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需求尚待“修復”豆油防範回調風險

當前國內生豬存欄仍處於低位,豆粕需求預期恢復但仍需時間,若後期美豆到港量增加,豆粕價格仍將承壓;油脂市場繼續炒作棕櫚油增產放緩及生物柴油需求增加,快速上漲後需防回調風險。

美豆收割進度加快,雖然產量大幅低於上年,但仍面臨收穫壓力;我國加快採購美豆步伐,市場預期中美兩國有望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多空博弈,預計短期內美豆價格繼續高位震盪。長期來看,國內豆粕價格有望上漲。在棕櫚油供需趨緊背景下,全球油脂價格走勢偏強。

短期多空博弈美豆行情震盪

上週,美豆價格繼續圍繞930美分/蒲式耳震盪。美國農業部作物進展周度報告顯示,截至11月3日,大豆收穫完成75%,上週62%,上年同期81%,過去5年均值87%。10月下旬以來,美豆產區降雨逐漸減少,氣溫回升,預計目前收穫已近八成,但仍落後於往年。

美國農業部出口檢驗週報顯示,截至10月31日當週,2019/2020年度(始於9月1日)美國大豆出口檢驗總量955.3萬噸,同比增長10.8%;對中國累計裝運大豆260萬噸,顯著高於上年同期的34萬噸。分析諮詢機構AgRural公司報告稱,截至上週末,2019/2020年度巴西大豆播種工作已經完成46%,低於上年同期的60%,高於5年同期均值的43%。近期大豆產區降雨持續增加,大豆播種進度加快。

需求預期增長大豆進口或增

據農業農村部統計,國內生豬存欄已連續11個月環比減少,累計減幅超四成。監測顯示,2019年3月份以來,全國生豬均價自低點的不到13元/公斤漲至當前的40元/公斤左右。生豬價格上漲推動養殖利潤屢創新高,加之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均刺激養殖企業和養殖戶恢復生產,9月份開始,國內生豬養殖已出現恢復跡象。2019年年底前生豬產能有望探底回升,2020年有望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

市場普遍預期後期生豬生產逐漸恢復,加之禽類養殖處於歷史高位,養殖利潤高企刺激飼料配方中豆粕添加比例維持高位,均拉動飼料消費需求。預計2019/2020年度我國豆粕飼用消費量增至673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160萬噸;大豆進口量增至8700萬噸,增加445萬噸,增幅5.4%。其中,大豆榨油消費量為8850萬噸,同比增加200萬噸,增幅2.3%,包含200萬噸國產大豆及8650萬噸進口大豆;食用及工業消費量為1515萬噸,同比增加15萬噸,年度大豆供需缺口為50萬噸。

豆粕短期承壓長期有望上漲

11月6日,大商所豆粕主力合約收盤價下跌1.42%,至2922元/噸,各地豆粕現貨價格跟盤下跌,沿海地區43%蛋白豆粕現貨報價2980~3150元/噸,比上週同期下跌30~50元/噸。其中,華北地區3100~3150元/噸,華東地區3080~3120元/噸,華南地區2980~3020元/噸。

上週大豆壓榨量降至155萬噸左右,豆粕產出量較小,加之飼料養殖企業提貨較為積極,豆粕庫存繼續下 降。11月4日,國內主要油廠豆粕庫存49萬噸,比上週同期減少8萬噸,比上月同期減少11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43萬噸,比過去3年均值減少29萬噸。

生豬供應下降、豬肉價格上漲帶動肉禽和蛋禽需求,肉禽、蛋禽養殖利潤良好,禽料需求增加。而冬季為水產養殖淡季,水產料需求減少,豆粕消費短期內增幅有限。近期油廠開機率較低,預計短期內豆粕庫存將維持偏低水平,部分地區豆粕提貨偏緊現象持續,油廠挺價意願較強,支撐豆粕現貨價格及基差報價。後期美國大豆到港量可能增加,大豆壓榨利潤良好,油廠將迅速提升開機率;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仍在持續,需求下降抑制豆粕價格上漲幅度,預計短期豆粕價格仍將承壓,長期有望上漲。

