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之星V
在雍正眼裡,年羹堯、隆科多與張廷玉是不同作用的棋子,有些棋子用完必須得棄,否則,留在棋盤上會礙手礙腳;有些棋子用起來順手,而且沒有副作用,所以可以繼續留在棋盤。

年羹堯的萬丈深淵
年羹堯很早就是胤禛的門人,他年紀輕輕就能成為四川巡撫,很大程度上這得益於胤禛的運作。然而,年羹堯這位年輕的巡撫卻不是很安分,對胤禛這位主子也沒有做到忠心不二。
他在四川期間,時刻關注著奪嫡之事,可能是對胤禛繼位沒有信心,於是開始多方下注,居然與三爺的門人孟光祖攪和到一起。沒有哪個領導希望看到自己的屬下與其競爭對手通“關節”,事發後,胤禛大怒,但鑑於時局,在敲打後還是原諒了他,但這次事件也成了君臣不合的預演。

在雍正繼位時,年羹堯功不可沒,成功牽制了胤禵。
青海之戰後,年羹堯成了朝廷炙手可熱的明星。雍正多次強調年羹堯是“朕的恩人”,並相約永不負,還希望能樹立一個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樣。
言猶在耳,兩人的關係卻急轉直下,翻臉起來比翻書還快。這場君臣衝突,由三個原因釀成:
第一,許多朝廷大員,皆出自年羹堯門下。
雍正繼位之初,曾對封疆大吏進行大規模洗牌,而年羹堯在其中發揮很大的作用。換言之,他干涉了雍正的人事權。
陝西的範時捷、直隸的李維均、江蘇的何天培都由年羹堯舉薦,四川、甘肅的人事也是他主導的。封疆大吏的人事任免權,向來都是皇帝專屬。年羹堯強勢介入,必會引起衝突。
二,西北之王,割據一方。
青海之戰,年羹堯已經成了西北的“土皇帝”。他是撫遠大將軍,統領十幾萬士兵。同時,他還兼任著川陝總督,其權勢甚至可以媲美吳三桂等藩王。
為了讓年羹堯安心打仗,雍正還將西北的人事權也下方給他,因而出現“年選”。
在打仗時,雍正可以遷就。仗打完了,年羹堯如果繼續獨霸一方,就會與朝廷相沖突。
三,過多地參與機密。
秘密工作幹多了,很容易引起領導猜忌,甚至因此而消失。
雍正上位的前兩年,年羹堯參與許多重大機密,尤其是對雍正對手的處理、重大案件。
年羹堯還有一張很大的私人“情報網”,特別關注京城的消息,在寫給雍正的信裡面,都會提到雍正的安全。這會讓雍正感覺自己就在年羹堯的眼皮底下,也會對他感到可怕。
此外,年羹堯敢擔當,個性強烈,雍正多疑又喜怒無常,君臣的性格特點也形成強烈反差。雍正是一個刻薄寡恩的直男,覺得年羹堯沒利用價值,又令人討厭時,就會讓他成為一顆棄子。
隆科多被整頓
隆科多是康熙遺詔的唯一“見證人”,也是雍正順利上位的得力助手,因而獲得豐厚酬勞,又是襲爵,又是加官。這種康熙傳位遺詔,是一個天大的秘密,涉及到雍正的合法性問題,只要隆科多變臉,雍正對天下都沒有一個交代。
在雍正繼位之初,隆科多參與機密,與雍正關係鐵要不得了,還經常陪他喝酒。大紅之日,往往就是大悲之時。
雍正二年,隆科多步軍統領的職務由他的對手接管,這是一個不友好的信號。隆科多也覺察到,雍正不會永遠信任他,君臣更像是臨時性質的合作,因此,他很快連財產也轉移出去。
在年羹堯被清理後,隆科多也就順勢成為雍正要打擊的“第一號”權臣。雍正先給他安排一個差事,派他去阿爾泰嶺,用意非常明顯:一是先把他掛起來,要下手時再讓他回來;二是遠離京城,割斷與朝廷的聯繫,為打倒他造勢。
隆科多剛剛離京,胤祥就開始彈劾他。胤祥是雍正的鐵桿兄弟,由他出面,說明隆科多影響力不一般,別人不敢輕易彈劾。這也給了外界一個信號,隆科多倒臺已經成了定局。
後來,隆科多被人舉報,又牽涉到“玉牒案”。玉牒是皇家檔案,事關重大,隆科多居然敢私自收藏。雍正在打擊兄弟的時候,對玉牒進行過篡改,是不能見光的。隆科多的行為,給雍正的感覺是要挾。
最後,雍正定了隆科多“四十一款大罪”,將其囚禁於暢春園。
張廷玉的青雲直上
張廷玉和年羹堯是康熙三十九年的“同榜進士”,不同點在於,他比年羹堯更低調,更會做人。兩人同進翰林院後,張廷玉的父親張英就提醒張廷玉,年羹堯個性強,將來必會出事,勸及時遠離。後來,年羹堯被雍正清理時,張廷玉能夠置身事外。
張廷玉最大的特點就是這個人深諳“人臣之道”,幾乎就是臣子的楷模。年羹堯仕途升遷速度很快,其實張廷玉也不差,只用了十二年,就從七品做到了正二品的禮部侍郎。
雍正繼位後,對張廷玉特別欣賞,說他“氣度端凝,應對明晰”,很快就將其提拔為禮部尚書。
