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日本軟銀集團發佈了第二季度財報,虧損達64億美元。 這是軟銀自1981年創業以來財務表現最糟糕的一個季度。而造成虧損的首要原因就是願景基金重倉投資對象WeWork的估值下滑,以及Uber的市場公允價值貶值。 願景基金二季度虧了8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600億。 2016年,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聲稱自己要籌備一個資金規模達1千億美元的願景基金。很多人都不相信,因為當時全球的私募基金的全部資金加在一起也只有700億美元的規模。

不過,孫正義還是做到了,他找到了中東人一起合作。 僅過一年,軟銀願景基金成立,資金規模達1千億美元。願景基金由投資機構和實際出資人共同參與,前者負責敲定項目和價格,後者負責給錢。等項目清退完成再將本金和利潤返還給出資人,投資機構則賺取管理費和分成。其中,沙特人出了450億美元,阿聯酋人出了150億美元,孫正義自己的軟銀出了280億美元。
眾所周知,靠著石油生存的中東國家“富到流油”,但是這些國家也面臨一些困境,急於經濟轉型。因此,沙特等石油國家支持了孫正義的願景基金。孫正義則拿著這些錢去投資全球最有潛力的科技公司,然後每年收取1%的服務費。 不得不說,孫正義的算盤打得確實好。因為手握 1000 億美元,僅協議中軟銀向投資者收取的 0.7%--1.3% 的服務費,一年下來也能賺上 10 億美元。
但要注意,中東人也不傻。願景基金裡除軟銀以外公司所提供的資金中,約有 2/3 以債務形式存在,有423億美元的資金屬於債務融資。這部分債務有 7% 的年息,每六個月支付一次。 這意味著,孫正義需要連續十二年支付7%的利息。423億美元摺合3千億人民幣,7%的年利率就是一年210億人民幣的利息。除掉了每年需要交給孫正義的服務費,沙特人反而賺走了日本首富一年190億的利息。換言之,中東人每年能從孫正義手裡拿到190億。
在孫正義的投資邏輯中,堅持用燒錢換規模,用規模推估值。然而,就目前而言,願景基金的多個投資均尚未看到收益的可能。此次鉅虧,也讓孫正義籌備第二個願景基金的計劃蒙上了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