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星晨58298869
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元稹,因《鶯鶯傳》而被冠上渣男之名,又因一首《離思》而深情動人。
其實,會寫情詩而又花心的詩人又何止元稹呢!多情,本就是詩人的本性。
1 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仕途較為順利,曾官拜尚書,在文學上也頗有造詣,曾與白居易倡導過新樂府運動,《琵琶行》便是運動的產物。
元稹與白居易的友誼是詩壇佳話,兩人是志趣相投,生死之交的至友,更有無數動人的詩句相互唱和,白居易一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便是情深悲慼的悼亡詩。
相比於男人之間的友誼,元稹最為人樂道的還是他與幾個女人的感情糾葛。
與崔鶯鶯的年少時光愛戀,兩人一見鍾情,卻因元稹個人前途與仕途而另攀官宦之女,始亂終棄。這個故事後被元稹寫成了自傳《鶯鶯傳》。元稹的渣男之名是自己一手書寫的。
與官宦之女韋叢的婚姻,可能是元稹一生最為刻骨銘心的。初入仕途的元稹得益於韋叢父親的關係,而四處奔波,宦海沉浮的元稹更感激韋叢的賢惠與陪伴,相濡以沫。仕途的失意與人生的挫折,使得元稹更留戀婚姻的溫暖。而韋叢的早逝,更使得元稹愧疚與難忘。
與才女薛濤的愛情,又將元稹的渣男之稱得以千古流芳。一個會將情詩寫在桃紅色的小箋上的女詩人,才華浪漫,卻最終還是被元稹所棄,而著上了道袍,淒涼孤守。
與歌女劉採春的戀愛,也是轟動一時。劉採春青春活力,歌聲動人,恰好撫慰元稹受傷的心。兩人一見傾心,相抱取暖。然而這一段感情,還是因元稹入職京城而告終。
但元稹最動人的情詩還是寫給亡妻的《離思》五首與《遣悲懷》三首。
《離思》其四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為什麼這首詩更為人所深愛?
關鍵在於“滄海”與“巫雲”兩個意象,營造了一種闊遠悽迷的意境,悠遠蒼茫,似橫空而來,一念而境生情起,走遍天下的海,見過巫山的雲,再也對其他的海,其他的山沒興趣了。曾經經歷過刻骨的愛,再也不會愛他人了。將愛情的執著堅定,至死不渝表達得令人震撼!
“滄海”“巫雲”又像極了愛情的悽美夢幻,難以掌控,見到最美的風景,一旦錯過,就再也尋覓不到了!2 李益:“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李益,是中唐邊塞題材詩第一人,胡應麟認為他“可與太白、龍標競爽”,一首“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是唐絕句最為出色的名篇。
然,李益也是公認的負心漢。
唐人蔣防《霍小玉傳》便記載了李益的一段始亂終棄的故事,胡應麟稱為“唐人最精彩動人之傳奇”。
長安名伎霍小玉才貌皆佳,色藝雙絕,與才子李益相愛,並約定時間嫁娶。然而李益同樣為了前途,另娶高官之女。霍小玉傷心成疾,抑鬱而終。
李益也有一首著名的情詩,或許是寫給霍小玉的,表達戀人之間的相思之苦。
《寫情》 (唐)李益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這首詩最動人之處是後兩句,因為與戀人分離,原本定下的約會也泡湯了,於是月光清暉也成了辜負,令人生嫌。月上柳梢,良辰美景,本是約會佳期,此時卻成了諷刺了,甚至從此以後都厭惡了,任憑明月無情地落下西樓。將愛而不得的煩悶轉嫁到月光,寫得很有意境,還饒有趣味。愛屋及烏,同樣,離愁殃月,很是新穎別緻。

