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思達在這期採訪的最後說:我不能因為這三天,就篤定我們是日後常聯繫的朋友,但最差最差我多了一個能夠彼此照顧的人。

沒想到能讓姜思達說出這話的人,是池子。

(恐龍里是池子)
這樣的形象你說的出來?
反正我不行。
但這樣可以。
嚴肅的沒有笑容的池子。
不知道《僅三天可見》這節目選嘉賓的標準是什麼。
第一期謝娜,第二期池子。
就是那種看著很快樂無憂無慮的人啊。
但是姜思達執念的想要打碎他們身上的保護罩,但這次好像又失敗了。
相反這次的採訪更像是池子對他的救贖,在池子面前,我彷彿看到了一個社交恐懼症的人從無所適從,到最後變成發自內心的快樂。
採訪就像是雙面的CD,如果你只為了問出提綱裡的問題,得到的就不會是你想要的答案,顯然,在姜思達的採訪中,走心與沉浸感是很明顯的。
如果讓你陪一個人三天,到底是要拋棄自己的舒適圈,進入對方適應的地方。
第一天是工作。
池子是脫口秀演員,因此,開放麥對池子來說,就像在水裡一樣遊刃有餘。但姜思達不是,他開始焦慮。
對於要經歷這件事,重視程度遠高於採訪了,他自己說,我已經給不管池子在幹嘛了。
就像一個入涉世未深的小孩子,害怕出差錯,但也帶著一些期待。
雖然忘詞了,但池子的話讓姜思達感動了。
已經決定不登臺的池子,怕姜思達真的招架不住,為了他還是會站上舞臺。
嗯?霸道總裁即視感是怎麼回事......
大概是對於朋友的仗義之情?
也或許,對於池子來說,打破一個規則的後果,也沒那麼嚴重。
到了第二天則是朋友圈。
初見的這群人,我們很熟悉了,呼蘭、卡姆、張博洋還有放放,笑果文化的金牌編劇們。
但對於姜思達,只有一種感覺。
看到這句話不由自主的笑了,就好像一個內向的人突然闖進了正在舉行的盛大狂歡中,想要努力融入但卻無所適從。
眼神裡有無奈?可能也有無助。
在笑的,但不開心。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這樣,融入新的一群人中時,太難了。
不是不喜歡大家,但會在一群吵鬧的人裡顯得更加無所適從。
性格反差如此大的兩個人真的能變成朋友嗎?
第三天,恐龍來了。
卡姆的狗追著他咬的這段,我能看十遍。
並排著坐在一起,畫面竟然意外和諧?
進入真的“採訪間”,我們才見到了另一面的池子。
看著快樂的池子是真的快樂嗎?他不是假笑男孩,放聲大笑也只是從小養成的習慣。
但敷衍的時候,就是這樣了。
95年的池子未免活的也太通透了。
年紀小,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意味著一些幼稚,
但如果說了一些“社會嗑”,池子會覺得自己很討厭。
其實不是不懂成熟的做法是怎樣,
只是在心底不認同,
成熟的做法就一定對嗎?聽起來有那麼點小叛逆。
池子不是沒有傷痛。但從來沒說過。
不知道在開玩笑說出給節目組一些獨家爆料的時候,內心是不是很抗拒。
看的出池子的猶豫。
17歲的時候,媽媽得了腦癌,雖然手術有所緩解,但沒逃過復發。走路走不穩,站不起來,到手臂不能動,併發症越來越多,基本上就是無能為力了。
對於家庭問題池子很沉默,因為他知道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分享了悲傷,無外乎徒增悲傷。
池子的消化功能太好了,不但能消化悲傷還能釋放快樂,可能真的沒幾個人能做到吧。
能想通,才能真的快樂,不是開了擴音功能的放聲大笑,而是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可以對世界保持好奇,但不對自己好奇。
適可而止,剩下的,不碰也不看。
謝謝池哥。
採訪結束後姜思達改變了稱呼。
想通的不止池子了。
姜思達想通了之後,也能如此自在。
池子似乎很久都沒說脫口秀了,第二季《脫口秀大會》上,前臺的舞臺,和他沒有任何關係。
池子似乎也帶這個帽子很久了,久到粉絲們都想集資去給他買頂帽子。就算是因為上鏡限制,是不是也能換一頂?
但池子不管這些,他還是那個一如既往快樂的,
池子池子大池子。
有個這樣的朋友,挺好。
閱讀更多 時尚娛樂天天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