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拼搏、進取——我眼中的朱昂十年

文|季鵬(華寶基金 基金經理)

導讀:前幾天我寫了一篇文章《十年如一,投資和人生的變與不變》,簡單總結了我入行十年來的一些個人感悟。而這篇文章,有幸引起了好友季鵬的共鳴。他從一個認識了十年好友的角度,寫了一篇他眼中的朱昂。

回首往事,許多朋友已經認識十年了。點拾投資這個公眾號也運營了快6年了。未來,這個公眾號將不僅僅是朱昂,而會凝聚更多小夥伴們的智慧結晶。或許再過10年,沒有人會記得朱昂這個名字,但大家會知道點拾,會從中獲得持續的營養。點拾投資,會再做幾十年。

感覺華寶基金季鵬兄對我的評價,這篇文章也算從別人眼中看到我,看到在大家人生道路上,一起產生的共鳴!

學習、拼搏、進取

——我眼中的朱昂十年

上帝不曾虧欠每一個努力前行的人。他選擇為夢想四處奔走,即使萬般辛苦、不被人理解,也從不遲疑、毫無怨言、逆風前行。作為他的朋友,回顧朱昂這十年走過的路,展望他未來的天地,不由得想起一句尼采的話:“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我認識朱昂是從他在莫尼塔做一名機構銷售開始的,認識他的時候,我也是一名入行幾年的研究員。因為大家年紀相仿、意氣相投,幾次接觸下來,倒也相談甚歡,少不了很多思維碰撞。前幾天,看到朱昂寫他的過去十年經歷,我突然萌發想為他寫點什麼的想法。

記憶深處,我對他有兩個特別突出的印象:

第一個的印象就是從入行至今,他是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和進取。記得以前一位前輩說過:“一個好的銷售是可以一眼就看出來的。一個年輕人眼中的熱情、臉上的朝氣、對做好工作的渴望,這些都是天生的。”我深以為然。當然,這位前輩的點評用在朱昂身上也再恰當不過。這些年他一直是非常忙碌的。

前幾年作為一個賣方銷售,他的路演安排都是緊張繁忙的,而且他一直希望可以把研究所最新最好的信息和研究成果傳遞給買方朋友。在陸家嘴的各棟大樓間,經常可以看到他揹著那標誌性的雙肩包,以及來去匆匆的身影。他這十年的辛苦大概完美的詮釋了這兩句話:“初生牛犢不怕虎。”“不用揚鞭自奮蹄。”有時候早上當看到他昨晚整理的筆記材料的時候,我常常慨嘆:在勤奮面前,很多人還沒有輪到拼天賦,就已經分出了勝負。

今天的朱昂相比十年前,明顯是蒼老了許多,但那份入行就自帶的熱情和朝氣從沒褪色。同時,在他時常緊縮的眉頭當中,增加了幾分沉穩成熟。

我的第二個印象是,朱昂是非常熱愛投資工作,他喜歡和買方朋友探討各種宏觀、市場、行業、投資思路等一切想法的。所以,在工作上,他不僅是一個銷售,還努力想成為一個涉獵廣泛的研究員。他不是一個喜歡賣弄小道消息的賣方,但是你可以在和他的探討中,發現他自己認真的思考和邏輯。

相比賣方銷售的很多同行,朱昂缺少噓寒問暖、家長裡短的內容、甚至很多時候失於圓滑,有時候面對我們的專業質疑,他甚至能爭得面紅耳赤。但是正是他對投資的認真和執著,才往往打動於別人。坦率來講,剛開始的時候,他對股票的理解是青澀的,但是隨著經驗的積累,你會發現他的研究越來越深入,見解也越來越深刻。他經常在認真的做交流、做筆記、寫心得、給研究員和買方朋友們發郵件交流。

很多投資同仁,包括我,往往隨著投資年限的增加、經驗的豐富,將對中國股市的起伏和無奈,演變成了對自己職業的油滑和懈怠,而周遭環境的變化和股市的沉浮並沒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的負面情緒,相反,這一切的不順利更加堅定的他從賣方到買方,從研究到投資的決心。

時至今日,再和朱昂論及投資,我恐怕已經達不到他的專業視野。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一直在投資路上的摸索和進取已經使得他對投資形成了系統性的認識和方法論,而這兩年有幸和國內最一流的買方們的交流更強化了他的這一優勢、他寫的很多文章都值得大家細讀。前些年,朱昂躊躇於幾家賣方機構,箇中辛苦心酸自不用講,而究竟是什麼使得他堅持下來?我想就是這份對投資工作異於常人的熱愛和堅持吧。