張廷玉能夠讓雍正離不開他,幾乎所有的朝廷政務,雍正都會找張廷玉商量;張廷玉生病了,雍正會說自己“胳臂疼”,以表示他是自己的股肱之臣;張廷玉回老家探親,雍正都會在其奏摺上表達思念。
張廷玉在朝廷發揮的才能,不同於隆科多與年羹堯功高蓋主,他雖然位置也很高,但主要是充當雍正的秘書。雍正發佈聖旨,都是口述,張廷玉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其轉化為正式文案。此外,張廷玉的滿語水平也特別高超,這一點對於他進入決策層極其重要。對於一個貼心秘書,雍正沒理由拿下。
張廷玉處理事情沒有明顯表現出私心,在功名利祿面前也低調。既有過人的才能,讓別人無法替代,也能謙讓,為皇帝著想。雍正十一年,張廷玉的兒子本來被點為探花,他知道後,立刻進宮向雍正謙讓,說要讓給普通人。雍正聽後,大為感動,於是將其子降為二甲頭名。然後,又專門發佈諭旨,表揚張廷玉公忠體國。
張廷玉為官異常謹慎,周密小心,不圖虛名。他有一句名言“萬言萬當,不如一默”,這句話堪稱是做人做官的精華,少說話,就能少犯錯。他為雍正工作了十三年,幾乎每一項重大決策都有他的參與,但整部《清史稿》卻又沒有關於他特別大的功績。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他將所有的功勞都記在了雍正名下,而不提自己的付出。
秋媚說:年羹堯與隆科多的悲劇,是兩人個性與行事作風的問題激化了君臣矛盾,讓雍正不得不下手。張廷玉是朝堂的“老江湖”,將為臣之道領悟透了,多放照顧雍正的面子和立場,自己甘心當綠葉。他沒有侵犯雍正的“領地”,所以能夠躲過雍正的猜忌。
秋媚讀史
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堯和柯隆多,為何沒有除掉張廷玉?關於這個問題小姐姐先給大家透漏三點原因,然後咱們再詳細解說。
1,張廷玉身為文臣,不像年羹堯和隆科多一樣擁有實權,手握重兵。
2,張廷玉之父是雍正的師傅,在身份上,張廷玉算的上為親信之人。
3,張廷玉自身勤勤懇懇,對雍正忠心耿耿,又不恃寵而驕。
從康熙在世時,張廷玉就已經展現了自己的才能,開始嶄露頭角了,到了雍正皇帝繼位的時候,更是深受重用,還曾被雍正立詔宣佈死後可以享有太廟,是清朝唯一一個可以擁有自己太廟的漢人,由此可見他的受寵程度了。至於自己為什麼會如此受皇帝寵信?其實,張廷玉自己已經有答案了。
張廷玉曾在《澄懷主人自訂年譜》中記述了雍正皇帝相中他,並對他寄予厚望的原因:一,“氣度端凝、應對明晰”,有才幹,其實就是指張廷玉學識淵博,氣度不凡,有謀略,有才幹;二張廷玉為張英之子,而張英曾教習雍正四書五經,為其師傅,所以,張英對雍正來說是一個可以為之重用的難得的貼己之人。而雍正能登基為帝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登基後的雍正就開始大力扶植自己的勢力,培養親信,而在這時,張廷玉就是一個很好的人選。總的來說,張廷玉後來能步步高昇,並一度成為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全是賴於雍正的一手栽培。
(張廷玉劇照)
儘管張廷玉深受重用,但並沒有因此恃寵而驕,作出不恰當的舉動來,這一點從雍正對其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出來,雍正可是在九子奪嫡中獲的勝利的那一個,對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使用的手段都相當殘酷,可以說是一個殺伐決斷,心狠手辣之人,眼中也是容不得半點沙子,在這樣一個人的手底下討生活,可以說容易也可以說不容易。一方面,雍正對那些對自己忠心耿耿的人還是不錯的,看初期的隆科多和年羹堯的待遇;另一方面,雍正眼裡又容不得沙子,是不可能允許有功高震主的人出現的。看隆科多和年羹堯後來的境況。
(年羹堯劇照)
而張廷玉這個人,雍正卻對其十分的好,要不然也不會在臨終前選派他輔佐新帝。據史料記載,雍正帝在臨終前,命張廷玉與莊親王允祿、大學士鄂爾泰等同為顧命大臣,顧命大臣在古代是指帝王臨終前託以治國重任的大臣。也是指代替皇帝掌管朝政的人,其權勢應在當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決定皇帝的廢立。而能被選中做“顧命大臣”的人,才能、品德一般都是文官中的翹楚,做事也都比較小心謹慎。除此之外,雍正還留下遺詔許張廷玉在百年之後配享有太廟。
