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湛江有什麼
位於廣東省最西部、被南中國海“三面環抱”的湛江,是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也是粵西乃至整個北部灣地區最大的城市。

美麗的湛江
作為粵西和北部灣的“中心”,湛江很多方面都有著獨特優勢。
1,地理條件。湛江有著極佳的“地利”和地緣位置:
- 1)湛江是廣東的西部門戶,西鄰廣西,和海南省隔海相對,更是海南和祖國大陸地面交通的必經之地;
- 2)湛江有著十分漫長的海岸線,更有著國內罕見的40米天然水深,是廣東乃至國內首屈一指的深水良港,在海洋經濟和海洋運輸的發展上,都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 3)湛江土地面積廣闊,是廣東省內土地面積最大的城市之一,無論是城市發展還是經濟生產發展,湛江都依然能夠提供極其廣闊的可開發土地。

廣闊的海岸線和優越的自然條件,都是湛江的驕傲
2,人口條件。人口代表著勞動力,而湛江在這方面也優勢突出:
- 1)湛江有848萬的戶籍人口,在廣東省內僅次於省會廣州,可以說在湛江本地,就能找到充沛的勞動力;
- 2)湛江有不錯的教育基礎,並且在高等教育方面,湛江目前就有5所本科院校,在廣東省內僅次於廣州、深圳,並且湛江還有多所省級、國家級的科研機構(主要圍繞海洋研究),可以說在廣東省內的非珠城市中,湛江的高教科研基礎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 3)濱海的自然環境優勢和舒適的亞熱帶氣候,讓湛江有著良好的宜居屬性。
3,歷史底蘊。在歷史上,湛江也是一個很有底蘊的城市,在1945年以前,當時名為“廣州灣”的湛江,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也長期是廣東省內排名前列的經濟發達之城(昔日在廣東曾有著“省港澳湛”的講法),並且在改革開放初期,最早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裡面,也包括了湛江。
二、湛江缺什麼?
雖然湛江有著上述優勢,但我們從經濟發展方面看,湛江目前的經濟發展其實並不太理想。直到2018年底,湛江的國民生產總值(GDP)才剛剛突破3000億,在廣東省內佔比不足3%,而人均GDP較全省數值更是隻有約45%。
可以說,按GDP和經濟發展水平來說,放在全國湛江只是三線城市的水平。那麼,有著這麼好先天稟賦的湛江,為何經濟發展會長期處於相對落後?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不足。
有著美麗海景的湛江,經濟卻一直未如人意
1,產業結構底子薄,缺乏有競爭力的先進支柱產業,尤其是製造業方面,湛江可謂長期積弱,事實上作為一座濱海良港城市,在進入改革開放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面,湛江真正能稱之為支柱產業的竟然還是“農業”。
2,民風偏於保守、彪悍,社會與外隔絕、相對封閉的傾向明顯,對比經濟發達的珠三角,湛江能夠吸引到的優秀外地人才可謂少之又少。
3,基層效率低下,教育水平近年也有倒退趨勢。
4,上面幾個因素,導致湛江本地有吸引力的就業崗位越發缺少,年輕有素質的勞動力大量外流,也進一步的導致湛江經濟進入到“惡性循環”。
徐聞“波羅的海”,至今湛江大部分居民還是從事農業
分析上面幾點,我們可以發現,湛江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兩方面:沒有競爭力的支柱產業,缺少有競爭力的、能帶來充足活力和鯰魚效應的外來人口。
三、重工業,湛江找對了
所幸的是,這些年來,湛江逐步找對了適合自己的產業發展戰略性方向,那就是技術先進、低汙染的“綠色重工業”。
我們知道,重工業其實是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基礎,也是整個社會工業鏈裡的必不可少上游環節。以廣東為例,珠三角發達的電子製造業和各種輕工業,其實都離不開上游的重工業,提供鋼材、化工等基礎原材料,但長期以來,廣東的重工業產能都遠遠不足,需要大量的依賴外省甚至外國供應。
湛江鋼鐵,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鋼鐵項目之一
