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霞隱山莊又稱又稱“陽明書院”、“瀛州道院”,位於浚縣大伾山的呂祖洞南。山門橫額寫“霞隱山莊”,系民國三年蕭亮飛手書。

進山門有石坊一座,小巧玲瓏,保存完好。坊額迎面書“引人入勝”。
另一面寫“到此心清” ,有對聯:“瘦黃穿石竅,古蔓繞松身”;
院內有精雕門樓一座,雕刻圖案依然清晰可見。
門樓下有方型門墩,上雕花鳥走獸。
明弘治十二年,大理學家王陽明送本地名臣王越的靈柩來浚縣安葬時,見此風景秀麗,便在大伾山上講學,由於聽著甚眾,後在此建書院以課諸生。
霞隱山莊古松柏樹眾多,為了更好的保護,多打上了點滴。
院中立有很多古碑,有很多字跡可辨。
但有些字依然不敢認,畢竟上學那會兒都學的是簡體字,比如這中間四個字的最後一個字,像“玉”多一點,到底念什麼還不知道。
大伾山以大佛和摩岩石刻最為有名,而摩岩石刻最為集中的地方就在這霞隱山莊的西崖壁上。
舊地重遊、仞高壁立、直上青雲等等題記遍佈其間,內容豐富,字體蒼勁雋秀。
院內還有藥王廟等道家建築。
順著西崖一路往上可以到達大伾山上的標誌性建築太極宮。
中間會經過張仙洞,裡面住的是張三丰的睡像。
還有一些古建叫不出名字,房頂長滿了青草。
通往山上的西崖,依然是很多崖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