李商隱,是名副其實的情詩高手,乃唐詩一絕。是晚唐詩歌創作輝煌的代表詩人,尤以情詩見長,清麗婉轉,情思悠遠,幽怨晦深。他一生鬱郁不得志,在朋黨之爭的夾縫中生存。然而,江湖也流傳眾多他的緋聞。
其妻是政敵李黨王茂元的女兒王氏,因此他受牛黨的排斥。這樣的婚姻關係導致李商隱仕途曲折,潦倒終身。然,王氏賢惠聰穎,與詩人感情極好,夫妻情深。奈何,王氏早逝。
在王氏之前,還有位初戀荷花,據說也患疾早逝,李商隱寫了許多荷花的詩,“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還有位紅顏知己宋華陽,是位女道士,李商隱同樣寫了好幾首以“宋華陽”的名字為題的詩,來緬懷他的這段愛情。
可能還有許多位不知名的歌伎,他的每首無題詩都在訴說一段邂逅的愛情,“身無綵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然而,李商隱最好的詩還是寫給妻子王氏的。
《巴山夜雨》(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與他的無題詩是不同的,仿若雨夜分隔兩地的夫妻在對話,質樸無華如同家常話。
什麼時候回來呀?巴山夜晚的大雨漲滿了秋池了。什麼時候共同剪去西窗邊的燭花呀?一起說說今晚巴山的夜雨。
想見不得,只能想象此時的對方也可能正在思念自己,而虛構噓寒問暖的場景,在寒雨的夜晚,撫慰相思的心。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從對方的情感著手,來寫自己的思情。杜甫也這樣寫妻子,“何時倚虛幌 ,雙照淚痕幹。”才子會寫詩,歌女命多舛。多情而又多才的詩人,總能惹得女子的青睞!或許只是一時情起,偏偏又在文字中深情款款,最終還是選擇了仕途與聲譽。
無數的深刻情感體驗,是激發文人創作的靈感。縱觀詩壇,寫歌女的詩篇太多,然而娶歌女又有幾人!文人多情,然而更看重聲名與仕途,就算兩情相悅,也抵不過個人前途。流連風月,只不過是一時失意的放縱。
元稹只是其中一個罷了。
一綠浮芳
大唐最花心的詩人,卻寫出史上最動人的情詩,這詩人是誰?情詩是哪首?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確定最花心的詩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風流才子——杜牧。
在中國詩歌史上,最有名的風流才子有三,即杜牧、柳永、關漢卿。至於其他,皆應是“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
據傳,晚唐著名詩人杜荀鶴就是杜牧的私生子,僅此一點,你就可想而知,杜牧該有多麼風流!
並且,《嘆花》詩亦可見其風流浪漫,近乎荒唐!據說,考上進士後,遊玩湖州,看到一美麗少女,約十一二歲。便找到其母親,相約十年之後納為妾。可官差不自由,直到十四年後,他才受命到湖州為官,找到那姑娘,結果已是兩個兒子的媽媽了。於是,只好帶著自責與悔恨,遂題四句——
自恨尋芳到已遲,
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籍,
綠葉成陰子滿枝。
下面再說杜牧最動人的情詩。
在揚州,他結識了只有十三歲的小歌女張好好,分別時題寫了著名的《贈別》二首。
其一
娉娉嫋嫋十三餘,
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
捲上珠簾總不如。
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尤其第一首,一往情深,感格千古。以至於姜夔《揚州慢》還引經據典:“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由此足見此詩的藝術魅力!!
