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喬、小喬的生長地——潛山

潛山,安徽省轄縣級市,由安慶市代管,地處安徽省西南部,地貌西北高東南低,呈“七山一水兩分田”分佈,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潛山是古皖國封地,山稱皖山,水稱皖水,城稱皖城,安徽簡稱“皖”即源於此,自東漢至南宋先後為州、郡、府治所近800年,王安石、蘇東坡曾在此任職為官;是京劇發源地、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故事的發生地,是三國佳麗大喬、小喬的生長地;擁有孔雀東南飛傳說、桑皮紙製作技藝、痘姆陶藝手工製作技藝、潛山彈腔等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天柱山等5A級景區一家、4A級景區四家、3A級景區十家。2019年7月,榮獲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2019年7月,潛山市入選首屆中國文化百強縣。

歷史文化

潛山彈腔

潛山彈腔,是潛山市古老劇種之一。潛山彈腔,即老徽調。在明朝就已流傳於民間,流佈地區以潛山為發祥地,周圍輻射至安慶六邑。到清乾隆之初,職業性班社甚多,尤以“五世堂”(餘家班)、“四箴堂”、“同樂堂”等長年出演。憑藉長江水路優勢,上達四川重慶,下到南京蘇浙。並與這些地區的文化藝術廣泛交流,彈腔有了“徽調”之稱,班社亦隨之稱為“徽班”。

大喬、小喬的生長地——潛山

桑皮紙

桑皮紙,因產生於漢代,又稱為漢皮紙,主要產地在龍關、槎水、黃柏、官莊、後衝、毛尖山等地,年產量逾三百萬刀,規格分“大漢、中漢、小漢”三種,全為手工工藝生產,工藝流程為選料、蒸煮、揀皮、製漿、簾撈、焙烤等,特點是柔嫩、拉力強、不斷裂、不褪色、防蟲、無毒性、吸水力強,該紙主要用於書畫、裱褙、典籍修復、包裝、制傘和文化工藝品。古時生產桑皮書畫紙銷往印度、日本等國家,俗稱“仿宣紙”。該紙可書、可畫、可裱,既是從事書法美術創作的理想的文房一寶,又是出版社難能可貴的紙張材料。

大喬、小喬的生長地——潛山

痘姆陶器

痘姆陶器,是潛山市傳統名牌產品之一,潛山痘姆陶器生產歷史悠久,據薛家崗遺址考古發掘考證:痘姆製陶起源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通過一代代製陶藝人勤奮學習,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因此痘姆鄉被稱為“皖西南陶瓷之鄉”。陶器規格多樣,種類繁多,主要有日用陶器、建築陶器等,它不僅是人們生活必需品,而且具有較高欣賞價值的藝術品。

十二月花神

十二月花神,是潛山古代民間燈會、廟會中的主要文娛表演節目。是根據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觀音灑淨”為題材,以傳統舞蹈形式表達勞動人民在盛世中的生活感情,舞蹈表達的是觀音灑淨水,使人間萬物復甦,百花競放的美好景象。歌詞主題鮮明,是以歌盛世、慶昇平、樂豐收、觀花賞景為內容的十二首美麗的生活頌歌,每首都採用了中國古代優美、健康的典故。“十二月花神”的唱唸字韻,沿用“中州韻”,並滲入大量“徽音”,尤其是潛山的藝人,這種方言更為濃重。唱腔在基本腔框架內,根據方言的四聲調值,產生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調,更突出了這個舞蹈的古樸典雅,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十二月花神”演奏曲的曲名叫“抱椿臺”,原是用笛子和洞簫演奏的。人物造型主要有觀音、文(武)童和十二個花神,十二個花神頭戴花枝冠,戴珠項鍊,穿淡紅色斜領短上衣、白水袖、淡綠帔肩、粉紅彩鞋,並分別頭戴錶示本月份的花枝冠。道具有云帚、白淨瓶、柳枝、雲片、蓮臺等。如此豐富的音樂舞蹈形式在民間特別是在黃泥一帶最為流行,如黃泥鎮每年十月一次的“忠烈大王廟會”及民國年間每年十月一次的“平安會”、水吼鎮每年一次的“黃公會”等大型群眾集會都必須有該舞蹈的演出。“十二月花神”藝術絕大多數來自農民或農村手工業者,多表現民眾生活、風土民情,反映出安慶及長江兩岸舞蹈風格的秀麗文靜,形成規範,流傳至今。

大喬、小喬的生長地——潛山

風景名勝

山谷流泉文化園

山谷流泉文化園,位於安徽省潛山市天柱山鎮風景村境內,現存唐(618年-907年)至民國(公912年-1949年)歷代石刻400餘方,以宋代(960年-1279年)石刻最多。石刻密佈崖壁盤石及溪谷河床。題刻作者達數百餘人,可查考者不下百人,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黃庭堅、蘇東坡,明朝胡纘宗,清代張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題字崖谷。題刻內容廣涉天文、地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個方面;文體多樣,有詩詞、歌賦、紀事、題名;書體有真、草、隸、行、篆。

