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落花瓣◇
雖然說理財是一個經濟學範疇,但是用一套公式能夠算出收益的高低,但不能計算出合適這個感受結果。其實做投資理財和談戀愛一樣,是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最終做出的一種博弈平衡與取捨。

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三性排斥
1收益性。資金說到底是一種社會資源,能夠產生價值,就像把房子租出去一樣,我們把資金借給別人滿足了別人的一定需求,從而獲得一定的回報,這就是一種理財行為。回報的高低就是收益性,作為融資的一方當然希望時間越久越好,比如工廠借你10萬塊錢,如果說是5年之後再要,那他就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擴大生產,可以慢慢籌措還款資金,但是如果是一年就需要還款,那很多回報週期長的項目可能就無法實施,而且廠長剛借完錢,可能就需要考慮還款的事情了。當然不願意付高利息給你。
第2個流動性,說白了就是隨時使用資金的權利。但是這種權利只能一個人來使用,你用了融資方就不能用,融資方用了你就不能用,最終你們圍繞這個權利的博弈結果就是收益性,也就是說如果你想保持隨時使用這種金錢的權利,就要讓度部分的收益性給融資方。反之,如果你犧牲掉這種權利,融資方就會提高你的收益率。
3.投資理財的主要目的為了獲利,我們獲利的前提就是安全性。我們把錢借給別人,除了考慮別人給多少利息,還要看這筆錢,最終本金和利息能不能拿得回來,安全性說白了就是信任的代價,我足夠信任你,可以很低的利息就把錢借給你,如果覺得你人品有問題,可能給多少利息都不願意借錢給你。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國有銀行的利率比其他銀行都要低,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願意把錢存到他們那裡。
在市場經濟比較充分的情況下,每種資源的價格基本是透明的,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性是互相排斥的,所以假如你向市場讓渡100萬元資金的使用權,可以獲得的回報是總值100,那麼你要做的就是從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三個池子裡挑選你偏愛的資源,湊夠100這個回報值。其實我覺得這點特別像一種戀愛關係,每一個男人夢想中的情人都是這樣的:貌美如花、勤儉持家又忠貞不二,但往往很難兼具。
人總是想保持更多選擇的權利,但往往需要為此付出代價
大額存單作為一種存款特點是時間長但可以提前支取,不過提前支取會有利息損失,提前支取時計息規則一般有兩種,一是按活期計算,二是靠檔計息,也就是說存了多久就按當時的利率來結算。作為對比,理財的時間週期比較短,但是提前支取會比較麻煩,一般也是有兩種方式:
1用理財做抵押進行貸款
2理財轉讓市場掛出轉讓,比如交行和興業都有這種市場,但是不保證所有銀行都能夠把理財提前支取,這兩種方式同樣會損失利息,甚至需要來進行額外補償利益。在理財市場更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客戶自己為了保持流動性而讓度的收益,比如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這筆錢我可能要用,但最終的結果是大部分人都沒有用到這筆錢。如果僅僅考慮流動性來看大額存單無疑是最佳的選擇,不過實際情況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來分析,往往最後的結果是進行分散搭配,而不是單一產品的投資。
收益率下降
根據統計報告2019年10月份,共有373家銀行發行了7632款銀行理財,發行數量較上月減少932款,收益率減少0.03%,平均收益率為4%。在金融強勢監管下,銀行理財的板塊都面臨著轉型,在資金運作和額度申報上都面臨著較大的困難,反映到普通投資者的情況就是:產品越來越少,很難買,而且收益率一直在下降。
大額存單作為一種存款類的產品,收益性可以和理財相提並論,在最近一段時間佔盡了風頭,總體來看,收益率從高到低為:民營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國有銀行。以建設銀行為例,產品分為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一年兩年三年。利率從1.64%到4.125%不等,起存金額為30萬到800萬不等。股份制商業銀行會高一些比如興業銀行3年期最高可以達到3.93%。城市商業銀行最高上浮比例為4.2625%,而且提前支取時可以靠檔計息。最高的民營銀行甚至可以達到5個點以上。
大額存單和理財風險等級
從風險角度來看,大額存單屬於存款享受國家存款保險制度,即便是超出50萬元額度風險也比較低。而銀行理財在資管新規落地之後,都會轉變為淨值型產品,不允許銀行進行保底兌付。這個回合大額存單完勝。
網上有句話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全都要。在理財搭配上,大多數的情況是進行並且分散利益分散期限分散。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大額存單可以作為主要的存款部分,享受較高利率和安全性。而理財作為保障流動性的資產,配置小額度資產。