傻吃悶睡871
說起大唐最花心的詩人,我想很多人都會提到杜牧和元稹。杜牧是個整睡在青樓裡的人,他在“十年一覺楊州夢”中,寫了很多風流詩篇。
不過,要說情詩,寫得最好的還是元稹。元稹的情詩代表,便是他的《離思五首》和《遣悲懷三首》,都是悼念他的亡妻的。
《離思五首》中,有一首最有名: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首詩中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已經成為愛情詩中的千古名句。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這首首《遣悲懷》,已成悼亡詩中的千古名篇,千百年來,唯有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可與之並肩。
第一首回憶妻子生前的賢惠,在那些貧苦的日子裡,妻子韋叢給詩人生活上的照顧與精神上的撫慰,讀來深情無限。
第二首寫妻子死後的痛楚,“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當初戲言,成今日最痛的感悟,這種痛楚,沒有最真的情感是體會不到的。
第三首寫今日自悲,“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表達了詩人對妻子的無限深情。
讀這些詩,我從未信元稹是個薄情的人。
不過,網上已經封元稹為大唐第一渣男了,與元稹有染的女人,有崔鶯鶯,薛濤,劉採春等,這些風流情事,大多出自筆記小說、稗官野史,把它們當成解讀詩歌的背景,不亦謬乎。
對於古人,我們最大的偏見就是用現在的道德觀念去評價古人,在一個把出入青樓當成家常便飯甚至當成風流雅事的時代,你去評價一個人是否花心是很難的,我們與其去關注野史佚聞中的花邊新聞,不如多品味詩寫好不好。
元稹的眾多詩歌中,以其悼亡妻子韋叢的詩寫得最好,最為動人,我覺得,元稹是一個深情的人。
謝小樓
中國唐代詩人一向有“騷客"之稱,許多人認為是文人們憂國憂民,對時局不滿發出老騷,用褒揚的詞彙來形容“騷客"是文人的一種表現。其實在唐代,如果一個詩人不嫖,沒有紅顏知己,似乎就不是詩人。所以,青樓女子稱唐代詩人為“騷客"就是“嫖客"!
李白(701-762)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但是,李白一生嫖娼,他遊歷了大半個中國,從南到北,一路住在妓院,儘管他發表了幾千首詩,其中有三十多首是淫詩。他曾在長安、揚州、金陵(現南京)蘇州、杭州都留下了淫詩。李白在長安時留下了一首淫詩:“葡萄酒,金叵籮,胡姬十五細馬駝;玳瑁宴上懷裡醉,芙蓉帳內奈君何"!李白一邊喝酒,一邊與一個15歲的胡人女子苟合。李白死也有三種說法:一、是喝醉了到河邊撈月亮,死在河裡;二、死在他哥哥家;三、老死在妓院,妓女們出錢給他安葬。
杜牧(803-852)是唐代傑出詩人,做過許多州的刺史,給許多人影響的就是“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在揚州刺史時,心情一不好就往紅燈區去嫖娼。兩年間將整個揚州妓院全嫖遍了,哪兒姑娘好,何處妓女善解人意,杜牧瞭若指掌。杜牧認為自己的事神不知鬼不覺,但是他手下的牛增儒安排便衣為了保護他就跟著他,將他所到之處一一記錄下來。當唐文宗提拔杜牧為監察御史時,牛增儒提醒他要愛惜身體,杜牧一口否定。於是牛增儒出示密報,羞的杜牧臉紅語塞。杜牧對妓女有情有意,與他相好的妓女交託給下任。杜牧對一個13歲的妓女張好好非常有好感,認為她聲色俱優,清純美麗,還為她寫了一首《張好好詩》。由於此詩太長我在這裡不寫了,這首詩現在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館,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一看。我就寫另外一首杜牧的淫詩:“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白居易(772-846)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他的《賣炭翁》是我們最熟悉的。我們不說白居易養官妓一年換一批,就說他在蘇州做官時寫的《宿湖中》:“幸無案牘何妨醉,縱有笙歌不廢吟;十隻畫船何處宿,洞庭山腳太湖心"。白居易在太湖與美女作陪,月光相伴,他樂不思歸,一連在太湖上玩了五天,夜裡摟著妓女睡在船上,又在湖中,所以有“何處宿"之感。白居易與原稹都是嫖友,在詩詞中又被稱為“元白"。兩人對妓女的評判標準相同,因此曾鬧出白居易與元稹同嫖一妓的風流趣話!