再對比下年羹堯和隆科多,他們雖然都是輔佐雍正登基為帝的肱骨之臣,可後來卻仗著自己是有功之臣而為非作歹,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況且他們手裡還把有重兵,雍正皇帝自身疑心也比較重,他們兩個還不知道收斂自己。
所以他們的存在嚴重威脅著雍正的皇權,還有就是他們跟隨雍正多年,知道他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所以雍正就殺了他們滅口。
小姐姐講史
雍正帝是清朝歷史上非常重視加強皇權的一個皇帝,因此在年羹堯和隆科多威脅到他的皇權統治的時候就被毫不猶豫的幹掉了。而張廷玉之所以能一直得到雍正的信任和恩寵,甚至成為清朝唯一能夠享太廟的漢臣,千戶君在瞭解了張廷玉的生平和看過《雍正王朝》以後,認為歸根到底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個人方面—恩師之子,關係近;學問優長,有才幹;為人謹慎,知帝心
張廷玉的父親是在有名的“六尺巷”典故的主人公張英,同時也是雍正的恩師,在感情上來說和雍正比較親近。而且張廷玉很有才學,雍正每次口授旨意,他當場可以草擬出來,即便每天十數次也是一樣,可見他的文思敏捷超乎常人。最關鍵的還是張廷玉為人謹慎,能夠洞悉帝王心術。在康熙朝的時候,他持身甚正,沒有參與到皇子爭奪帝位的黨爭之中,到了雍正繼承皇位的時候就對他青眼相加。再加上雍正上位以後,大力加強皇權統治,排除反對勢力,下達的政令張廷玉全部承命應辦。雍正自己也說“朕即位十一年來,朝廷之上近親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沒有分離過。我和你義固君臣,情同密友。"由此可見張廷玉深知帝心,甚得雍正的器重。
二、治國方面—順應帝命,加強皇權;改革弊政,造福百姓
雍正在即位初期皇權不穩,為了加強皇權,建立自己的核心勢力,重用張廷玉可以依靠他的漢臣身份以及他的學識權威,拉攏有用之人,為他所用。張廷玉瞭解雍正心思,後來還完善了奏摺保密制度和建立軍機處,大大加強了皇權統治和君主權威。同時,他還向雍正建言實行保甲法,安撫流民,寬限賦稅,整頓刑律等一系列造福百姓的政策,都得到雍正同意,大大維護了社會穩定,進一步鞏固皇權地位。
綜上所述,千戶君認為和雍正結下深厚“革命友誼”、忠心耿耿維護雍正皇權統治的張廷玉沒有也不會被除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有更多觀點的小夥伴,歡迎留言評論。認同千戶君觀點的小夥伴也可以留言點贊關注轉發哦,Thanks♪(・ω・)ノ!
蕭千戶
雍正皇帝之所以收拾年羹堯和隆科多,究其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這兩人都威脅甚至險些動搖他的統治利益。保留張廷玉,亦是為了自己和大淸的江山社稷。 ![]()
張廷玉,大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他進士及第四年以後,就入值南書房,進入了國家的權力中樞,可謂仕途順遂,扶搖直上。當然,張廷玉之所以官運亨通,肯定得益於他的大學士老爹張英,但也不完全是,自身卓越的才華才是他的制勝法寶,畢竟是國家的中樞機關,沒有兩把刷子,只是拼爹肯定不行。
張廷玉不僅才能突出,為人還很低調,從不結黨營私,貪汙腐敗,一腔熱血撲在了朝政上。這個優秀的品質被雍正皇帝高度讚賞,稱其為自己的左膀右臂。一次張廷玉請了病假在家休息,雍正皇帝對身邊的太監說自己的胳膊有些疼,太監問是不是風寒所致,雍正說是因為我的左膀右臂張廷玉病了,所以我的胳膊感覺有些疼。一件玩笑之事,可以看出,兩人除了冷冰冰朝堂之上的君臣關係,內心應該是惺惺相惜的。
這樣低調又有內涵的張廷玉,雍正皇帝肯定是要大用特用的,當然他也沒有讓雍正失望。八王議政逼宮的時候,要不是張廷玉據理力爭,雍正險些下不來臺。他在軍機處改革、賦稅改革等方面也是功勞卓著。
這樣一個為了大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重臣,於公於私,雍正皇帝也不會除掉。
石家莊小石
年羹堯、隆科多被殺,那是因為他們已經不把雍正放在眼裡,恃寵而驕,驕橫跋扈,更是胡作非為,更都是有造反之嫌。所以雍正怎麼會放過他們呢?