大喬、小喬的生長地——潛山

天柱山

天柱山,亦稱“皖山”或“潛山”,在潛山市西北部,漢武帝曾封為南嶽。四周有飛來峰、天獅峰、蓮花峰、觀音峰、黑虎峰等山峰。有三祖寺、馬祖庵、司元洞、渡仙橋、煉丹臺、石牛洞等名勝古蹟。山中有“天柱雲霧”名茶及瑞香木、魚鱗木等多種珍貴植物。為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首批44家國家級重點風景區勝區之一,2011年5月5日批准為安徽繼黃山、九華山之後,第三家“AAAAA”級旅遊區、並獲得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中國自然和文化遺產地等稱號,2011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成為世界地質公園。

大喬、小喬的生長地——潛山

三祖寺

三祖寺,一名山谷寺,又稱乾元禪寺,建寺逾1500週年,這裡道教、佛教文化幾度輝煌,鼎盛時期有“三千道人八百僧”之說,佛道寺觀達3600餘間,是中國禪宗文化發祥地之一,現為全國重點對外開放寺廟。坐落在潛山市城區西北9公理處的谷口鳳形山上。水光山色,渾作一體,構成了谷口的獨物風貌,成為天柱山風景名勝的重要一景。

金紫山

金紫山,位於潛山市北部的官莊鎮,與嶽西縣枯井園自然保護區和舒城縣萬佛山森林公園毗連。公園是以潛山市國有駝嶺林場為依託,分為香山、雙峰、平陽河三個遊覽區和療養度假區,生產經營區、管理服務區,總面積40.73平方千米。金紫山屬大別山山脈向東南延伸的山地,峰巒疊嶂,群山蒼莽,主峰豬頭尖海拔高1539米,為潛山第一高峰,挺拔險峻,主要勝景有12處,即一線崗,雙虹巖、氣樓瓶、天鼓墩、金雞門、鳳冠石、延壽關、渡山橋、摩星石、篩月潭、仙女崖。

潛山博物館

潛山市博物館,又名皖光苑,位於天柱山大門以北1千米處,交通極為便利。是一座綜合性地誌博物館,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三級博物館。館內闢有歷史文物精品、青銅鏡、古生物化石專題陳列3個,有小說大家張恨水紀念館、京劇創始人程長庚陳列館、有北宋建築太平塔、歷代碑廊等。

大喬、小喬的生長地——潛山

張恨水紀念館

張恨水紀念館,坐落在張恨水墓園內,位於潛山博物館西側,墓園總佔地面積15畝,建設面積1000平方米。內設張恨水陳列館,墓室、銅鑄像、恨水亭等。

大喬、小喬的生長地——潛山

新建好的墓園紀念館,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設兩個展廳,主展廳面積200平方米,次展廳面積80餘平方米。將分別展出張恨水先生的文學成就及遺物。

黑虎瀑

黑虎瀑,位於天柱山鎮境內,面積3平方千米,國家2A級旅遊景區,距潛山市14千米。此地三山環抱、一水迴流,仙人崖橫於東、雞冠領枕於北、黑虎瀑布懸於西、105國道貫於中,潛水河流經灣前,山隨水轉、水繞山流,一灣白水、滿目青山。黑虎瀑是天柱山景區瀑布最長、落差最大的瀑布,在這裡,既可遠眺天柱雄姿、又可賞林泉之勝,是理想的旅遊觀光、療養避暑勝境。

大喬、小喬的生長地——潛山

查衝生態園

查衝生態園,坐落天柱山麓源潭鎮路口村的查衝生態園,距離潛山市城區約18千米,遠遠望去幾山幾窪,有山有水,非常壯觀。

大喬、小喬的生長地——潛山

特產

天柱山瓜簍籽

天柱山瓜簍籽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品種。產於安徽省潛山縣天柱山一帶。是純天然綠色食品,營養成份極高,其味潤綿、脆香特異、風味獨特。

大喬、小喬的生長地——潛山

雪湖貢藕

雪湖貢藕是安徽潛山有名的特產,雪湖藕不僅外形肥壯細白,內質鮮甜脆嫩,含有多種維生素,而且生食、熱炒風味各不相同。

大喬、小喬的生長地——潛山

晴雪香茶

安徽名茶甚多,產量佔全國第二位。潛山新創制的天柱晴雪茶,為安徽名茶的後起之秀,備受遊客讚揚。這種茶,既有黃山毛峰經久耐泡的特點,又有六安瓜片之濃郁芳香。開湯後,茶汁清綠明亮。由於它旗槍挺直,渾身白毫,特冠以“天柱晴雪”之美名。天柱晴雪香茶,來源於古時天柱山之“開火茶”。此茶歷史悠久,早已名聞四海。唐代楊華撰《膳夫經手錄》雲:“舒州天柱茶,峻拔遒勁,甘香芳美,良可重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