四大財子
大額存單和銀行理財產品那個更划算,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
必須得搞清楚幾個關鍵點: 收益 風險點 流通性 門檻
1、收益方面:
大額存單收益:3~5年期基本收益為年化4.2%左右
理財產品收益:6月~1年期年化收益在4%~5%
2、風險點:
大額存單屬於:一般類存款,50萬以內銀行給於賠付。
理財產品屬於:長效收益型產品,虧損銀行不與賠付。
3、流動性:
大額存單:大額存單可以進行轉讓、提前支取和贖回。
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在定期內無法隨意支取。
4、投資門檻:
大額存單:大額存款的投資門檻20萬元起投。
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5萬元的起投門檻。
從投資風險和流動性兩方面來看,大額存單肯定是更佔優勢一些,但從收益方面和投資門檻來看,銀行理財產品確實回報更高一些,資金門檻更低一些。
建議:
1、看重收益、資金量少的朋友可以選擇理財產品;
2、選擇安全性、靈活資金運用的朋友可以選擇大額存單。
財務寶典
各有各的優勢吧。不過總體來說,如果資金量達到大額存單的話,還是選擇大額存單吧。
第一:大額存單
大額存單的話,主要就是保本保息,同時收益率能夠有比較大的上浮。很多都是能夠上浮52%,就是收益率能夠達到4.18%的。
現在很多大額存單都是可以按月付利息的,這個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優點。
購買門檻的話,大額存單起點金額不低於20萬元。若大於起點金額,則超過起點金額部分必須是認購基數(一般為1萬元,具體以當期大額存單的說明書為準)的整數倍。
同時另外的優點就是可以提前支取。
大額存單怎麼取
大額存單提取情況如下: 持有到期:到期日自動將大額存單本息返還至對應戶口的活期戶中,到賬後可以直接使用。 未到期提前支取:通過網點(營業時間內)辦理,且支持異地辦理提前支取,不收手續費。
第二:理財
理財的話,就是收益相對要高。
現在一年期的理財的話,收益在4.5%左右。
因為可以更短期限的買,所以也是他的優點之一。
門檻的話,現在可以購買起點是1萬,比較親民的。
立馬財經
大額存單和銀行理財各有各的優劣勢,說不上買哪個更划算,只能說適合不同的人群。
下面我來說說,大額存單和銀行理財各自的優劣勢。
1、大額存單的優劣勢
優勢:屬於定期存款,安全性極高,保本保息,不用擔心虧本的問題。大額存單期限比較廣,從1個月到5年都有,而且能提前支取、靠檔計息。
劣勢:最大的劣勢是門檻太高,最低20萬元門檻;此外,大額存單隻有買長期才有利率優勢,至少也要是2年期以上,最好3年期以上,如果買1年期以下,利率還是很低的,其中1年期大額存單平均利率只有2.26%,比餘額寶還低。
2、銀行理財的優劣勢
優勢:銀行理財1萬元起購,門檻比大額存單低很多,產品種類豐富,有活期也有定期的,有短期也有長期的,且同期限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要遠高於大額存單。目前銀行理財平均期限在6個月左右,平均收益率為4.35%。
劣勢:以後保本理財要逐漸退出,保守型投資者買不到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了;非保本理財的風險要高於大額存單,尤其是今後要實行淨值化管理,收益率經常波動,投資要自負盈虧;固定期限理財產品不能提前贖回。不過總體來看,大家只要買到中低風險產品,本金風險不大。
對比大額存單和銀行理財的優劣勢來看,大額存單適合資金量比較大、保守、對流動性要求比較低的投資者,尤其是中老年人;銀行理財適合資金量比較小,對流動性要求較高,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
小斯筆記
我的看法:大額存單比銀行理財更合算。
大額存單是銀行等存款類金融向個人、企業發行的一種大額存款憑證,我國於2015年推出大額存單制度,以人民幣計價。銀行理財,本質上銀行代銷第三方、或者下屬子公司發行的各種權益類、債券類和貨幣類金融產品。兩者有本質的區別。
以招商銀行為例,其理財產品有債券類,權益類和各種貨幣類理財產品,權益類風險最高,此處沒有可比性,我們僅僅從債券類和貨幣類來比較。
1、回報率方面。大額存單3年期回報率最高4.18%,而該行貨幣類僅針對高端淨值客戶的私人銀行產品年化最高僅3.90%。國債方面目前3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為最新報價是2.869%,顯然收益率方面大額存單完勝。
2、風險方面。銀行大額存單幾乎零風險,而理財產品銀行自己發行理財產品也幾乎零風險,但是銀行代銷產品明顯風險會隨著投資的權益類、債券類波動,風險高於大額存單。且銀行的理財產品現在分為5個等級,謹慎、穩健、平衡、進取和激進型五中,用PR1到PR5來區分。
3、本金方面:大額存單沒有兌現風險,除非銀行倒閉破產,而剛性兌付之後,理財產品無法兌付的案例這幾年還是比較多。
4、債券方面受益是固定的,而銀行大額存單利率是浮動的。
5、但是銀行大額存單同質化嚴重、起存金額較大,不能覆蓋所有人,而理財產品正好相反,這是銀行大額存單唯一的劣勢。
總結:大額存單和銀行理財綜合比較而言,大額存單更適合普通投資者!