而張廷玉,他終雍正一朝始終都恪守著為人臣子的本分,不驕不躁,雍正贊其:“和平端正,學問優長”,如此這麼一個忠心耿耿,辦事能力又是極強的張廷玉,雍正又豈能捨得殺呢?
年羹堯。康、雍名臣,康熙三十九年進士,是雍正朝少有的文武全才。康熙四十八年,不到30歲的年羹堯升任四川巡撫,成為地方封疆大吏,四川任上他興利除弊,使四川獲得大治,因此受康熙嘉獎。康熙六十年,因政績卓越,被康熙晉升川陝總督,總攬四川、陝西、甘肅三省軍政,成為清朝西北權力最大的官員。
雍正即位後,作為絕對的親信,年羹堯更是平步青雲。雍正元年正月,雍正下詔:“若有調遣軍兵、動用糧餉之處,著邊防辦餉大臣及川陝、雲南督撫提鎮等,俱照年羹堯辦理。” ,自此年羹堯總攬清朝西北一切事物,形同“古皇帝”般,雲南、貴州、四川等西北諸省上至總督,下至府縣,皆需聽命於年羹堯。
同年十月,青海發生羅卜藏丹津叛亂,西陲再起戰火,清朝西境危矣。隨後,年羹堯被雍正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總督各軍,負責平叛事宜。雍正二年,年羹堯“分道深入,搗其巢穴”,青海叛亂遂定,“年大將軍”威震西北。而後,雍正晉升年羹堯為一等公,其父年遐齡冊封為一等公,外加太傅銜,同時再賞一子爵,由其子年斌繼承。
此後,雍正對年羹堯的寵信到了無可復加的地步。他不但賜予年羹堯可自行決定西北諸省官員的任用,且還下詔:“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就是讓整個大清朝要世世代代記住年羹堯的功績。
而後,雍正更是親賜年羹堯雙眼孔雀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及金幣等原皇族才能使用的非常之物,可以說此時的年羹堯儼然就是雍正朝第一寵臣,更是第一權臣。
可是就是受到如此待遇的年羹堯卻始終不滿足,他藉著雍正對他無底線的寵信,開始變得越發的驕橫跋扈,最終在接連做錯了幾件事後,逐漸失寵於雍正。
第一、擅作威福。當時年羹堯恃寵而驕,驕橫跋扈之風日甚一日,逾越之事是越做越多。當時,年羹堯要求屬下官員在接受他賞賜之物的時候一定要“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總督、巡撫的文書本應該平等稱之,可年羹堯卻要擅稱“令諭”,把原平級的官員視為下屬;以臣子的身份讓身為郡王的蒙古王族對他行跪拜之禮。
可以說年羹堯的行為已是十分逾越,更甚者在雍正面前,年羹堯也是舉止失儀,“御前箕坐,無人臣禮”。最終這等作為讓雍正的心中漸漸有了不快之心。
第二、結黨營私。當時雍正為了表示對年羹堯的重視,他特別下詔凡年羹堯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本來這等信任年羹堯應該好好珍惜,更應該慎之又慎,可是年羹堯非但沒有珍惜,反而是藉著這個權力結黨營私,在西北完全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朝廷,他排除異己,任人唯親,更是大肆貪贓枉法。
如年羹堯就曾藉著手中的權力,冒領軍功將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推上了直隸布政使和署理副將的職位。
第三、貪贓枉法。年羹堯在西北不足十年的時間就收颳了數百萬兩的白銀,這等貪贓枉法顯然是力主反腐的雍正所不能容忍的。
也就是如此,在年羹堯自己一步步的作死下,忍無可忍的雍正最終對年羹堯下重手了。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甲戌日曾經叱吒風雲的年大將軍被雍正以九十二款大罪下大獄,而後年羹堯自裁於獄中。
隆科多。名門之後,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一等公佟國維第三子,他是由清一代被皇帝(雍正)公開以“舅舅”相稱的大臣。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雍正在時任步軍統領隆科多的幫助下,得以順利繼位,可謂是雍正朝第一功臣,因此深受雍正恩寵。雍正一即位,隆科多就被賦予總理政務的權力,並授吏部尚書銜。之後,雍正更是賦予隆科多在朝廷銓選官吏時,可不經請奏直接任用,故人稱“佟選”。
雍正二年,隆科多與年羹堯一起被賜予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等非常之物。可以說隆科多與年羹堯同為雍正的左膀右臂,一個在內,一個在外,兩個人對雍正都有巨大的幫助。可隆科多卻同樣與年羹堯犯了一樣的錯誤,那就是恃寵而驕,驕橫跋扈,貪贓枉法。
他不但自己大肆收受賄賂,還縱容家奴索賄,同時更是與年羹堯狼狽為奸,結黨營私,對清朝的政治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如此,雍正五年,雍正以四十一條大罪,將其幽禁於暢春園,次年病死。
綜上所述,可以說年羹堯和隆科多死有餘辜,他們曾經都深受雍正的寵信,雍正對他們可是掏心掏肺,不但賜予他們“年選”、“佟選”這樣的大權,還都賜予了他們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等皇族才能使用的物件,只能說雍正對他們的厚待已是為人君者能給予為人臣子者最高的賞賜。
可是就是如此,隆科多、年羹堯卻始終都不滿足,他們不但不感激雍正的厚待,還藉著雍正對他們的那份信任,行貪贓枉法,結黨營私之事,最終他們這等胡作非也就是惹怒了雍正,也讓他們自己付出了血的代價。
澳古說歷史
雍正帝又怎麼會除掉一個對自己忠心耿耿、不結黨又低調做人的張廷玉呢?