張律明
大唐最花心的詩人,卻寫出史上最動人的情詩,這詩人是誰?情詩是哪首?
一、“風流才子”第三名:崔顥
花心指數:★★★★
情詩數量:★★
動人指數:★★★
綜合指數:★★★
上榜名句: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崔顥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李太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歎。
其實崔顥還是是非常風流的一位詩人,他在年輕的時候是非常喜好酒美色,是非常風流的一位詩人。但他的風流還與眾不同,和別人非常不一樣,我們都知道好色風流的人,他們都會娶非常多的小妾,但是崔顥卻不一樣,他是休一個娶一個,不斷的娶妻休妻再娶妻,些妻子當中都有一個共性,就是非常的漂亮。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這就是崔顥的泡妞詩,男人有才確實不用怕沒女人,崔顥借詩泡妞的功夫確實了得,再來欣賞一首崔顥年輕時候的佳作:
唐·崔顥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
自矜年最少,復倚婿為郎。
舞愛前溪綠,歌憐子夜長。
閒來鬥百草,度日不成妝。
女子15歲的時候就嫁給了王家的少年,婚後更是非常的恩愛,而不僅僅是自己貌美如花,並且還能歌善舞。體會到這人間的快樂之後,甚至是連梳妝打扮都忘記了。
崔顥
二、“風流才子”第二名:李商隱
花心指數:★
情詩數量:★★★★
動人指數:★★★★★
綜合指數:★★★★
上榜名句: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當然,李商隱的名句不止上榜的這句,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上榜,倒不是因為他有多花心,因為他一生窮困潦倒,關於他風流的故事倒是很少,他應該被評為,最不花心的詩人,但寫出了最花心的詩作。
李商隱的情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優美動人,廣為傳誦,在我國古典詩歌中獨具特色,幾乎每首情詩都成為流芳千古的名篇,更有後史誇張評說,李商隱後,唐代再無詩人,只有其它。
一、“風流才子”第一名:元稹
花心指數:★★★★★
情詩數量:★★★★★
動人指數:★★★★
綜合指數:★★★★★
上榜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元稹絕對是唐代最最風流的才子,和他好過的女生真是數不盡數,一段情未了,另一段已經開始,最讓人又愛又恨的又可氣的是,他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深一個,愛的一個比一個漂亮,寫的詩也一首比一首動人,什麼名門女娃、大家閨秀、小家碧玉、青樓才女他都玩了一個遍,詩作也留了一個遍。他的《遣悲懷》,已成悼亡詩中的千古名篇,千百年來,唯有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可與之並肩。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試問,誰讀了這首詩能不流淚,不感傷,不被他感動,元稹將自己的亡妻比作滄海之水,巫山之雲,自此之後,天下再難尋覓。
多麼的刻骨,多麼的忠貞,似乎到海枯石爛,天荒地老那天都不會改變。其實感情說變就變,韋叢尚未去世,元稹就跟薛濤在一起,後來又納安氏為妾,續娶裴淑。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就是元詩人寫給薛濤,
薛濤才貌雙全,元稹一首《寄贈薛濤》
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把才女薛濤迷的神魂顛倒。好了沒多久,元詩人名句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寫給才情與容貌具備的女子劉採春。
元詩人位列第一,實至名歸!
有不同意見,歡迎拍磚!
