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可以20年不換燃料,為何潛行紀錄最高才90天?

譚孝生


理論上採用核動力以後,艦艇整個服役壽命期間只需要更換幾次核燃料。現在更先進的核動力艦艇可以全壽命不更換核燃料。這也就使核動力艦艇擁有了遠超常規動力的續航能力。



但是,核潛艇再先進,他也是需要人來操控。核潛艇的續航能力幾乎無限,但是人的續航能力有限。 潛艇內部空間非常狹小,艙室之間佈滿了各種管線儀表,留給官兵們的活動空間非常有限。為了保證水下航行的穩定性,艇員不能隨意在過道內走動,艙室之間的串門更是不被允許的。為了降低噪音,艇員是不能高聲說話的。在潛艇上除了艇長其他人幾乎沒有私人空間。洗澡更是不敢奢望,為了節水,洗臉都很少。


在這種壓抑,枯燥,緊張的環境下,一般人根本呆不了多久,而潛艇兵每次任務週期長達幾個月,心理素質差的人恐怕幾天見不到太陽都會自閉。潛艇兵的伙食還有待遇都不錯,但是這艱苦的環境下,再好的飯菜恐怕都沒有岸上的青菜蘿蔔好吃。每次出任務之前,很多官兵都會寫下遺書。

雖然潛艇有製氧設備,但長時間水下航行,空氣難免沒有水上新鮮。為了堅守崗位,有的官兵直接就睡在戰備倉裡面。像武器倉為了保證安全,氣溫低至零下二三十度,而像輪機倉,則高達40多度。而這種工作條件需要堅持幾個月。 除了艱苦的工作生活條件外,潛艇兵還要時刻防備可能遇到的突發狀況,海底情況非常複雜,潛艇只能依靠聲吶探測目標。美軍的核潛艇就發生過撞上海底山脈的慘烈事故。我們的372號潛艇還遭遇了海底斷崖這樣的緊急情況,最終化險為夷,之前遭遇海底斷崖的外軍潛艇都沒有再浮出水面。



除此之外,潛艇還要防備遭到其他國家飛機,艦艇的追蹤監視,還要完成好自己的任務。水下是暗流湧動,水面一樣危機四伏。 據說,美軍核潛艇當年創造了84天水下戰備巡航的記錄後,艇員基本上都是被抬下來的,我們的官兵在打破美軍記錄後,情況還能好一些,有一部分人還能自己走下來,一部分是被扶著下來的,還有一部分是抬下來的,很多人在事後都接受了很長時間的心理治療。


可見,極限潛航挑戰的是人體的生理和心理極限。


止水興波


簡單點說就是“人不是機器,設備受到了,人受不了”,這裡說的“受不了”不僅是指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另外,也涉及到潛艇的自持力問題,對於核潛艇來說其續航近乎無限,但是艇上空間畢竟有限,能夠攜帶的淡水、食物等生活必須品有一定上限,當這些生活資料耗盡以後,核潛艇也不可能繼續潛航。

▲我國核潛艇完成90晝夜長航,凱旋歸來

潛艇內部是一個高熱、高溼、高噪聲、密閉、狹小的高強度作業空間,遠航期間由於航程遠、潛航時間長,長期的不見天日和惡劣環境下工作,艇員生理和心理上都會承受巨大的負荷。這一點其實很容易理解,雖然潛艇兵都經過專業的訓練,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可能優於常人,但是潛艇長航時的工作環境也遠惡劣於普通環境。

▲當年參與90晝夜遠航的“長征3號”核潛艇

就拿普通人來說,正常生活環境,如果關在家裡十天半個月不讓出門,恐怕也會渾身不適吧,在若是把室內溫度、溼度都調至不適水平,天天不停的搞出些機械噪音,不許開窗,無法欣賞外面的世界,怕不是人都要瘋掉。而在這種環境下,潛艇內部各個崗位上的艇員還要專注、完美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半點馬虎不得。所以對於現代核潛艇來說,長航試驗不僅是考驗各種設備的可靠性,更是考驗艇員的耐力。

▲潛艇遠航前,向403艇裝運生活物資

潛艇長期遠航後對人體心理和生理的影響表現在:1、會產生睡眠障礙,不僅包括失眠,也包括睡眠質量變差。而睡眠質量又會對生理健康造成較大印象,長期失眠會使人生理紊亂,並引發高血壓、高血糖、機體免疫力下降等綜合徵,同時還會嚴重影響艇員的作業水平。以2017年某潛艇部隊長航30天返航後一週的200名艇員為研究對象,發現其睡眠障礙率為39.78%。2、根據國際上的研究,長航潛艇兵患病率高的5種疾病為皮膚病、口腔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普通外科疾病,而這些疾病中的皮膚科疾病發病率最高且易復發,這種伴隨瘙癢的疾病反過來又會嚴重影響睡眠。3、長航艇員還比較容易患上運動系統疾病,其中腰腿痛佔比超過70%,這些疾病在潛艇潮溼、噪聲大、運動空間受限、睡姿不舒服的環境下,更容易加重。

總體來說,潛艇長航90天不僅檢測了裝備的可靠性,更說明了艇員的耐力水平,雖然說如今的核潛艇上的生活、工作條件比當年要好了許多,但是水陸環境之差、密閉空間之苦,仍然是對人類生理、心理極限的挑戰。


