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菜市場裡擺攤 卻5年不收錢……

他在菜市場裡擺攤 卻5年不收錢……

▶本文約1280字,閱讀全文約需4分鐘

原題:手推車,讓農家書屋活起來

“看書不要錢,簽字就可以”渾厚的聲音在菜市場入口處傳來,走近一看,一群老人和小孩圍著一個小攤子,大隱於市,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場,在早晨氤氳著的早點攤旁,在新鮮的農家瓜果蔬菜旁,孩子們翻看著連環畫,老人們翻看著黨報黨刊,散發著墨香的書籍,像一股清泉在菜市場流淌。

他在菜市场里摆摊 却5年不收钱……

這是彌渡縣紅星村委會的菜市場,細看之下,這是一輛小型平板手推車,整齊地分類擺放著各類書籍,攤主的手杖豎立在一旁,這位攤主叫李存德。看到讀者在簽字,翻看了擺在書攤上的手工製作的《農家書屋出版物借閱登記簿》,厚厚的一大本,年服務量竟然超過3000人次。

他在菜市场里摆摊 却5年不收钱……

李存德是紅星村委會大三村的村民,現在已經67歲了,同時也是一名有著43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還擔任著大三村下片的支部書記,早年在昆明東川礦務局礦務工程隊工作,1992年在礦山工作時因公受傷,患椎管狹窄綜合症導致他肢體殘疾,走路需要依託柺杖。同時,左眼也因為變形的腰椎壓迫視神經,導致失明。“回到家鄉,哪怕手腳不健全了,但是大腦健全,一定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說。

……

他在菜市场里摆摊 却5年不收钱……

聽著李存德說著自己的不幸,可他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怨天尤人,滿滿的行雲流水、風輕雲淡,客觀得彷彿在講述著別人的故事,樸實得清風流水一般。

他在菜市场里摆摊 却5年不收钱……

習總書記曾說:我們要不懈努力,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李存德2014年開始擔任紅星村委會農家書屋管理員,農家書屋建好了,但是可以說是門可羅雀。李存德坐不住了,他決定創新方法扭轉頹勢,他看準了早上菜市場人多,自己花了200元錢買了小推車、100多元錢買了兩個籃子。開始推著小車子到菜市場擺書攤,服務群眾。每天早上7:30到村委會的農家書屋,用手推車把書運到早上熱鬧菜市場,到10:00收早市也就收攤。賣菜空閒的小販,跟著家長來賣菜的孩子、休閒的老人們都漸漸發現了這個小書攤,每天都聚集在這裡用零星的時間汲取知識的養分。

他在菜市场里摆摊 却5年不收钱……

最感動的是聊到這個管理員工作的補助時,老人的坦誠和真實。他說:以前每個月有200元的補助。2015年開始有400元的補助,其中,殘聯給200,文化局給200。“像我這個歲數的人,還帶殘疾,如果耪田也不容易的,不要說一年讓我把4000斤包穀種出來,就是背上來市場上賣都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我還喜歡這個管理員工作。”溢於言表的是他對這份工作的欣然悅納。“如今國家安定,社會也越來越好。我現在這份工作讓我晚年生活更加豐富而規律,在菜市場門口為人民服務時能夠跟大家聊天,也是一種樂趣。”

他在菜市场里摆摊 却5年不收钱……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頂在前面,幹在難處”是李存德作為一名支部書記、農家書屋的管理員的信念。5年來,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扶貧先扶智,這是文化扶貧的重點,只有思想觀念改變了,才能脫貧不返貧。為實現這個目標,彌渡縣著力加強基層文化設施,鞏固基層文化陣地,紮實推進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群眾幸福指數,把文化扶貧落細落小。彌渡縣89個行政村目前已經實現了農家書屋全覆蓋,落實每年2000元的購書經費補助,確保農家書屋有糧有料,有源頭活水;結合脫貧攻堅,為促進殘疾人就業增收聘請了78位殘疾人管理農家書屋。

【編後】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何時?彌渡廣袤的農田裡,能出現一片又一片的“文化綠洲”呢?

文圖 |縣文化和旅遊局 李曉玲

審核 |歐陽利興

終審 |向曉英

簽發 |李武華

他在菜市场里摆摊 却5年不收钱……他在菜市场里摆摊 却5年不收钱……

全民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