年羹堯和隆科多之所以被殺,是因為恃寵而驕,威脅皇權,犯了皇帝的底線。怎麼回事?
1、隆科多
隆科多是雍正帝的舅舅,又是九門提督,相當於北京城的衛戍司令。在康熙帝晚年的“九子奪嫡”中,隆科多是支持四爺雍正帝上位、有擁立大功的功臣,所以,深受到雍正帝的寵信。
雍正帝不僅直接親切的喊隆科多為“舅舅”,而且予以顯赫地位、高官厚祿,以及各種榮譽,物質上精神上的都沒有虧待他。從合眾表現來看,雍正帝還是很感恩這位曾經助自己登上皇位的舅舅的。
怎奈隆科多恃寵而驕,飛揚跋扈,縱容家人作惡,劣跡斑斑,已觸犯了雍正帝的忍耐底線。這樣一來,只能把大恩弄成了大仇,任你隆科多有天大的功勞,最終也會被衝散的無影無蹤。
2、年羹堯
年羹堯,與隆科多有很多類似之處。年羹堯,官拜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曾是雍正帝最得力的左膀右臂,紅極一時,非常受雍正帝寵信。
原因也是在“九子奪嫡”中,作為雍正帝的鐵桿親信,手握重兵的年羹堯,是雍正帝順利即位的有力後盾。同時,也是監視與制衡“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軍事力量的有力保障。
雍正帝時期,年羹堯可以說權勢熏天,總督川陝地區,負責西北諸省的軍政要務,有權自行選拔任命官員(時稱“年選”),並且有時還插手其他外省的官員任命,任用親信,可謂軍政民一把抓,已是名副其實的“西北王”了。
雍正帝本想和年羹堯“做一會千古君臣典範”,怎奈年羹堯也犯了恃寵而驕的毛病,在西北大搞個人權威,擅作威褔,生活奢靡無度。據說蒙古王公、地方官員,都必須要跪地迎接年大將軍。
年羹堯還專門搞了自己的廚師團隊,白菜只吃菜心那一點,其餘的全部扔掉。並且就連在雍正帝面前彙報工作時,也是君前多有無禮,跋扈之態溢於言表。
同時,年羹堯的奢靡無度,也與雍正帝的厲行節儉相違背,並且年羹堯飛揚跋扈、不知收斂、招搖過市、越權行事等種種,已觸犯了雍正帝的皇權和帝王尊嚴。那麼,死也是他自己作死的。
3、張廷玉
張廷玉是三朝老臣,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張廷玉是個漢臣,同時也是唯一配享太廟的漢人。張廷玉在雍正帝時,才真正成為股肱之臣,是雍正帝倚重和重用的心腹大臣。
張廷玉對雍正忠心耿耿,同時也是雍正帝很多新政舉措的擁護者和執行者。可謂一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受到雍正帝的高度讚揚和寵信。所以,雍正帝允諾張廷玉,死後可配享太廟。這是當時清朝人臣的莫大榮譽了。
在雍正朝的科場舞弊案中,皇帝出題被洩露,雍正帝一怒之下殺了張廷玉的弟弟主考官張廷璐,而對張廷玉也只是責備和訓示(也有警告張廷玉不要結黨擅權之意),可見雍正帝對張廷玉的倚重和感情。
張廷玉是雍正帝的堅實擁護者,為人收斂低調。同時張為漢臣,雖身居高位和中樞,但從未結黨也不擅權,不存在黨朋之禍,而且對雍正帝是死心塌地,雍正帝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殺他。
峰子奇觀
