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創作
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群體有分為兩類人:第一類人就是老年群體居多,主要是在長期的銀行存款當中養成了銀行存款為主的理財方式。第2類人就是辦理銀行的大額存單式的存款群體,這類主要是高淨值人士為主。
第一,老年群體。
對於老年人而言,選擇銀行定存不僅僅是對銀行的信任,更是認為資金在銀行定存安全有保障,他們並不是在乎收益有多高,更在乎的是這筆錢能在安全的前提下還有穩定的收益。
加上老年群體對互聯網的理財投資並不認可,大部分的老年群體也擔心投資一些新的理財產品存在上當受騙的風險,寧願選擇長期在銀行儲蓄為主。
第二,高淨值群體。
近幾年銀行的大額存單越來越受到儲戶的喜愛,隨著理財產品不斷的出現收益下降的趨勢,銀行的大額存單成為了大部分保守型投資者和儲戶的首選,很多儲戶在對比了定存和大額存單的優劣勢之後就會選擇大額存單。
這類儲戶和老年群體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會去了解銀行的存款利率跟大額存單利率對比,而這些儲戶也大多是擁有著較雄厚的資金,在存款方面也能得到更高的利率,讓他們在投資方面更會選擇存款類的大額存單。
綜上所述:
現在還經常去銀行做定期的群體不僅僅是有老人,其實還是有高淨值的客戶。銀行的大額存單這幾年越來越受到儲戶喜歡主要在於理財產品的風險急劇增加,收益率開始不斷的下滑,讓更多保守型投資者選擇往更穩健的銀行存款類產品投資。
股海重生2015
2015年買投3萬買基金,遇上千股跌停,到年底只剩兩萬,只得全部撤資,只留下一千元買了一隻三年期的新上市保本基金,將剩下的改投P2P理財,到2018年8月,p2P平臺上資產連本帶利七萬多,其間追加投資了三萬多元,誰知8月8日P2p平臺清退,制定三年還款計劃,到2019年3月收到還款七期共計金額9500多元,3月以後平臺已停止還款,近六萬元資金打了水漂。那隻一千元的基金現在還在一千元上下浮動。從我理財的親身經歷和遭遇中深感:對於普通民眾且沒有足夠多的理財知識的人而言,銀行定期存款真的是最好的理財方式。
湘贛2
現在可能很多人會覺和到銀行存定期的人傻,好多理財產品收益比銀行定期高得多,還有人說自己買基金一天賺的就比你銀行存一年多得多。送這些人一句話:不知天高地厚。再送一句話:遲早被市場教育。

所以,對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人怎麼看?我的看法是:羨慕加佩服!
為什麼羨幕?
因為他們有錢存,現在很多人哪有錢存。一發工資馬上全花光了,或者還個房貸就去掉一半了。數據顯示,很多90後都全面了負債一族。所以這些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人,很讓人羨慕,他們有錢,有錢才能去存。
為什麼佩服?
因為他們理性,且有自律。理性是能分清什麼風險高,什麼風險低。銀行定期收益是不高,但是銀行存款安全,本金有保障。自律,是每當賺到錢之後就把它存起來,讓自己做到強制儲蓄。
當然,我並不是說理財不好。現在其實很多理財產品收益率不錯,風險也不高,屬於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歷史全部實現兌付的。但是這需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來選擇。不少理財產品的風險低,但並不代表沒有風險,對於絕對不存忍受出現一點風險的人來說,買理財產品就是不對的,萬一出現風險怎麼辦?會極度痛苦!