葛大小姐
個人認為,這個獎項應該頒發給元稹。一方面他始亂終棄,寫下流傳千古的《西廂記》原型故事,還和唐朝四大才女中的兩個人有瓜葛,另一方面,他寫下了史上最動人的情詩。
元稹的感情比較豐富,他的初戀叫崔雙文,是一個富家女,和元稹是遠親,不過已經遠的八竿子打不著。799年,元稹在蒲州,機緣巧合救了崔家,並和崔家的小姐崔雙文談起了戀愛。雖然兩個人看起來愛的很熱烈,但元稹後來進京趕考,這一去就沒有回來。多年後,元稹大概回想起自己的青春美好時光,他根據自己的故事寫下了《鶯鶯傳》,就是後來《西廂記》的原型。
進了京的元稹中了狀元。和很多戲曲中的故事橋段一樣,元稹這個窮狀元被貴族看中,而且一拍即合,他做了京兆尹韋夏卿的女婿,官家小姐韋叢的丈夫。雖然崔雙文還在等著他,盼著他博取個好功名,但崔家只有錢沒地位,不能對元稹的仕途有所幫助,元稹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拋棄崔雙文。
薄情郎元稹真是交了狗屎運,韋叢雖然出身富貴,卻是一個端莊賢惠的女人。她跟著元稹過了一段清貧的日子,但她從不抱怨,盡力關心和照顧元稹。這讓元稹很感動。可惜韋叢27歲就離開了人間。當韋叢去世後,元稹回想和妻子一起走過或熬過的日子,不禁悲從心生,寫下了《三遣悲懷》和《離思五首》。其中
最為人稱道,尤其是前兩句,更是最動人的情詩。
但是,如果因為這兩句詩,就把元稹列為最動情的詩人之一,就大錯特錯了。就在韋叢去世的前一年,元稹奉命出使西川。在到達四川的第一件事,元稹不是處理公務,而是會見當時有名的女詩人薛濤。
薛濤是唐朝四大才女之一,曾經做過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的幕僚。此時的薛濤已經42歲,元稹才31歲。雖然有11歲的年齡差,但兩人因才情還是摩擦出了愛情的火花。不過,這火花很短暫。對元稹來說,薛濤是風塵女子,對他的仕途只有阻礙沒有幫助。因此,儘管兩人相處時很熱烈,但很快,隨著元稹的工作調離,這段經歷很快畫上句號。元稹拍屁股一走了事,薛濤卻痴情地製作出“薛濤箋”,用溫情苦苦等待。當她終於知道等不到任何結果時,只好脫下紅妝,穿上道袍,去道觀走完她不平凡的一生。
薛濤當了女道士,韋叢去世了。元稹身邊安靜下來。之後,他娶了一個叫安仙嬪的女人,四年之後,安仙嬪去世,元稹又娶了一個叫裴淑的女子。這一時期,元稹的仕途很不安定,工作調動非常頻繁。也就是在工作調動期間,他認識了唐朝四大才女中的另一個人:劉採春。
劉採春是江南人,才女加當紅歌星。遇到元稹時本來是有婦之夫,但被元稹吸引,毅然決然地拋下家庭跟隨了元稹。不過,她的堅定並沒有換來同樣的對待。當元稹接到調令後,和在四川時一樣,又悄無聲息地離開了,留下無所適從的劉採春。劉採春沒有和薛濤一樣遁入空門了餘生,她選擇了投江自盡。
元稹一生的感情很豐富。有人說他是渣男,也有人說他是唐代的段正淳,見一個愛一個。也許他每段感情都付出了真情,不然,他不會寫下感人至深的愛情詩。
讀史坊
說到大唐最花心的詩人,流傳下來的最動人詩篇莫過於元稹了。元稹曾經寫給髮妻的一首叫《離思》的悼亡詩,文辭情真意切,動人心魄,蘊藉耐品,其中兩句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為眾多文士共鳴,成為千古流傳的名篇。
而這樣一位能寫出如此動人詩篇,對亡妻念念不忘的情深之人,為什麼說他是大唐最花心的人呢?其中緣故且聽在下慢慢道來:
自古才子紅顏慕,元稹憑著出眾的才學惹得眾多女子愛慕,而他自己的感情世界也是豐富多姿。一生自是與多位女子情感糾葛不斷。
眾所周知元稹曾寫過一部名為《會真記》的小說,此小說便是元稹根據自己年輕時所經歷的藍本創作的。元鎮年輕時曾與一名喚作鶯鶯小姐的少女相好,但由於後來因現實生活的原因而選擇與鶯鶯小姐分手,另謀高就,而後他娶了韋府的小姐,此便是其髮妻韋氏。後來那首有名的《離思》便是他寫給這位髮妻的經典傳世之作。
雖然元稹揮筆寫下的這首流傳千古的詩,頗有一種,斯人已逝,世間再無其她人可入我法眼的感覺,然而事實卻沒有如元稹自己詩中所描述的這般痴情專一。有資料記載元稹曾跟薛濤在一起,“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這是元稹寫給薛濤的詩。後來又納安氏為妾,續娶裴氏。
而“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是元稹贈與劉採春的詩。江南名媛劉採春的儀表和文采並不亞於薛濤。元稹為之一見傾心,樂不思蜀。元稹為了得到劉採春,不惜小施伎倆,使劉被逼就範,致使劉悲憤羞慚自盡而死。並留下絕命詩一首,詩云:“聞道瞿塘顧堆懷,高山流水近陽臺。旁人哪得奴心事,美景良辰永不回!”