年羹堯與隆科多在八王之亂中幫助雍正繼位,對雍正是極其重要的存在。但是如此重要的兩位將軍無一例外的都被雍正處死。這讓我們不禁想到張廷玉這位漢臣,同樣身為康熙遺臣,對雍正有著極大的幫助,卻至始至終都有著雍正的信任,還被賜予在死後擁有太廟的極高殊榮。張廷玉為什麼會有與年羹堯、隆科多不同的下場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張廷玉為人謹慎,忠於職守。
年羹堯與隆科多曾經與雍正關係密切,不同一般。年羹堯在雍正前期平叛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為功勞赫赫,逐漸狂妄。不拘小節的年羹堯經常會說一些詆譭雍正的狂妄話語,僅如此,他的一些作風還得罪了朝中大臣。言語不檢點,行動不謹慎,得罪了本就敏感的雍正,年羹堯只有被處死的下場。隆科多也是如此。
反觀張廷玉,自幼學習儒家經典,滿腹經綸,恪守君臣之道。康熙年間,張廷玉便已經居於朝廷重臣之列,為穩定清朝的政治制度、防止吏制混亂付出了心血。雍正繼位後,張廷玉同樣在朝廷中擔任要職。張廷玉從不做令雍正反感的事情,忠於朝廷,是一位極其忠心的大臣。在當年“八王之亂”中,張廷玉也沒有胡亂插手,這也是雍正信任張廷玉的原因之一。
二:張廷玉屬於朝臣,知根知底,沒有兵權。
大臣之所以會遭到皇帝的猜忌,主要原因在於他威脅到了皇帝的統治。這裡面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兵權,年羹堯長期在外征戰,身邊有著一批非常忠心的軍隊,這些軍隊規模龐大,戰鬥力強悍。如果年羹堯要造反,後果不堪設想。隆科多掌握宮中禁軍,是皇宮之中唯一的軍隊。隆科多如果被別人利用或者主動造反,對雍正的傷害也是巨大的。雍正為了防止出現將來被動的局面,防止他們二人造反,只能先發制人,除之而後快。
張廷玉與他們二人就完全不一樣。張廷玉長年呆在京城之中,自身本就是一名文臣而非武將。張廷玉沒有兵權,並不會對皇權造成實質性的威脅。而且張廷玉在朝廷中已經待了很久,一直在皇帝身邊日日相處,雍正非常瞭解張廷玉的為人。既然張廷玉忠於朝廷,又沒有兵權,為什麼要殺他呢?
三:張廷玉對於清朝還有利用價值。
年羹堯雖然狂妄,卻有著極高的軍事天賦,為清朝平定叛亂也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年羹堯被殺的時候,叛亂已經基本平定,年羹堯對於雍正來說已經沒有用處了。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道理便是如此。隆科多也是同樣的原因,同樣的下場。
張廷玉身為朝廷重臣,為國家政治制度做出了重要貢獻,並且還會持續發光發熱。雍正留下張廷玉也是為了能夠便於維繫統治,改善政治面貌。
所以,既然張廷玉忠於朝廷,還於國有益,除掉他不如繼續任用。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弋北談古今
首先雍正皇帝又不是瘋子,其次收拾張廷玉的不是雍正,而是他的兒子乾隆。
雍正皇帝其實是皇帝裡面很少見的直男癌,特徵就是勤勉,務實,愛才,直接。
你看看他批閱的那些奏摺就知道——
“朕就是這樣漢子”
不錯,這就是貨真價實的雍正的硃批。古往今來可能沒有哪個皇帝的摺子這麼可愛了。然而雍正在歷史上的名聲卻是殘暴——殺父親,殺功臣,殺兄弟。所以可能就給大家一個感覺,雍正是個和你玩著玩著就把你拖出去殺了的暴君。
如果是這樣的話,他怎麼可能收拾得好康熙晚年國庫空虛的爛攤子,又給乾隆留下作一輩子的幾千萬兩白銀的資本?
