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屆進博會科技生活館展區內,加州館展臺一直排著長隊,植物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向觀眾免費發放植物肉漢堡。
這家來自美國加州的初創企業,成立於2011年,是專注打造美味又可持續的植物肉的專家,其推出的植物肉產品號稱有著與真實牛肉一樣的口感,鮮嫩多汁。
今年Impossible Foods獲得了3億美元融資,其中投資者包括比爾·蓋茨、李嘉誠等重量級人物。本屆進博會是他們第一次將植物肉產品帶到中國內地,並計劃發放50000份試吃品。
在現場,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觀眾,他們幾乎都表示,植物肉的口感比想象中好,確實很像真實的肉,但是香氣和普通肉類不大一樣。
Impossible Foods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帕特里克·卜朗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到2035年完全取代動物肉。中國是我們最重要的市場,進博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希望與中國企業成為合作伙伴,建立世界上最具彈性、食品保障和可持續的食品體系。”
1 可持續的發展理念
據瞭解,目前市面上的人造肉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依靠大豆蛋白製成,通過一系列的深加工儘量去模擬肉的形狀和味道,又稱植物肉;還有一種則是利用動物幹細胞在實驗室研究人員用糖、氨基酸、油脂、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物質經過數週培育後形成的肉。
帕特里克·卜朗對記者表示,其實Impossible Foods生產的肉準確的來說是植物肉,而不是人們說的人造肉。
該植物肉由水、濃縮大豆蛋白、天然香料和少量馬鈴薯蛋白、大豆血紅蛋白等製成,大豆血紅蛋白使其呈現出類肉的粉紅色和略帶“血腥”的口感。
談到為什麼要研究植物肉,帕特里克·卜朗認為,當代畜牧業對全球環境的破壞比其他任何行業更嚴重,其溫室氣體排放量超過全球運輸業的總和,水耗和造成的水體汙染也高於其他任何行業,更是佔用了地球近一半的土地。畜牧業成為了造成生物多樣性崩潰災難的主要原因。“Impossible Foods在生產美味,營養肉類的同時將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對生物多樣性、土地和水資源造成的影響降至源自動物肉的零頭。與牛製成的肉相比,整個製造過程能減少96%的土地使用量87%的水耗和89%的溫室氣體排放。”
“對於消費者來說,我們的目標就是把植物肉打造成擁有和動物肉相同的口感、味道、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卻比動物肉有更少的脂肪。與此同時,沒有任何的激素和抗生素。我們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讓人們在繼續享用肉類的同時,能夠與氣候變化作鬥爭,保護並恢復生態系統,提升食品安全和糧食安全,而不影響口味、營養或可持續性。”帕特里克·卜朗說。
據瞭解,目前,由於植物肉生產規模還沒有得到提升,Impossible Foods在美國零售市場的價格是每340克包裝的植物肉售價為9美元。總體而言,植物肉的價格目前遠高於在美國銷售的普通牛肉均價。
2 看好中國市場
從2012年開始,中國便成為世界上肉類消費增速最快的國家,佔全球消費總量的1/4。其中,豬肉消費量約佔全球一半。“中國是一個肉類消費大國,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未來對肉類的需求也會繼續增加,我們非常看好中國市場。”帕特里克·卜朗表示。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9年中國人造肉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指出,未來幾年肉類替代品的市場規模將穩健增長,預計到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超50億美元,2022年將超60億美元。
目前,Impossible Foods還未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但已在美國、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和澳門的17000家餐廳進行供應,自2019年3月在新加坡面世以來,亞洲的銷售額增長了5倍以上。
對於中國素食主義者少的擔憂,帕特里克·卜朗表示,“在美國市場,我們的消費者有95%都不是素食者,我們的目標就是去滿足吃動物肉的消費者的需求。我們希望到2035年能完全取代動物肉。
帕特里克·卜朗表示,當下我們正在和監管部門接觸,過程非常順利,我們尊重中國的監管制度,將會盡可能達到要求。“目前已與國內許多潛在的合作伙伴進行了交流,以幫助公司加快在中國的發展”。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閱讀更多 金融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