自古才子多風流,從以上的故事來看元稹有才是真的,對髮妻的情也是真的,但為人花心處處留情也是不假的。不過那畢竟是一千多年前的故事了,正如紅樓夢裡曹雪芹借藕官之口所說的經典名句那樣:“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絃者也必要續絃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如今我們後生晚輩如何看待當時元稹的這幾段情事,相信大家自有個人的見解。
慕羽軒文社
必須是元稹!!
渣到一定境界,別說大唐,就是整個中華歷史也能排的上號。
今天我們說說大唐資深的情感專家——元稹
一
貞元十五年,元稹剛參加工作,分配到蒲州(山西永濟市)做一名實習公務員。當時,駐軍騷
亂,蒲州不寧,元稹依靠關係給予了遠房表親崔雙文一些庇護,而此時的崔雙文正是情竇初開
的年華。
如同今天的情愫少女一樣,期待著自己心中那個踩著七彩祥雲的大英雄,現在,意中人就在眼
前,於是兩廂相悅,你儂我儂。
表妹雖然天真爛漫,但在元稹眼中卻並不是理想中的婚姻伴侶。這我們就要從元稹的家庭情況
說起。元稹出生於書香世家,但在八歲那年,父親病故,只靠母親一人養育成人,況且,文人
家庭往往清貧。
為了擺脫這種困局,元稹報考了明經科目,在唐朝科舉考試中,明經和進士是報考最多的兩門
考試,但進士卻要比明經難得多,所以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
在元稹眼中,功名利祿高於一切,正是因此才會對錶妹一家照顧有加,因為表妹家中富有,但
有錢還是不夠的,畢竟元稹要的是功名利祿,而表妹家缺的正是權勢。在政治上是不能給予元
稹任何幫助。
簡單來說他的擇偶標準就是膚白貌美氣質佳的權勢富家女。
於是,這段感情無疾而終。但是渣男最不缺的就是情感細膩和那綿延不絕的柔情,多年以後,
根據這段經歷創作出了《鶯鶯傳》也就是《西廂記》的前身。
書中寫到“唐貞元中,有張生者,性溫茂,美風容”。把自己誇上了天。對錶妹的描述則是
“垂鬟接黛,雙臉銷紅”“顏色豔異,光輝動人”。
我們情比金堅,卻不能在一起——典型的渣男邏輯。
二
三年後,元稹再次參加應試,考中後進秘書省任文書編纂工作。至此,才覺得有結親權貴的資
本,此時一個人走入了元稹的生活。
韋夏卿時任太子少保,他非常看好元稹這個年輕人,覺得他前途無量,當時看來趨勢如此,元
稹儀表堂堂,風度儒雅最重要得是有才華,不僅是那個時代,就是如今也是符合審美標準的。
於是將自己最小的女兒韋叢嫁給元稹,元稹也是藉此機會完成了身份蛻變。這在當時所有人
看來都是下嫁。就連元稹本人都沒對這段姻緣抱有多大幻想,畢竟結交權貴才是他對這次婚姻
的最大期許。政治婚姻中,政治才是最主要的,人是其次。
但元稹卻撿了個寶,婚後生活中元稹發現,韋叢幾乎滿足了他對女性所有的美好幻想(注意,
是幾乎)。韋叢賢良淑德,精通詩文。完全沒有富家小姐的種種毛病。
在與韋叢的婚姻期間,也是元稹仕途不得意之時,夫妻二人過得也是十分清貧,但韋叢卻給了
元稹最大的支持。以致於多年後的元稹還是會懷念那時候的生活。
七年後,韋叢因病去世,元稹為此悲痛欲絕,至少在詩詞上是這麼體現的。為愛妻創作了離思
五首,其中第四首就是我們非常熟知的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見過大海後,其他的水全都看不上,除了巫山的雲雨,其他的都不算雲雨。我從花叢中走過
都不想看一眼鮮花,只因我的心中全是你”。
是不是感動到哭,別說女人,就是男人也扛不住吧!