首先說殺父,雍正百分之一千是合法繼位的,不存在弒君奪位一說,康熙遺詔說得很清楚,就是要傳位給皇四子胤禛,滿漢蒙三種文字,可不是你改一個傳位十四爺成傳位於四爺那麼簡單的。
但即便就是這樣子合法繼位,雍正也怕,怕自己說不清楚。如果他像康熙,乾隆那樣正大光明的被傳位,那自己也一定很驕傲很自信,而自己偏偏是一個太子不行了,臨時替補上去的,還是秘密定位,這個說出去就很不驕傲。
在中國的歷史上,除了李世民,朱棣這樣直接就是帶兵反了的,誰BB砍誰,大多數不是正大光明繼位的,事情都不好做。而康熙死之前,就沒有公開宣佈過自己對雍正的承認,而雍正又不能帶兵到處砍不服的,所以這個皇位坐著,是隨時擔心有人質疑自己合法性的。然而他做的事情又是要得罪滿清貴戚利益的,漢人、臣子說你來路不正沒關係,但是如果黃家這些兄弟們也這麼說,那自己的合法性就真的完了,這個一旦受到質疑,話語權,行政能力就算完了。
再來說兄弟,你做了皇位我就做不了,更重要的是,我不但做不了皇帝,還要被逼損害自己利益去改革,所以拼命造謠,而這樣造謠一定損害雍正的合法性,所以必須收拾。
其中,隆科多就算是皇親貴戚,他是康熙皇后的兄長,雍正的舅舅,雖然說他是親雍正的,但是當雍正把其他反對派兄弟收拾殆盡,那麼隆科多這裡就是一家獨大,一家獨大又手握重兵,而且還勾結西北年羹堯,那隆科多就到頭了。
而年羹堯其實只是一個漢臣,最後被一擼到底完全是自己不知道天高地厚作死咎由自取。但是年羹堯偏偏又必須作死。因為手上沾了太多鮮血,為雍正做事得罪了太多人的利益,而且在外打仗得罪敵人,得罪地方,在朝內,作為一個崛起的漢臣手握大權,得罪滿清貴戚,自己如果不穩穩抓住權力作威作福,就會被人清算,但是自己抓權力太死,又會被雍正忌憚,所以年羹堯一開始就走的是不歸路。歷史上任何人做到年羹堯那個位子都是死路一條:
1. 不能主動退,退了的話,對手,敵人想碾死自己很容易。
2. 必須表現出貪腐奢靡,向皇帝表達自己其實就是貪戀名譽財富,對皇位沒有覬覦之心。所以搞搞年選,見見蒙古公主,取一堆姨太太,這些都是正常封建官僚的做法,但是偏偏被雍正解讀成了年羹堯要學自己,做皇帝。
3. 結交隆科多,搞年選。因為年羹堯怕呀,所以他需要京城裡還有官僚系統裡有人給他通風報信啊。換成是任何人都會這麼做,但是這個被雍正理解為了年羹堯想謀反。
所以年羹堯本來不是皇家的人,去革人家皇家的命,最後的結果是不得善終,這是歷史必然。除非只有一種結果,就是戰死,或者累死在自己工作崗位上,那就是完人,但是也不保證人走茶涼樹倒猢猻散自己一大家子人被清算。
再來說張廷玉,張廷玉沒有碰實權,只是一個職業秘書而已,這個職業秘書就是幫雍正寫文件和演講稿的,有了軍機處以後,連做決策的權利都沒有,就是雍正口述,職業秘書寫諭旨然後安排發出去。張廷玉說好聽了是軍機大臣,說難聽點就是古代的人肉打字機,雍正如果把老張收拾了,那就自己寫工作計劃,寫郵件,發郵件,寄郵件,收郵件,回郵件吧。
所以雍正到死都是很像把這個很好用的帶有“人工智能”的人肉打字機帶到另一個世界去的,允許張廷玉這唯一的漢大臣配享太廟。
但是乾隆就不這麼看。
當張廷玉混到了乾隆朝,因為已經在康熙,雍正兩朝做得很好了,雍正也答應讓他配享太廟了,榮譽已經達到了漢大臣的極端,再往上走,就是犯錯誤,或者學年羹堯了。
張廷玉沒有那麼傻,希望見好就收,於是不停的給乾隆打報告——我老了,要回家抱孫子了,我給你們家幹了大半輩子了,還是想多領點養老保險!
但是乾隆這個自戀狂偏不放——給我爹幹就是幹,給我就不是幹?我哪點不如我爹?
乾隆需要張廷玉的存在,證明自己很牛逼,更重要的是,讓他和鄂爾泰制衡。張廷玉害怕成為年羹堯,努力要退出——我一個漢大臣,哪裡搞得過你們滿清貴胄。
於是就上演了乾隆一直就批評張廷玉,張廷玉就一直消極怠工不情願,兩個人打打鬧鬧給滿朝文武看。
張廷玉:你看,我真的沒有多少野心,就想抱孩子,還有點貪戀名譽——配享太廟說好了的哦。
乾隆:就不准你走,我是十全皇帝,比我爸我爺都有魅力,你就是必須證明我。收拾你,就是樹立我的權威。
所以張相爺辛辛苦苦一輩子精明,最後被乾隆收拾得差點晚節不保,如果再多活幾年,恐怕和年羹堯就是一個下場了。但是乾隆和雍正不一樣,作為一個泡在錢罐子里長大的皇二代,矛盾沒有那麼深重,殺機也不是太重。最後還是承認了張廷玉的一生功績。
中國的封建官場,可能是比《紙牌屋》複雜更多的權力遊戲。直接來不行,繞著彎更要注意,幹得太差上不去,幹得太好下不來。最後只要不撲街的,都是人中豪傑。
堅持優質原創,希望各位大佬們多多鼓勵!
HannibalLecter
為什麼收拾年羹堯和隆科多?