溯源歸一
大額存單與銀行理財產品各有各的優勢,對於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風險偏好選擇購買。
一、大額存單的優勢
大額存單風險較低,大額存單本質上是一種存款類金融產品,被納入存款保險範圍內,是屬於保本保息產品,風險遠低於銀行理財產品。
大額存單發行產品期限包括: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一年、兩年、三年、五年等九種,期限豐富,可以隨時購買;還有大額存單是可以提前支取,靠檔計息。
大額存單的缺點就是起投門檻較高,利息相對於理財產品收益低。
二、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起投門檻低於大額存單,現在好多銀行理財產品起投只要一萬就可以,有的甚至只需要1000元,而大額存單起投最低要20萬。
另一方面,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要比大額存單高出很多,大額存單一般以央行基準利率上浮最高55%,一年期最高也就在2.25%左右。而銀行理財產品很多都能輕鬆超過這個收益,而且是期限不超過一年的理財產品都能達到。
大額存單與銀行理財產品相比,安全性上肯定是大額存單高,保本保息;而從利率方面來說,銀行理財產品又比大額存單要高上很多。
至於哪個更划算?如果是追求資金安全的投資者來說,大額存單較好,如果是追求收益的投資者,銀行理財產品更好。如何選擇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小白觀歷史
兩種產品各有千秋,很難分出個勝負。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是我,我會選擇大額存單。
我之所以這麼選,是因為有下幾個原因:
一、剛性兌付
大額存單從本質上來說也屬於存款,既然屬於存款,就具有剛性兌付的特點。不僅銀行承諾保本保息,存50萬以內還有存款保險制度進行兜底。
相反,銀行理財則沒有這樣的待遇。資管新規規定,銀行理財已經不能進行剛性兌付,所以現在銀行購買的理財幾乎全都是非保本理財。
大額存單的利率和銀行理財的利率相差不大。一個保本保息,一個不保本也不保息,為什麼不選大額存單呢?
二、安心省事
大額存單最划算的是三年期,利率最高能達到4.2625%。一存三年不用管到期就能有利息。相反銀行理財呢?期限一般都比較短,長的不到一年,短的三兩個月。每次到期都需要到銀行或者在電子銀行重新辦理,挺麻煩,需要操心。
就是以外每一期銀行理財之間有空檔期,空檔期只能計算活期利息。這樣三年下來,空檔期會有很長,綜合利息可能還不如大額存單。
大額存單一存存三年,中間不用任何操心,比銀行理財要安心省事兒的多。
三、支取靈活
大額存單支持按月支取利息,銀行理財就不可以。大額存單支持提前支取,還能靠檔計息,銀行理財也不可以。
除此以外,大額存單可以支持紙質存單和銀行卡兩種介質,銀行理財只能在銀行卡里購買。
大額存單相比銀行理財更加靈活。
總結:
雖然銀行理財也有很多優點,比如年化利率要高於大存單,購買門檻也要低於大額存單。但綜合來看,我還是會選擇大額存單。
大額存單的剛性兌付解決了我風險偏好比較保守的問題;大額存單安心省事兒解決了我不願意將過多精力放在理財方面的問題;支取靈活,更讓我對大額存單有了更大的好感。
銀行研究僧
大額存單是否比銀行理財產品更合算?要看你怎麼比,是按照理財類產品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其中之一對比,還是綜合性價比,二者各有所長。
從安全性上比,大額存單比理財產品安全性高。大家知道,大額存單是存款類產品,屬於一般性存款。按照監管要求,不僅納入表內業務核算,計提存款準備金,還需要繳納存款保費,為存款投保,因此大額存單保本保息基本零風險。而理財產品(保本型除外)按照資管新規要求,已經去剛兌,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即投資者需要對本金和收益率安全承擔一定風險,儘管絕大多數屬於中低風險產品,但畢竟還是有一定風險。而銀行只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沒有剛性兌付責任。
在流動性方面,大額存單也是高於理財產品。大額存單可以提前支取,且利息靠檔計算,不再按照普通定期存款按照活期利率計算利息,而且有1月,3月……5年等九個種類可供投資者選擇,比較靈活;而理財產品很多屬於短期理財,一年期以內佔多數,且封閉式理財產品是有封閉期的,也就是說封閉期內投資者不能提前贖回,開放式理財產品除外。