要說元稹深愛著韋叢,我一點都不懷疑,但要說唯一,就要打引號了。正如段正淳所說:“我
愛她們是真,愛你也是真。”
在風流才子看來沒有唯一的真愛,更何況是作為投機者的元稹。
三
早在愛妻離世四個月前,元稹就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四川,出發前就早聞女詩人薛濤的芳名。
薛濤是有名的樂伎(交際花),由於才貌雙全,精通詩詞,使她和普通的交際花不同,極度鄙
視那些達官貴人。畢竟有文化涵養的人都不太喜歡那些俗人。
而元稹的大名也早已有耳聞。兩人在梓州第一次見面就議詩論政,相談甚歡。很快,兩人就從
互相傾慕轉變為實質性的動作,一直同居了三個月。
“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
這就是薛濤對那時候的甜美回憶。只是她不知道的是,這是她人生中最後的甜蜜時光。
因為不久後,元稹感到薛濤終究是風塵女子,不僅不能在仕途上幫助自己,還會給自己留下汙
點。於是減少兩人聯繫,幾次去信沒有迴音之後,薛濤也已瞭然。最終換上青衣道袍,殘生與
孤燈為伴。
讓我們把時間回到元稹入川,三月入川相識薛濤,同居三月。而韋叢是七月病逝。就是說自己
的髮妻還沒病逝,他就和別人在一起了,直到公事結束才返回家中。這時再聯想為愛妻寫的相
思絕句,是不是很諷刺?
這之後元稹也沒閒著後續分別是:安仙嬪、裴淑、劉採春。其中劉採春還為元稹跳河自盡。
四
誰說渣男不專一?元稹對白居易就是“一往情深”“至死不渝”!
白居易和元稹是一同參加科舉考試,兩人在詩歌理念上又是相同,也成為後來新樂府運動的倡
導人。
雖在兩地,卻經常有書信往來,和常人不同的是,兩人的書信卻是互寄詩歌,而有時兩人的思
緒卻能達到驚人統一,比如一次白居易和好友遊玩慈恩寺,突然想到了元稹,遂寫下《同李
十一醉憶元九》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而此時的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並在當晚寫下了《梁州夢》。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
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
好基友果然是心有靈犀!
後來兩人在政治上幾經風雨,先後遭到貶謫,兩人也是互相鼓勵,以詩明志。
時空雜貨鋪
大唐的詩人,哪一個不風流?要說最風流,還真不好評選出來。
就說那個大名鼎鼎的白居易吧,給我們的印象,是同情“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的那個賣炭的老人,是同情大夏天割麥的勞動人民:”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觀刈麥》),即使自己被貶,淪落他鄉,也不忘同情那個和他一樣境遇的琵琶女:“座中泣下誰最多 江州司馬青衫溼!”那就是一個關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呀!
