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
麗水是浙江省唯一所有縣(市、區)均為革命老根據地縣的地級市,紅色資源豐富,革命精神豐沃,存在著許多凝聚紅色足跡、紅色故事的紅色地名。
為深入挖掘麗水地名文化內涵,加強地名文化宣傳,讓更多的鄉村百姓瞭解麗水地名、熱愛家鄉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我們開展了全市紅色地名徵集活動。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們特意篩選了部分紅色地名逐期展出。讓我們沿著紅色地名,一起追憶曾經發生在麗水大地上的可歌可泣、蕩氣迴腸的紅色故事!
景寧“紅色搖籃”——桂遠村
桂遠村,位於景寧縣梅岐鄉。1935年秋,浙西南革命根據地失守後,粟裕、劉英率領紅軍挺進師突出重圍,輾轉景寧等地活動。1936年3月,桂遠村建立了全縣最早的中共黨支部。紅軍挺進師幹部張德壽與景寧的地下黨員李達其一起發展積極分子。在第一支部建成之後,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就先後發展了黨員50多名,當時村內的群眾總數還不到300人,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共產黨員。從此,革命的火種從這個偏遠的小山村迅速傳播,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在畲鄉如火如荼地展開。

1936年3月建立的桂遠村黨支部舊址

桂遠村紅軍屋
桂遠村紅軍橋
1942年春,中共浙江省委遭國民黨破壞,中共浙南特委機關轉移到景寧梅岐區、麗雲區執行“隱蔽精幹”方針,開展武裝鬥爭。1942年4月,浙南特委機關在龍躍書記的帶領下來到梅岐區開展地下工作,由於桂遠村湖坑自然村地形獨特適合作戰,遂成為浙南特委的主要駐地。因支持紅軍,梅岐的黨員群眾時常遭到國民黨“清鄉”的迫害,桂遠村被列為清剿的重點。在黨員和進步群眾的積極掩護下,桂遠村較好地執行了“隱蔽精幹”政策,促進了浙南根據地各項工作的發展。
如今的桂遠村積極發掘紅色元素,已建成“景寧·中共第一黨支部黨史陳列館”, 展館佔地約2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700平方米,共2層,功能包括陳列展覽、資料文物存儲、研究培訓、黨性錘鍊、廉政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那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來源:景寧縣民政局)
閱讀更多 麗水日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