因而對於保守型,不能承受一點損失的投資者,就應該選擇定期存款,定期存款受存款保險制度保障,50萬以下可以全額陪付,如果超過50萬,可以選擇多家銀行存定期,這樣總不至於所有銀行都出風險。
當然,有人說那可以買銀行大額存單啊,銀行大額存單確實是不錯的選擇,本身屬於標準存款,受到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險,而利率則比定期存款要高得多。但是大額存單至少需要20萬元起存,並不是每個人隨隨便經常都能拿出20萬元來的。
財經宋建文
我覺得他們是聰明人。
很多人覺得需要理財,經常說你不理財,才不理你。現在網絡上也很多理財的方式,平臺,認為理財是有必要的事情。反而覺得把錢存銀行就是浪費。我做金融這麼多年,我現在深深知道,那些把錢存銀行的其實是聰明人。
首先我不否認人要理財,我也不否認現在市面上理財手法,投資渠道非常多,但是這些渠道真的賺錢嗎?真正高收益的理財都是需要極強的專業知識,比如股權投資、外匯、期貨、貴金屬、股票、數字貨幣等等都是需要專業知識。不是隨隨便便把錢投進去就可以賺錢。反而絕大部分人做這些投資都產生了鉅額虧損。到頭來還不如放銀行呢?至少錢不會沒掉。
市場上,社會上也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投資項目,真正到頭來賺錢的有多少?是大部分都賺錢還是大部分都不賺錢?最終是不是還不如放在銀行。
這些人至少遵循了一個商業原則,生意不熟不做。各種投資我不懂就不亂碰!
有人說市面上還有很多穩健的理財比銀行高,比如各大銀行推出一些穩健型理財產品,網絡上也很多,支付寶也很多。一般這些理財年化收益在3-5%左右,更高的確實也沒有,那這些理財收益起始和定存也差不了多少,起始比起很多生意忙碌的人,整天去研究這些1.2個點的理財收益,不如把心思放在自己生意上可能還賺更多錢。
金融投資不是簡單的把錢丟在哪個平臺就穩定收益,沒有那麼簡單(除了一些低收益的理財渠道),真正想做好賺錢這件事情,是需要科學的資產配置,是需要專業知識不然還不如把錢存銀行。不花那個心思,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同樣也是賺錢。
布林以交易為生
去銀行存定期的人,一般都是年齡偏大的人。七零後以上的人,他們的學歷一般比較低,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不太懂電腦和手機上的理財軟件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保守型”的理財人,他們這種做法更好地保證了資金的安全,很好地促進了財富的穩定增長。儘管這種理財方式追不上通貨膨脹。
這類人群一般生活比較穩定,頗有積蓄,只是觀念有點守舊,但也不能認為人家這種理財方式有什麼不好。
這是個多元化的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儲蓄習慣,只要適合自己的就好,不能盲目的從眾。
君不見,2018年P2P的爆雷,雷倒了多少人!?有人說,2018年既使是不投資的人也跑贏了在P2P平臺上投資的大多數人!更何況那些定期去銀行存錢的人不是戰勝了2018年所有的投資者!?
廢話不多說了,且行且珍惜吧!不論是保守的投資人,還是依然激進型的投資人……
陽光哥哥之臨界糊塗哥
朋友們好!
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人,非常理性,也追求安全穩妥,而去銀行存款正好能夠實現安全穩定的收益。這些人可以說是能夠把日子過得相當好的人,這些人值得尊重。
存定期的人追求安全穩妥
好多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人,追求安全穩妥。現在還經常到銀行存定期存款的人,可以說是注重本金安全,追求安全穩妥的投資收益率的。
這些人深知,只要是把錢存在銀行,不僅有安全穩妥的利息,而且還能夠獲得本金的安全保障。現在來說,只要是把錢存在銀行,就能夠受到國家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50萬元以下就能夠獲得全額的保障,而且存款也能夠有一定的利息收入,可以說通過存款能夠獲得比較安全穩定的收益。
現在來說,大型銀行定期存款產品年利率稍微低一些,但是大型銀行發行的大額存單等產品年利率還是比較高的。
現在銀行存款產品利息比較低一些,但是安全穩定,受到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可以說是追求安全穩妥的人的良好選擇。
存定期的人值得尊重