對於進入這個行業的新手而言,往往會面臨兩個問題,第一、買賣股票是全世界上比買彩票還容易的低門檻行業,想當然的認為股市賺錢容易,而且沉迷於各種成功經驗的憧憬當中。

第二、希望能從一兩位大師、或者那本書中找到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簡單方法,而問題在於,客觀認識市場掌握規律本身就很難,而客觀認識自己更是難上加難,而別人再優秀的方法脫離了對自己的認識往往也是不對的。更多的時候,我們常常高估了自己,低估了風險。

這兩年,朱昂幾乎是遍訪各路投資高手,視野見解突飛猛進。這幾年,股市系統發生了很深刻的變化,在一群高智商的投資者中,期望互相割韭菜和搞博弈的做法已經越來越難做,更多的依靠購買優質企業、跟隨企業盈利增長的價值投資的方法得到了越來越普遍的認同。

伴隨著更多的MSCI指數和海外資金的入場,A股的估值體系和行業偏好越來越向國際接軌,更加傾向於龍頭和對消費醫療等板塊的傾斜。而隨著註冊制、科創板以及監管的愈發嚴格,中小市值的股票的選股要求也在增加。

經典教科書上說,股票的價格永遠是隨著週期變化,以企業盈利價值為中樞上下波動。但同是優秀的投資人,對於價值和價格也都有不同的認識和方法。不同環境、不同階段、不同股票也有不同的定價體系。

接觸的多了,你會發現成功的投資者也有很多類型:有些人長期忠於消費醫療、有些人善於發現和把握價格和價值的差異所帶來的機會、有些人傾向於高估值高成長的投資方法;同樣的方法,有些人用的成功,也有人用的不理想。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不同定價體系,成熟行業和新興行業的不同定價系統,週期性和消費醫療的不同定價體系。箇中的差別,我主要想說兩點個人的看法:

第一、長期買什麼樣的企業和操盤風格是價值觀,而價值觀的培養和一個人的成長經歷、入行研究的行業以及成功失敗經驗都緊密相關,這不是一個簡單方法論的問題,往往需要投資者在精神深處認識自己

。在投資中,我們沒有人能全面和正確的認識市場、掌握全部的信息。

即使彼此常聚的投資朋友,也會發現對同樣問題存在巨大的價值觀差異。所謂的客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更多是自己眼中的世界,而非世界的真相。每當我想到這裡,我就會對投資職業心生畏懼、對很多決策慎之又慎。明心見性、瞭解自己,不僅要了解自己的長處,更要了解自己的短處。

回顧這些年的自己和身邊朋友的很多經歷,你會發現,很多時候,決定一個基金長期業績的表現的決定時刻,並不是那些年我們表現的特別好,而是我們表現很差的那段時間。如何控制淨值大幅落後往往是價值觀的一種外延表現。所以,必須對自己的能力圈、投資紀律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認識。在朱昂撰寫的很多基金經理介紹中,不約而同都提及這裡。

第二、研究可以是理論學科,而投資必須是實踐活動。一個優秀的投資者,一定不僅是一種好的方法,更是一種長期實踐,並具備好的心態。投資絕對是知易行難,股市中越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就越難踐行。“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要躬行。”什麼“價值投資、低吸高拋、長期投資”這些理論說起來頭頭是道,但做起來就很容易變形。

巴菲特的持倉品種,每個美國老百姓都喜聞樂見;今天追捧的核心資產也不難買,但是為什麼業績千差萬別?如何能把理論上成功的做法落實於實踐當中才是一個基金經理需要長期實踐的問題。投資既不是簡單的線性推導或者複雜的計算機模型,更不是形而上學的算命玄學,大師稱之為藝術;但這門藝術是實踐藝術,不是理論藝術。

此外,長勝將軍是沒有的,這需要我們投資思路要與時俱進,時刻保持對新技術、新事物的好奇心和開放心態,這就是朱昂文章中經常提到的學習能力。

過去十多年,我不知道A股第多少次突破了3000點,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收穫了財富,有些人收穫了經驗,朱兄和我之間收穫了友誼和經歷。如果說今天A股想找一個可以全面評價基金經理的評價者,朱昂無疑是出色的,他多年的付出和辛苦值得他佩戴這份光環。“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作為他的朋友和同行,我寫下如實的體會,願他永不忘入行的初心,可以繼續學習、拼搏,並取得更好成績。共勉之。

華寶基金,基金經理 季鵬

学习、拼搏、进取——我眼中的朱昂十年

點拾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