豆油短期回調長期依然偏強

本週,大商所豆油期貨價格衝高回落,主力合約價格一度創下2017年3月以來新高。11月6日,各地現貨價格高位回落,沿海地區一級豆油市場報價集中於6540~6640元/噸,比前一日下跌50~80元/噸,但比上週同期上漲100~150元/噸。其中,華北地區6560~6600元/噸,華東地區6600~6640元/噸,華南地區6540~6580元/噸。

上週部分油廠因缺豆停機限產,開機率下降。監測顯示,上週國內大豆壓榨量155萬噸,較前一週減少20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32萬噸,較過去3年均值減少21萬噸。雖然大豆壓榨量下降,但由於大豆到港量偏低,庫存繼續下降,上週末全國主要油廠進口大豆商業庫存412萬噸,比前一週同期減少46萬噸,比上月同期減少99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532萬噸。10月份大豆到港量有所減少,預估在780萬噸左右,近期部分油廠或因缺豆停機限產,大豆壓榨量偏低,後期大豆庫存降幅或將縮小。

上週大豆壓榨量明顯回落,豆油產出量減少、價格上漲,貿易商採購提貨積極,豆油需求良好,庫存繼續下降。監測顯示,11月4日,全國主要油廠豆油庫存127萬噸,為2017年6月以來新低,周環比減少6萬噸,月環比減少9萬噸,同比減少60萬噸,比近3年同期均值減少28萬噸。

10月中旬以來,豆油價格累計漲幅近500元/噸,進口豆油出現利潤,短期內限制豆油價格上漲空間,可能有回調風險。但棕櫚油增產幅度放緩,需求持續增長,全球油脂基本面趨緊,長期看,豆油價格走勢仍然偏強。

增產不及預期棕油漲勢延續

本週棕櫚油價格延續漲勢,但漲勢漸緩。11月6日,大商所棕櫚油主力合約收盤價下跌0.41%,至5382元/噸;沿海地區24度棕櫚油價格漲跌互現,報價集中於5380~5580元/噸。其中,天津24度棕櫚油報價5540元/噸,山東日照5580元/噸,江蘇張家港5480元/噸,廣東廣州5380元/噸,比上週同期上漲200元/噸左右。

週三,馬來西亞11月船期24度棕櫚油FOB報價613美元/噸,摺合到港完稅成本5440元/噸(增值稅率9%),比2001合約高60元/噸;印尼12月船期棕櫚油CNF報價645美元/噸,摺合到港完稅成本5470元/噸,比2001合約高90元/噸。國外棕櫚油出口報價大幅上漲,棕櫚油進口利潤較差,上週僅新增2船買船,船期為12月份。

國內沿海地區食用棕櫚油庫存總量約56萬噸(含工棕約70萬噸),周環比減少3萬噸,月環比增加1萬噸,同比增加15萬噸。其中,天津8.5萬噸,張家港16萬噸,廣東21萬噸。四季度國內棕櫚油(加工棕)月均到港量超60萬噸,而氣溫下降,棕櫚油需求減少,預計後期庫存或將上升。

雖然10月份馬來西亞棕櫚油仍是增產趨勢,或創年內新高,但低於此前市場預期以及往年同期水平,加之棕櫚油出口需求繼續增長,抑制棕櫚油庫存上升幅度。2019年上半年以來東南亞產區降雨偏少,市場預計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棕櫚油產量將受影響,未來棕櫚油增產速度將放緩。

SPPOMA數據顯示,11月1日至5日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環比大幅下降21.26%。2020年印尼和馬來西亞將實施更高摻混率生物柴油政策,供需兩端均支持棕櫚油價格走強。但短期內棕櫚油供應有保證,價格快速上漲後需防範回調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