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古人智慧,多數人不知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在這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有人權傾天下、位高勢大;有人家財萬貫、富可敵國。聖賢教導我們,時間最是有情,也最為無情。任你多麼顯赫富有,在時間面前也不過是黃土一抔罷了。

俗話說,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古人智慧,多數人不知

無論窮富,任何一個人都不能掌控自己的壽命。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第一次睜開好奇的雙眼,我們就已開始了人生的單向旅途。縱然彭祖享世壽八百,對永恆的時間來講,亦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罷了。有人自知人生短暫,索性放縱自己,沉浸在聲色犬馬之中,這顯然不是一個正確的做法。

吾知生也有涯而學也無涯,必將以有涯之生而求無涯之學。人生的本質,就是一個向死而生的過程。從懵懂到青蔥,由盛年而至垂暮,每個時間段,都有著屬於我們的人物。生而為人,我們要勇於承擔責任,並確定目標,積極參與每個年齡段該做的事。至於那些對身心不利的愛好等事物,我們尤應做好取捨。

俗話說,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古人智慧,多數人不知

筆者曾在老家聽到過這樣一句話:“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大家都知道,不三不四並不是一個好詞,古人要通過這句話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現代社會,親朋好友聚會時,常常打著為某一人或某些人過生日的大旗溝通感情。古人同樣很重視生日,很多老人更是逢九必辦。

當一個人年滿五十,步入老年人的行列時,他的生日更是成了家庭中的大事,由子女邀請親朋故舊為老人慶壽。與之相對應的是,五十歲以下的人很少大操大辦自己的生日。這個習俗之所以流傳下來,筆者推測主要有兩個原因,一來慶壽多有偏向老齡的趨勢,而人都不服老,自然不願操辦;再者古人結婚較早,不少五十歲以下的人雙親還在,為了不使父母聯想到自己的老邁,就很少有人大肆慶祝生日。

俗話說,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古人智慧,多數人不知

但話說開來,生日是有紀念意義的大事,必然會有一些慶祝活動。可男不三女不四這句話又為什麼說男人不過三十歲生日、女人不過四十歲生日呢?原來,古人之所以說“男不三”,是因為男人三十而立。三四十歲是男人的巔峰時期,三十歲的年紀正應該拼搏,若是把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了慶生上面,難免會變得怠惰,對事業不利。

而“女不四”,說的是女人不過四十歲生日。古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女子三十歲時,尚且風韻猶存。女人一旦到了四十歲,要是保養不當,美麗的容顏就會走了下坡路,漸漸老去。

俗話說,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古人智慧,多數人不知

“五十虛六十足”是在告誡已近遲暮之年的看著,五十歲的時候,人的身體機能開始老化,會讓人有虛弱之感覺。人活七十古來稀,當一個人到了六十歲,就要學會滿足,以平凡心看待世間萬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