存定期的人長期以來,經常存定期存款,每年都能夠獲得安全穩健的收益,而且本金也比較安全。這些人真的是值得尊重的,他們能夠堅持自己的投資之道,不受其他的誘惑,也就沒有損失本金的情況發生。
存定期的人可以說是非常穩健的投資者,雖然看起來收益率不高,但是起碼不會受到投資股市虧損的風險,也不會受到投資P2P理財本金丟掉的痛苦,也不會受到購買基金虧損本金的痛苦。因此,經常存定期的人,真的是值得尊重的。
好多存定期的人也非常有經驗,總是能夠每個月都有定期存款到期,這樣把利息取出來用於生活消費,然後把本金繼續存到銀行,這樣的存款方法,可以說能夠保證每個月都有定期存款到期,可以說也是一種很智慧的存款方法了。
因此,經常到銀行存定期的人值得尊重,因為他們是非常穩健的投資者,並且能夠安排好存款期限,從而能夠把自己的生活過的更好。
綜上所述,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人,追求安全穩妥,也能夠獲得安全穩定的收益,可以說值得尊敬。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定期有兩種,一種是傳統定期,一種是大額存單。這兩類存款的受眾群體有相同也有不同。接下來我們通過分析這兩類受眾群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而去探究,在銀行存定期的人都是哪類人群。
相同之處有兩點:
一、風險偏好
兩類存款的受眾群體對於風險的偏好一樣,都屬於風險趨避型。他們之所以選擇存款而非理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存款受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而理財則大部分都是非保本的。
辦理定期的人群多半謹慎小心,錢掙來不容易,不能在保管錢這件事兒上出問題。寧可利息少一點,不能讓本金受到一丁點的損失。
二、有閒錢
由於定期的特點是,提前確定存款期限,也就是說存定期的人至少在定期存款期間內,錢是沒有太大用處的。定期存款的存期聰三個月到五年不等。據我所知,存一年期三年期的人尤其多。存定期的客戶在這一到三年內是有閒錢的。
不同之處在於:
一、群體來源不同
大額存單彌補了定期存款利率低的不足。以三年期為例,大額存單的利率最高能達到4.2625%,而傳統定期存款的利率普遍在3%左右。利率的升高,讓存款享有和理財相差無幾的收益。再加上理財受到資管新規的要求,需要去剛兌。更多的人從理財陣營轉到了大額存單的陣營。
二、存款金額的不同
大額存單利率高,但起存金額也比較高。傳統存款的人群也發生了變化。以前喜歡存定期的客戶,現在根據存款金額進行了分流。存款金額低於20萬的人,只能還存傳統定期存款。存款金額高於20萬的,就可以存大額存單了。
總結:
辦理存款產品的人群仍然是銀行客戶中的主流群體。大額存單的問世,讓存款產品的受眾群體進一步加大。從上面的分析看,依然選擇存定期的客戶主要就是手中有較長時間不用資金,對利率有一定追求,但同時極度厭惡風險的人。
銀行研究僧,你學習,我也跟著學習!
銀行研究僧
我覺得存定期也無可厚非啊,尤其是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存定期、保持一定的現金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2019年是全球降息年,全球經濟放緩預期明顯,現金為王很有必要:
進入2019年以來,已經有十多個國家央行紛紛降息,剛剛韓國央行也降息了,下半年美聯儲大概率也將降息,我國央行可能也會跟隨,很顯然,今年是全球降息年,大家都在搶著降息,也說明目前的經濟形勢並不樂觀,各國央行試圖通過降息來對經濟進行強刺激,在此大背景下,存定期,一方面可以鎖定比較高的利息,另一方面,也能保證一定的現金流動性,防禦風險、以備不時之需,所以,我覺得存定期沒什麼不妥!
二、每個人的風險偏好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才是最好的:
金融行業的宗旨就是:把適合的產品推薦給適合的投資者,每個人的風險偏好不同、可接受的風險不同,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就會有很大的區別,我們沒必要一味地要求所有人都搞股票、期貨、黃金外匯等高風險的投資,選擇自己能夠接受的理財產品才是最好的!
三、存款是貸款的基礎,不宜提倡過度消費、超前消費!
很多人的消費理念有一個很大的誤區:認為只有超前消費、透支消費才能抵禦通脹,才能使自己免受損失,其實,任何事情都得有一個度,過欲不及,適當的超前消費的確能起到抵禦通脹的作用,但是,過度的超前消費則會使自己陷入高負債、入不敷出的窘境,抵禦風險的能力也將大大降低!
