前,實際供熱面積85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創歷史新高。
參與今冬供熱運行的熱源共有11座,由4座熱電聯產熱源和7座燃氣鍋爐房熱源組成。4座熱電聯產熱源分別是國電滎陽電廠、裕中電廠(一、二期)、豫能電廠、鄭東新區熱電廠;7座區域燃氣鍋爐房熱源是政七街、東明路、棗莊、航空港區(一、二期)、北郊(一、二期)、二馬路、鄭東新區熱源廠。
今冬的供熱範圍為京港澳高速以西、大河路以南、西四環以東、南四環以北。今年供熱主熱網長達2600公里、用戶換熱站2300座。
極寒天氣
將“壓辦公、保民用”
“供熱面積再創歷史新高,說明越來越多的群眾將享受到集中供熱。但是,供熱也面臨著供需不平衡、熱源不確定性增大、應急狀態下供熱形勢空前嚴峻複雜的情況。”在媒體見面會上張舒說。
形勢嚴峻複雜的原因,張舒解釋:一是新熱源裕中二期百萬機組“引熱入鄭”項目建設未能按計劃推進,新用戶的用熱需求無法滿足;二是豫能電廠作為替代原新力電廠今年首次運行,供熱能力的發揮存在不確定性;三是國電滎陽電廠一臺機組突發故障,供熱能力大幅減少;四是天然氣需求增加,嚴寒天燃氣供應存在變數。
如果遇到極寒天氣熱源嚴重不足的狀況,怎麼辦?張舒說,目前的熱源能保證8500萬平方米的正常供暖,若遇極端天氣熱源緊缺,將“壓辦公、保民用”。
豫能電廠已啟動
“溫暖”西區用戶
位於新密的裕中電廠百萬機組“引熱入鄭”配套供熱管網工程,被列入2019年鄭州市重點建設項目,是目前國內管徑最大的長輸供熱管網。
2018年熱力公司開始進行項目前期準備工作,2019年5月具備開工條件,原計劃今冬投入供熱運行,但因沿途徵地拆遷等問題導致工期嚴重滯後。目前,這一項目正在市政府、市城管局的督導下積極推進。
今年首次投運的豫能電廠,由於是新建項目,供熱能力發揮上存在不確定性。11月12日,豫能電廠已經啟動運行,市區西區用戶家中將逐漸感受到溫度。
6月30日以後新增用戶
暫不能辦理併網手續
今年預計收費面積是9600萬平方米,比去年新增1140萬平方米,而目前實際供熱面積只有8500萬平方米。也就是說,今年新增的1140萬平方米基本上沒有併網驗收,暫時還無法享受到集中供熱服務。
鄭州市熱力總公司經營處處長趙詠梅解釋,按照《鄭州市城市供熱與用熱管理辦法》規定,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新增熱用戶需要與熱力公司簽署書面合同,辦理相關手續,而實際上,在此期間進行併網驗收的不到100萬平方米。
新增的1000多萬平方米的用戶,其中一半屬於老舊小區改造,這部分用戶比例佔比越來越高。
臨近供暖,目前多個新建小區“扎堆兒”申請用熱,但由於目前幾大主力熱源存在不確定性,熱力公司暫時不能辦理併網手續。熱力公司也提醒,想申請集中供熱的小區,一定要按照規定在6月30日之前與熱力公司簽訂書面合同。
熱源將陸續建成投運
12月底嚴峻形勢將緩解
隨著城區框架的不斷拉大,市民的用熱需求將越來越大,如何滿足?
張舒介紹,隨著建設力度的推進,2019年新建熱源將陸續加入供熱運行序列。其中,航空港區熱源廠二期擴建項目預計今年12月建成,投運後能滿足航空港區今冬供熱需求。國電滎陽電廠機組深度改造計劃於12月底完工,可新增供熱能力200兆瓦。緊急啟動北郊燃氣鍋爐房二期擴建工程,將於今年12月完工。與此同時,力爭裕中百萬機組“引熱入鄭”配套集中供熱管網早日貫通,屆時將把2600萬平方米新增供熱能力引入市區。
形勢緩解後,鄭州市熱力總公司將有計劃啟動新增用戶併網申請。
鄭州市熱力總公司每年謀劃熱源,目前還在積極推進登封“引熱入鄭”工程,未來可增加4700萬平方米的供熱面積。
閱讀更多 中原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