從省內來看,廣東其實長期以來,都希望有1-2個非珠城市,可以成為省內重工業支柱,和珠三角形成產業互補,解決重工業產品的自給自足。同時,重工業對於一個地級市的經濟發展和財稅貢獻,都確實能帶來十分巨大的促進。那麼,有著得天獨厚的土地空間、濱海優勢、以及40米深天然深水良港天賦的湛江,自然就是廣東發展重工業的首選,而對於經濟發展動力的渴望,也讓湛江欣然接受了發展重工業的使命。
近年來,湛江先後引入了湛江鋼鐵、中科煉化、晨鳴紙業、等超大型重工業項目,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投資100億美元的石化綜合項目,選址也定在湛江。可以說,經過近10年的工作,湛江發展重工業的努力已經初見成效,同時也開始對配套的下游製造業形成了帶動效應。
巴斯夫也落子湛江,進一步提升湛江的重工業水平
同時,由於大型的重工業項目,都必然會帶動大量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一同“落地”,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最近幾年,已經越來越多的外地甚至外國精英人才,“移居”湛江安居樂業。
四、妖魔化重工業可休矣
當然,在談到重工業發展的時候,有一個不能迴避的話題,就是汙染和環保。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當中,由於環保技術的相對落後,重工業項目往往會帶來較大的汙染。對於這一點,我們不需要回避。但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隨著近年來環保技術的進步,也包括對於環保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如今現代化的先進重工業項目,在環保方面,往往都有著十分出色的水準,甚至可以說,足夠稱之為“綠色重工業”。
以湛江鋼鐵為例,就使用了國際先進的汙染處理技術,環保投資佔到靜態投資的14.5%以上,並且專門打造了含鐵綜合固廢處置中心,90%以上的廢渣可返回高爐作為鍊鐵原料,實現了含鐵塵泥100%廠內循環使用。
同時,湛江在佈局重工業時,也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土地優勢”,將幾個重工業的大項目都統一安放到遠離市區、直面南海的東海島,一方面確保市區環境能最大限度的不受重工業影響,另一方面可以共建環保設施,將處理汙染的成本分攤,並且也有利於發展鋼鐵、石化兩大產業互相利用廢物的獨特循環經濟。
東海島上的湛江鋼鐵工廠,只要處理得當,重工業一樣可以“藍天白雲”
可以說,對於在國民經濟當中必不可少的重工業,我們的態度應該是強化環保監管、加強環保投入,如果因為過去重工業曾經有著較大汙染,就一刀切的重工業拒之門外,可謂是“用愛發電”式的因噎廢食,同時也只會導致對外來的重工業產品依賴越發嚴重,等同直接被外人把控命脈、限制發展。
參考上海等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我們可以發現,儘管這些城市現在主打金融、科技等“先進產業”,但其真正的經濟產業根基,其實還是強大的重工業基礎,例如上海就在鋼鐵、煉化、造船等核心重工業領域,都有著堪稱“國內第一”的實力,而汽車製造、日化等終端製造業的蓬勃發展,其實也是源於發達重工業的“澤潤”。
東海島,面積廣闊,足夠容納大量的重工業項目集群發展
五、明日湛江,重工業中心之城?
為上海等大城市的發展歷程為榜樣,結合湛江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我們提出幾個建議:
1,以發展為全省甚至全國的重工業中心城市,作為自身的發展定位和目標。
2,利用現有的重工業基礎,繼續吸引、佈局更多的優秀重工業項目,尤其是近年來各大一線城市都在“退二進三”,這個過程中湛江可望承接大量的重工業產能轉移(例如傳聞已久的廣石化)。
3,在吸引重工業項目的同時,也要嚴格維護環保底線、綠色底線,簡單來說,優秀的重工業項目自然多多益善,但不環保、不綠色的一律不要。
4,在中長期,應積極探討、推動和鄰居兄弟——茂名的合併。和湛江一樣,茂名都有著漫長海岸線和大量的土地、人口,同時在經濟上也以重工業為主導,兩者如能合併,不但可以避免互相“短兵相接”的競爭內耗,同時也可以直接提升規模體量,在國內成為領先的“重工業之城”,從而進一步的觸發“馬太效應”。
5,學習上海的經驗,利用具有優勢的重工業,持續推動下游的各門類輕工業、先進製造業和科研技術產業的發展,建立完善、綜合的工業結構,避免產業結構單一化,從“重工業之城”再進步至“實業之城”。
有著極佳港口條件的湛江港
閱讀更多 摩天主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