從收益性比較,目前大額存單利率略低於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據公開資料顯示,在2019年1月到期的理財產品中,平均收益率為4.3%。而大額存單中,儘管目前各家銀行尤其是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大額存單利率有所上浮,但一般3年期利率僅4.125%,上浮50%,最高上浮52%,達到4.18%。就算城商行和農商行等地方性小銀行中,大額存單利率最高上浮55%,達到4.2625%,這就算當前大額存單的最高利率了。
由此可見,如果只比較安全性和流動性,理財產品沒有大額存單合算;如果以收益率為中心的綜合性價比來比較,理財產品的綜合性價比高於大額存單。因為在安全性理財產品90%以上都是中低風險產品,本金基本安全,而未達到預期收益率的比例僅0.05%,比較安全。流動性上,本來理財產品屬於短期投資,佔用時間不長,而且也有多個期限選擇,所以對流動性影響不大。
龍門山財經
大額存單屬於存款類的銀行產品,它保本本息,比較安全穩定,銀行理財產品安全性雖說不如大額存單業務那麼有保障,但是年化收益率卻明顯高於大額存單業務。看一個產品合算不合算,主要是看收益性、流動性、安全性三者能否在最佳平衡點上,畢竟沒有一款產品可以做到收益最高、流動性最強、安全性最足,三者不可兼得,只能尋求平衡點。不同的人會選擇不同在業務,看個人對風險偏好、收益的追求來定合算與否吧!
第一,大額存單安全性更好。
大額存單業務屬於銀行存款的一個類型,它主要是銀行根據現行的掛牌利率,在此基礎上上浮一定的比例,形成更高的利率,每一期大額存單的發行都會根據銀行自身情況不同,發行不一樣的期限、認購起點,支取流動性的要求也會不同。大額存單作為存款的話,就是保本保息的業務,還會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銀行按照和客戶存款時的約定給付利息,安全性比較有保障。
第二,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更高。
銀行理財產品自從2018年國家要求禁止剛性兌付以後,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全部為非保本浮動型,本金和收益利息都沒有銀行給客戶承諾百分之百的保障,客戶去選擇理財產品時,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全部為預期收益,與實際兌付收益還不能完全劃等號。理財產品的風險性正是因為這樣,自然是安全不如大額存單,但是不妨礙理財產品的收益比大額存單要高。2018年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45%,而大額存單3年期最高只有4.2625%,1年期最高只有2.325%,同比年化收益率較高的理財產品,大額存單低了將2個百分點還要多。
第三,投資理財者的類型決定了一種產品是否划算。
不管別人的理財思想怎麼樣,適合自己的,感覺合自己的口味的產品,就是划算的。比如投資理財保守者,風險偏好厭惡,不會去承擔風險損失,不允許出現虧損的現象,這樣的人只能選擇大額存單,存上後也不用整天提心吊膽地擔心出現虧本。而投資理財平衡者,比保守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強了,就可以選擇和認可理財產品,會主動去識別風險,承擔風險壓力,也會覺得大額存單業務的收益比較低,選擇預期稍高的理財產品比較合算一些。
二者的弊端:關於二者的流動性,其實都有部分大額存單和理財產品可以允許提前贖回或者靠檔計息,但是絕大多數產品還是不允許提前支取或者提前贖回的,提前支取的大額存單更多時候按照活期計息,提前贖回的大額存單不但沒有利息,可能還會根據銀行規定按照合同要求客戶繳納違約金。
財富公元
不請自來。大額存單和銀行理財在本質上是有所區別的。筆者就首先來簡單的替題主做一下科普。
大額存單,他的門檻較高(一般20W起步),安全性高(50W內受法律保護),收益一般,大約在4%,部分商業銀行有上浮。中途可轉讓。
銀行理財,他的門檻較低(一般1000元起),安全性無法保證(自負盈虧),收益較大額存單來說較高,普遍6%左右。定期內無法支取。
經過筆者簡單的介紹,題主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自身的投資策略選擇自己較為合理的投資方式了。
筆者認為,如果追求安全性的話,大額存單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追求收益的話,那麼選擇一款合適的理財產品可能帶來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