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A股納入MSCI將迎來今年以來的第三次擴容,這也是年內最後一輪最大的一次的擴容。 此次擴容後,A股納入因子將由15%提升到20%。市場預計將至少帶來400億元人民幣被動增量資金。
有券商人士直言:這將是“年內最後一次做多窗口”。
(來源:中信證券《11月底MSCI擴容生效,年內最後做多窗口》)
事實上,A股已經歷了4次納入MSCI的比例變動,即將到來的11月份將是第5次。
如果說MSCI擴容對A股影響重大,那麼前幾次擴容A股表現如何?小歐今天和大夥聊聊這事兒。
歷次擴容,大概率帶來北上資金的加速流入
先附上一張A股納入MSCI歷史進程表↓

從2018年5月31日,A股首次納入MSCI正式實施的比例2.5%,到即將到來了11月26日的20%,2.5%→20%,一年半左右時間,MSCI對A股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
A股越來越“國際化”,也吸引來不少外資的“注目”。
從MSCI納入A股帶來的資金流入數據看,北上資金買入額明顯增多。

興業證券統計了前4次MSCI調整A股納入比例後相應北上資金變化,數據顯示:
➤ MSCI納入A股當月陸股通買入額佔成交金額比例相比上月均有提升!(見紅色折線所示部分,黃色框表示MSCI納入A股的月份)
➤ 從納入的當月情況看,當月北上資金買入額(月度陸股通買入額)這一絕對量指標除了 2019 年5 月這個月份相比上月有所下降外,其餘均較上個月份有所提升。而2019年5月下降的原因是中美貿易戰再起波瀾,整體投資情緒比較低迷。(見黃色框所示部分)
MSCI擴容,A股或提前反應
那麼,MSCI再度擴容,對A股影響幾何呢?
如果從A股納入MSCI或擴容當天數據看,除2018年8月31日,有三次上漲了。
如果從區間數據看,A股納入MSCI比例調整,A股行情一般會提前響應。納入當天的前一週,除去2018年5月31日,其餘三次上證綜指均上漲了。而後一週上漲和下跌的概率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多屬於機構資金,更注重價值投資,進入中國來到A股市場,並不像國內的一些投機炒作資金,瘋狂炒作一番,或到高位來做接盤俠。
國盛證券提醒,
雖然國際資金與股市漲跌並無必然聯繫,但隨著MSCI納入以及國內市場的開放,投資者結構與交易風格的改善確是趨勢性方向。比如1、國際資本湧入,會帶來本國股市與外圍(歐美)市場的相關性的增強;2、隨著外資成交佔比中樞的上移,市場估值波動率趨勢下行;3、將帶來權重藍籌板塊以及優勢企業相對估值的重估。北上資金大藍籌、新興成長行業各有所愛
從前面四次 A 股納入MSCI指數的當月情況看,2018年5月和8月、2019年5月和8月外資均加倉大藍籌行業,而四個月份中,家用電器、食品飲料是北上資金淨流入最多的行業。計算機、醫藥生物等新興成長行業也是加購的對象。
北上資金淨流入前五行業
(來源:廣發證券,Wind,申萬一級行業分類)
國金證券研究發現,從納入成分股行業權重看,由於中盤股的納入,相比8月份數據,今年11月銀行和非銀權重下降較多,而醫藥、計算機權重提升較多。從行業權重來看,主要集中在醫藥、電子、計算機、化工、食品飲料,權重分別為2.25%、1.38%、1.36%、1.26%、0.95%。屆時這些行業吸引資金流入,可能帶動相關板塊行情爆發。
事實上,伴隨著對外開放繼續推進、A股進一步納入各國際指數,外資流入將是大勢所趨,並將成為支撐市場底部的重要力量,對市場趨勢和風格的影響程度也將進一步加大。A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會穩步提升,未來,一起拭目以待。
本文參考資料有:國金證券《11月MSCI年內第三次擴容,這次有何不同?》、《MSCI公佈擴容結果 把握外資入場的大趨勢》。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材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認真閱讀相關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
閱讀更多 中歐基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