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德”字做文章 南充這個景區全面發力創4A

圍繞“德”字做文章 南充這個景區全面發力創4A

張思德紀念館。陳思濤 攝

連日來,經過秋雨的浸潤,儀隴縣城空氣清新、景色宜人。走進德湖生態公園,只見鮮花綠地生機盎然,成群的水鳥翩翩起舞,吸引了眾多市民圍觀。

自然風景優美宜人,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今年初,儀隴入選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這僅僅是儀隴全域旅遊發展邁出的第一步。為打造德園4A級旅遊景區,儀隴縣以張思德紀念館為核心,依託優美的德湖生態公園和豐富的三鄉文化,圍繞“德”字做文章,打造新亮點、增加新看點、拓展新景點。

以張思德紀念館為核心 為德園鑄魂

德園景區的靈魂在於一個“德”字,是品德的德、美德的德,更是張思德的德。

為了傳承和弘揚張思德精神,2014年,儀隴縣修建了張思德紀念館。館內基本陳列為“忠魂永駐———張思德生平事蹟陳列。”共分為5個單元:穀雨時節———黑暗歲月的歷練、紅星照耀———光輝歷程的起點、漫漫征途———平凡見偉大、忠魂永駐———生命綻放光芒、為人民服務———思德精神永存。紀念館以實物、史料、圖片、組畫等為依託,運用場景再現、實物展示、圖文說明等方式,對張思德同志生平事蹟進行展示,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張思德同志平凡而光榮的一生,詮釋了“為人民服務”的真諦。張思德紀念館被命名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國防教育基地”,全年免費向公眾開放。

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儀隴,來到張思德的家鄉,瞭解張思德的一生和儀隴的紅色文化。“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職工、在校學生、各界群眾,以及在張思德干部學院參加培訓的黨員幹部,通過參觀紀念館緬懷張思德同志,舉行入黨、入團儀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活動。”張思德紀念館工作人員魯小剛告訴筆者。

“我們今天過來參觀張思德紀念館,就是想更好地、更詳細地瞭解張思德生前工作、生活和戰鬥的經歷,更深刻地感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諦。”

“參觀了張思德紀念館,又看了儀隴打造的原創歌劇《張思德》,讓人震撼,令人動容。張思德的一生很短暫,但平凡而偉大。”11月5日,參觀了張思德紀念館,遊客李先生動情地說。

如今,以張思德紀念館為核心的德園景區與朱德故里景區、金城“德”字園遙相呼應,互為補充,讓“兩德”精神浸潤儀隴大地。

打造開放共享綠色空間 為德園添彩

10日清晨,德湖生態公園內,市民們有的在湖邊賞景,有的在健身廣場上鍛鍊,有的在跑步健身。

“每天有好多市民和遊客在公園內跑步健身、欣賞湖光山色。晚上,還可以到思德湖畔欣賞音樂噴泉。”德湖生態公園建成開放後,市民羅成武每天都要來逛逛,風雨無阻。

德湖生態公園是儀隴縣規劃建設的城市主景,也是德園景區的一部分。“我們在規劃時就把景區定位為共享共融的開放式景區,在建設中牢牢把握‘儀山嘉水,德韻流芳’這一主題,高標準完成景區打造。”該縣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說。

據悉,德湖生態公園於2017年啟動建設,佔地2320畝,總投資3.2億元,主要依託金魚山、解放水庫等自然山水資源,精心打造以避險、生態、休閒、運動為主題的生態型、開放式城市公共活動空間。公園內的濱水休閒區、森林景觀區、運動健身區、文體活動區,實現了山、水、園、林、城的有機融合。

“德湖生態公園內有山有水,有‘德’文化景觀小品,還有健身場所,是個好去處。”在儀隴市民心中,綠色生態、開放共享的德湖生態公園儼然成為城市會客廳。

充實景區文化內涵 為德園提質

儀隴在滿足遊客和市民文化需求上下工夫,不斷提高德園景區的品位和內涵。已建成的剪紙博物館便是一個頗受關注的文化項目。本月初,剪紙博物館已免費向市民和遊客開放。

剪紙博物館分上下兩層,共3個展廳。第一展廳展示的是清代花樣刻紙、肖像剪紙,以《金玉滿堂》《喜鵲鬧梅》《多子多福》《書畫百家》為代表。第二展廳展示的是以《十二生肖》《蜀八仙》《巴文化系列》《松鷹圖》為代表的儀隴剪紙藏書票、火繪剪紙、撕紙、書法剪紙。第三展廳展示的是剪紙與皮影、牛精神剪紙題材。

“目前館內共收藏作品600件,大多是何作霖先生捐贈的。有他收藏的晚清時期剪紙,有他自己創造的剪紙作品,還有其學生及好友創作的剪紙作品,這些作品時間跨度較大。”儀隴縣文廣旅局副局長唐宏告訴筆者:“儀隴剪紙源遠流長,形成了豐滿、精巧、秀雅、醇正的獨特風格。館內還設置了剪紙體驗區,配備了剪紙操作檯、剪紙工具等,便於遊客和市民體驗、交流和學習。”

除新建剪紙博物館外,德園景區還修建了“三鄉”文化廣場。廣場左臨張思德紀念館、縣科技館,右靠德湖生態公園。“‘三鄉’文化廣場的建設,進一步滿足了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弘揚了剪紙、篆刻、書法等本土文化,完善了城市配套功能。”該縣文廣旅局工作人員如是說。(尹小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