可是,關心人民疾苦的官員,生活中卻是一個風流成性的花心客。白居易的花花心,應該算大唐第一了。他一生中納的妻妾,不下於兩位數,除此之外,他還在自己的家裡就養了許多歌姬,除了“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之外,他還在《菱角執笙簧》:“菱角執笙簧,谷兒抹琵琶。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一口氣又給自家養的四位美女打了廣告。
即便如此,白居易還經常在外面找各種歌姬,風流快活。 用今天的角度看應該算是生活中的一枚渣男了。
白居易對自己的渣渣私生活也用詩歌來記錄,但他的這方面的詩歌卻沒有他的好朋友元稹寫的好,元稹給自己的妻子韋叢寫的《離思五首》之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首詩的前兩句,想必大家都知道。其實後兩句更厲害,元稹說自己在百花叢中對著那些豔麗的美女,都懶得看,因為感覺只有自己不在世的老婆最好!詩很感人,但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的。元稹在自己的妻子生前、身後,一直風流韻事不斷。最有名的風流韻事就是和當時的名妓加才女薛濤的愛恨情仇。
元稹在蜀地為官,和薛濤情濃意深,有詩為證,但他調離了蜀地,就把薛濤忘到了腦後,之後他又認識了另外一個才女加美女劉採春,當然我們的元才子用的還是泡妞老方子——給她寫詩,贏得芳心,這種方法是屢試不爽呀!
其實,在白居易和元稹的時代,男人們在家三妻四妾,在外尋花問柳,那是社會普遍現象,不能用今天的道德標準來衡量。只要沒有休掉自己的老妻,沒讓自己的糟糠之妻下了堂,都算是好男人了。如果你要用現代人的標準來找花心男,那恐怕個個都是花心男了。
煙花三月09
元稹高票當選。
元稹一生情感糾扯多位女子,上段情感尚未了斷清楚,另一端情感就已經開始。名門女子、大家閨秀、青樓才女,每個愛上元稹的女人,最後都因他遍體鱗傷。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韋叢
元稹因為攀附韋家,娶了韋叢成為自己上升的階梯後對崔鶯鶯始亂終棄。
但是元稹真的那麼愛韋叢?從寫的詩中看也許是真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誰讀了這首詩不引起強烈的共鳴,不流下眼淚,彷彿看到在韋叢去世之後,傷心欲絕的元稹,踉踉蹌蹌的揮筆寫下心中的思念,頗有一股斯人已逝,世間再無女子可入元稹眼中。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彷彿元稹要將自己的後半生都寄託到對妻子的懷念當中。
然而實際上,韋叢尚未去世時,元稹就跟薛濤在一起,後來又納安氏為妾,續娶裴淑
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薛濤
元稹與薛濤的情感,轟轟烈烈但是無疾而終。
薛濤才貌雙全,與元稹相識時,就已頗有名氣,為了追求薛濤,元稹寫了一首《寄贈薛濤》
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元稹將薛濤比作卓文君,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化用司馬相如《鳳求凰》,但是更唯美。“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思念之情躍然紙上。
才女薛濤一下被打動,兩人熱戀纏綿。
3、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劉採春
元稹被調離蜀地,元稹一走,初時還有通信,之後就漸漸沒了音信。十年之後身在杭州的元稹又想起了這個在蜀地等他的女子,他準備把薛濤接過來,這個時候又遇到了另一位才情與容貌具備的女子劉採春。
元稹評價:詩才雖不如濤,但容貌佚麗,非濤所能比也。此時的元稹早已不是籍籍無名之輩,也不是毛頭小子,所以在他寫的《贈劉採春》中體現出了一個高位者對女子的欣賞之意。
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裹常州透額羅。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
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娟多。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詩能唱望夫歌。
有了劉採春,元稹就忘了薛濤,讓薛濤大為傷感,最終薛濤穿上粗布道衣孤身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