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點多,大連的街頭,一輛滿載乘客的409路公交車行駛在路上,平靜的車廂裡突然發生激烈的爭吵聲。
11月11日早晨,一段發生在公交車上的爭吵視頻在網絡上傳播,頗受關注。爭吵的一方是一位年輕男子,另一方是一對六十歲左右的老年男女。
記者瞭解到,事情發生在當日早上8點多,一輛從甘井子方向往中山廣場方向行駛的409路公交車上。記者聯繫上了一方當事人,那位年輕男子薛先生。
老人坐在自備座椅上
身體有意擠我
薛先生說,當日早上他從甘井子方向乘坐409路公交車上班。由於上車較早,他在距後車門較近的位置得到一個單獨的座位。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車廂內站滿了乘客。
據他回憶,在春柳河附近時,上來一對老年男女。兩人上車後,女士將隨身攜帶的摺疊座椅放在他座位旁邊,讓男子坐下。
雖然兩位老人自備座椅,但矛盾也是由此引發的。
薛先生說,在乘車過程中,女士一直讓男子將手放在自己面前的把手上,而這麼一來,男子的身體就靠在薛先生身上,導致他的胳膊一直被壓著。
“大約兩站地,我實在受不了,跟他們說往外靠一靠,就引發了爭吵。”
記者採訪時,薛先生說,如果不是當時胳膊被壓得很疼,也不會發聲。之後他站起身,離開了原來的座位,而兩位老人也並沒有坐,雙方爭吵激烈。最終在其他乘客的勸解下風波得以平息。
為何沒先讓座?
為何沒主動讓座呢?對於這個問題,薛先生說,兩位老人的身體狀況看起來還不錯,而且始終沒有明確提出需要自己讓座。
“如果她們好好說,希望我讓座,我一定會讓的。”
薛先生說,最後自己也起身讓了座,但遇到這事也讓他的心情非常不好,鬱悶也挺委屈。
公交“座位之爭”再次成為爭議話題
該視頻傳播於網絡後,由此再次引發網友對公交“座位之爭”的話題。
有人表示理解薛先生,也有不少人更心疼兩位老人。
公交車實際上是一個濃縮的小社會,在這狹小封閉的空間裡,往往能看到社會最真實的人間百態,也能見證每個人的文明道德素養。

網友評論
1✕
“有座寧可站著也不敢坐,尤其是愛心座椅。讓座是情分,不讓是本分,大家都是普通人,也都有累的時候。”
王先生說,他也遇到過自己沒讓座,旁邊站著的老人往自己身上靠的事兒,直到起身讓座為止。
“帶著摺疊椅上車,就說明身體肯定不舒服。年輕人應該理解和擔待,有話好好說。”有網友這樣說。
在日常生活中,公交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會遇到有人靠在扶手或者倚靠別人,如果沒有特殊原因,這種情況確實是不文明的行為。
但如果是孕婦、老人等身體有特殊原因,周圍乘客應該給予讓座,以及特殊關照。
從事件表面來看,老人帶著座椅上公交因過度倚靠他人從而發生矛盾。
而深入剖析,老人為何會自備座椅上公交,很有可能身體有恙,或者患有疾病,不能長時間站立。
面對這種帶座上車的弱勢群體,到底該不該主動讓座?
從兩位老人自備座椅上公交的行為來說,肯定不希望給其他人添麻煩,不過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妨礙到了他人。
再說年輕人,給老年人讓座是美德,雖然不是法定的義務,但如果能主動起身給兩位老人讓座,從情感上拉近距離,是否就能避免這場爭吵呢?
凡事多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互相尊重和理解,或許社會就會更加和諧美好。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孫熳
閱讀更多 半島晨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