這要從雍正即位的環境來講。雍正即位之初,八王黨為代表的官僚系統,對雍正是不服氣、不配合甚至存在威脅的,此時雍正必須重用年羹堯和隆科多二人,在軍事方面迅速建立威信,朝堂一度形成重武抑文局面。
即位之初,隆科多執掌九門提督,為雍正拱衛京畿;年羹堯坐鎮西北,一方面防止羅布藏丹增東進,一方面也防著老十四心生異數。到了雍正二年,羅布藏丹增叛亂已平,雍正開始大規模清除異己勢力,八王黨首當其衝。
緊接著就是隆科多和年羹堯。
這個很好理解,即位之初的主要矛盾是皇位之爭,現在已經轉移到新政上了。雍正必須將舊勢力拆除,才能收攏大權,強勢推行新政。
年羹堯和隆科多這種居功自傲,選拔官員都敢繞開皇帝(年選、佟選)的做派定是不能忍。這兩日常也多囂張跋扈之態,雍正此時拿他們項上人頭,一方面是朝堂立威,一方面也是向文人官僚系統懷柔,接下來需要你們幫皇帝乾點新政的大事了。
這個過程中,張廷玉是什麼角色?他一開始就是以文人官僚身份登場,康熙駕崩前只是個吏部左侍郎,雍正即位後被選中充當皇帝智囊+辦公室秘書,皇帝的聖旨政令基本都經他擬定,是雍正的真正心腹。
雍正為何要選他做心腹?因為張廷玉在朝勢力遠不如年羹堯和隆科多,而且是個文官沒有兵權,即便不聽話也不至於危及自身統治,正因如此,雍正不但不會殺張廷玉,而且要特別重用。
後面二人不但是皇親國戚,更是執掌天下兵馬,待到收拾完這二人,軍機處一設立,兵權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殺誰不殺誰的意義都不大了。處置年羹堯、隆科多的過程中,張廷玉必然是深度參與其中,而且是積極推動這一事件,因為他知道皇帝的謀劃,也知道自己的前途利益所在。
足球大玩家
我們知道年羹堯和隆科多在雍正皇帝奪取皇位的時候一直跟隨著他,可以說他們兩人是雍正的左膀右臂正是因為兩人的互相輔助才保住了雍正皇位可以順利登上帝位,我們知道後來這兩人都在雍正皇帝位置穩固後給雍正皇帝先後處理掉了,而最後張廷玉確沒有給雍正皇帝處理掉,這個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年羹堯和隆科多都握有兵權,而這兩人在幫助雍正皇帝登基後,居功自傲,並且不斷髮展自勢力,從而威脅到皇位,而雍正皇帝為了大清江山的穩固,他必須處理掉年羹堯和隆科多。
我們先來分析雍正皇帝是個想幹實事的人、並且對自己的事業極為用心的皇帝,如果你想阻擋他實現他的計劃,部管是誰都肯帝必死,而對於忠於自己的人還有能力的人,雍正皇帝肯帝是不會去殺害他們,愛惜還來不及呢?
我們知道年羹堯進士出身,曾經擔任過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並且還給加封太子太保,一等功等職務,並且自己的妹妹還是皇貴妃,可以說他的高官爵祿都是他自己打出來的,因此,他可能有點居功自傲,皇帝的江山都是我替你打出來的,我享點榮華富貴是應該的。
開始使用並沒有打算殺他,因為,年羹堯也跟了自己很久,並且對他的很多賞賜都是真心的,無奈年羹堯不可一世接連觸犯雍正皇帝的底線,最終導致年羹堯給雍正皇帝賜死。
隆科多我們知道如果沒有他其實雍正想繼承皇位是很難的,因為那個時候隆科多是九門提督可以說那個時候是全部認都想拉攏的對象,而隆科多選擇為雍正站隊,從而奠定了雍正皇帝帝位的穩固。
為什麼隆科多會給雍正處理,一方面就是當年他曾經支持過八阿哥胤禩,這個雍正可以忍受,畢竟那個時候時局穩定你支持他也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因為隆科多和年羹堯保持親密關係並且黨爭的情況,還有就是他在八阿哥聯合各旗主王爺逼雍正退位這個就是雍正不能忍受的,因此,最後隆科多給雍正囚禁至死。
我們知道張廷玉是個能臣,他起於康熙末年,因為他的才能卓著,獲得康熙重用,並且愛九子奪嫡的時候沒有參與,從來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參與自己不該參與的,因此他很獲得康熙信任。
還有就是最重要一點,他是清楚唯一一個死配享太廟的漢臣,可以說他的能力絕對可以,並且她還服務於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可以說剛繼承皇位的雍正想做出一番事情他必須依靠張廷玉這樣的能臣,他忠心不二,業務能力極強是個明君都可以看出來,因此愛惜還來不及怎麼可以處理張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