裝備空間


核潛艇的核反應堆更換燃料的週期一般都在20年以上,可以說,在20年以內,這艘核潛艇是想跑多遠就能跑多遠,能量是近乎無限的。但是在實際使用中,各大國對自己的核潛艇都有自持力不超過3個月的規定,甚至還有自持力不許超過30天的規定,這主要是因為打仗的主要是人,而不是機器,核潛艇能受得了,人也受不了。

圖為美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他的內部生活保障設施算是核潛艇中比較好的。

核潛艇一半都是長100多米,寬10多米,排水量一般為7000噸以上,其內部一般容納100名左右的艇員,這些人擠在擁擠狹小的潛艇內部空間內,其生活、作戰、作息都要在潛艇內完成,這不僅是對人生理承受能力的挑戰,更是對人心理承受能力的挑戰。一般而言,一艘核潛艇外出作戰,其艇員在艇內的時間不能超過30天,否則人的心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對於作戰的效果非常不利。

圖為我國的潛艇支援艦,有了它,核潛艇的自持力還會有較大的提升。

俄羅斯為了緩解這種不利因素,研發了浮動基地,其實就是一種綜合服務保障的潛艇支援艦,在核潛艇外出之前,就會和浮動基地進行協商,確定會和的海域和時間,然後雙方前後腳出海,為了避免核潛艇被發現,浮動基地在航行中不會同核潛艇通訊,只是必須要按時抵達雙方約定海域,然後再發出約定信號後,核潛艇上浮。

圖為美國海軍“蘭德”級潛艇支援艦。

核潛艇的艇員會進入浮動基地內的食堂享用一頓豐盛的飯菜,浮動基地內的衛生人員會進入潛艇進行打掃和清理,同時還會為潛艇提供燃料、化學品、彈藥的補給,最後潛艇上的艇員在浮動基地內洗個澡後返回到潛艇上,這樣的一套保障下來,核潛艇的外出作戰自持力還能增加不少,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潛艇的自持力能夠達到90天,就是因為有潛艇支援艦的存在。

圖為潛艇內的艇員開展文娛活動,放鬆心態,激勵正能量。

另外,一般的核潛艇上還會進行一些文娛活動,比如艇員聚在一起彈奏樂器、唱歌、合唱等,這樣的文娛活動會對艇員的心理產生正能量,幫助艇員在狹小黑暗的潛艇內快樂的渡過長期的作戰時間。另外,潛艇的自持力有限,也因為衛生健康條件的限制,人的身體一般每個月或者每3個月都要得一次小的疾病,比如有些感冒類的傳染病也會在潛艇內出現,如果不及時靠岸,那麼會在狹小的潛艇內肆意的傳播,對於艇員的身體健康也是非常不利的。

圖為狹小的潛艇內生活作息空間,人在裡面時間過長,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

在美國有個規定,那就是核潛艇內一旦出現傳染性疾病,那麼就馬上派出附近的軍艦前往支援,拉走患病艇員,停止其繼續執行此次任務,並且提前送回到基地進行休整。所以說,核潛艇的戰鬥力發揮從來不是僅僅靠自己就能完成,還需要背後構建的一整套後勤保障系統的支持,因此核潛艇的外出作戰自持力,也是有限的。


海事先鋒


來,你給我住到地窖裡面去90天不出來,天天吃罐頭,看你能堅持幾天???


阿湯哥37450127


核潛艇潛行90天后,當時艙內的官兵的皮膚都已經出現了大面積潰爛,在一個密封的環境裡,空氣不流通,最容易滋生細菌,而且對人體危害很大,所以這是人體生理的極限,而不是潛艇的極限。


南方不冷321


因為潛艇是核燃料沒錯,可是潛艇兵還是大活人,深埋海底九十天應該是心理和生理極限了。。。再拖下去出事故的概率會飆升


相忘江湖3666


核潛艇是大國海軍的重要支撐,它們平時隱藏在無邊的大洋中,一旦發生戰事,就會突然出現,重創敵方艦艇,或者對敵國領土發起核打擊。

理論上講,核潛艇以核反應堆作為動力源,幾乎擁有無限航程,20年的時間都無需更換燃料。而根據核潛艇的任務性質來看,它完全可以“呆在水裡不出來”。但這明顯是不可能的。目前,核潛艇的潛行紀錄是由中國海軍官兵創造的90天。

雖然說核潛艇的機械壽命遠不止幾十天那麼短,但人的“自持力”卻是有限的。一艘核潛艇每次出海,都會攜帶一定量的食物、淡水、藥品等,這些消耗品總有用完的時候,屆時就不得不進行停靠補給。

當然了,不同排水量的核潛艇,其自持力自然也不一樣。前蘇聯曾建造過最大排水量高達4.6萬噸的“颱風級”核潛艇,不僅能裝備更多的洲際導彈,還為船員富餘出更多的生活空間,裡面甚至有桑拿房、棋牌室等娛樂設施。但即便配置如此“豪華”,“颱風級”潛艇在水下的航行時間最多也就達到過45天!

至於其他國家的核潛艇最長潛行時間,法國是67天,美軍是84天。而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海軍403號潛艇,憑藉著官兵們的頑強意志,實現了90天水下潛行的驚人“戰績”,一舉打破美國保持了25年的紀錄,至今無人能超越。

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如今核潛艇內部的生活條件也比原來提升不少,“自持力”也更長。但若無必要,核潛艇的戰備值班時間都會被規定在一個合理區間,各國也不會刻意去爭奪“最大潛行時間”的排名。

一句話,機器受得了,人肯定受不了這麼長時間在水下!


屋頂花園有條狗


人憋不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