而從大的方面來說,存款是貸款的基礎,如果所有人都不存錢,都在玩超前消費,那麼,銀行也將陷入“無款可貸”的尷尬,這樣一來,不僅超前消費的遊戲玩不下去,而且也會使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的實體經濟沒有了資金來源,所以,對於經常存定期的人,我們應該鼓勵,而不是鄙視!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去銀行經常存定期的人,可能源於對我們的金融理財知識並不瞭解。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銀行的理財產品很多,收益率也是非常高的。近期有的金融監測平臺發佈的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數據達到了4.3%。
人民銀行發佈的基準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1.5%,兩年期是2.1%,三年期是2.75%。
國家已經放開了銀行的利率浮動,銀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利率的上浮比例。比如絕大多數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能夠上浮20~30%。像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能夠達到3.3~3.575%,這樣差距就跟理財收益不大了。
實際上從2015年開始,國家開始實施了一種新的銀行存款產品,叫做大額存單。它是一種大額存款憑證,個人的存款起點是20萬元,企業1000萬元。
關鍵是大額存單的利率更加優惠,能夠在基準利率上上浮40~55%。如果能夠達到上浮55%,利率實際上就可以享受到4.2625%的水平。
這樣的存款收益水平跟銀行平均理財利率水平只相差萬分之3.75,絕大多數人就會選擇銀行存款(大額存單)了。
為什麼呢?因為大額存單也是存款的一種,可以享受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50萬元以內本息都可以得到保證。
其實,我們購買的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安全性趕不上大額存單,流動性也趕不上大額存單,唯有收益性能高出一些。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上平衡的找出一點,然後判定自己是喜歡購買理財產品還是存銀行存款吧。
當然我們有很多老人是非常相信銀行存款的,他們是定期存款的鐵桿粉絲。畢竟他們對社會的接觸新生信息不敏感,尤其是定期存款可以在承受利息損失的情況下隨時變現,還有國家的制度保障。
所以,只要我們擁有更多更全面的金融知識,就可以選擇更多適合自己的產品,獲取更高的收益。
暖心人社
各種理財產品種類如此豐富的今天,對於那些還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人,我覺得可以將他們分為3類,分別是有錢任性的人,謹慎保守的人和理財知識不夠的人。
有錢任性的人
說個聽來的段子。
銀行櫃員小潔經常給一個客戶辦業務,這位客戶是做糧油批發的。每年卡上進進出出的資金有大幾千萬,自己一年也掙不少。銀行卡進出資金多,餘額也多,而且很大一部分基本上長期不用。這位客戶每次都是辦業務的時候隨手存個定期。
因為是比較熟悉的客戶,小潔多次建議可以購買收益率更高一些的銀行理財產品,但這位客戶表示自己懶得去研究,也不在乎多那個1%或者2%的利息,多想想怎麼賺錢就行了。
不得不說,真的是有錢任性。
謹慎保守的人
我在理財論壇裡認識一位家底很厚的70後,所有資產都是白手起家,辛苦打拼得來的,所以對錢看的很珍惜,也很謹慎。她曾經分享過自己的資金安排,幾乎百分之八九十都存了不同期限的銀行定期。
在她的眼裡,各路理財產品的畫風是這樣的:
p2p不靠譜,有跑路風險;
股票和基金波動太大,有虧損風險;
紙黃金白銀一般持有時間較長才有收益,有浪費時間的風險。
總之,只有銀行定期風險性最小,哪怕收益低點,勝在安全可靠。
理財知識不夠的人
有一些人手上有錢,也願意拿出一部分來理財,但知道的理財知識不夠,知道的理財渠道也有限,所以更願意存銀行定期。這樣的人多半以老年人為主。
前陣子我回老家的銀行辦事,大廳裡好幾位大媽正圍著理財經理諮詢定期和國債的事情。後來我找理財經理聊了幾句,她說一般年紀稍大的人還是會認準定存,幾十年的儲蓄老習慣了。稍微複雜一些,超出大爺大媽理解範圍的理財產品,他們都不能接受,怕上當受騙。
總結:
有錢任性的人,不在乎那點利息差,覺得存銀行定存最省事兒,所以他們愛存定期。
謹慎保守的人,覺得錢放哪兒都不如在銀行定存安全放心,所以他們愛存銀行定期。
理財知識不夠的人,要麼不敢嘗試其他的理財方式,要麼根本不知道其他的理財方式,所以他們愛存銀行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