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變“黑龍”?黃龍景區“變黑”原因已找到

黃龍變“黑龍”?黃龍景區“變黑”原因已找到

部分鈣華池乾涸變黑 寇敏芳 攝

世界自然遺產黃龍,因顏色和形狀而得名。黃龍景區以鈣華沉積景觀和水體景觀資源為主體,疊加雪山、森林、峽谷等,構成壯觀的高原世界奇觀。金燦燦的鈣華從五彩池層層疊疊數千米逶迤至山下,宛如一條飛騰而下的黃色巨龍。

乳黃色是黃龍鈣華的“保護色”,但近年來黃龍卻出現了水量減少、鈣華景觀局部退化等現象,部分鈣華池乾涸變黑,如不加以科學保護,黃龍恐變“黑龍”。

黄龙变“黑龙”?黄龙景区“变黑”原因已找到

(資料圖:黃龍景區)

黄龙变“黑龙”?黄龙景区“变黑”原因已找到

(資料圖:黃龍景區)

近日,黃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傳來好消息,通過2年的調查研究,由省地礦局成都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中心負責實施的水循環特徵及景觀保育技術研究項目組找出了黃龍“黑化”的原因。這是黃龍景區首次系統開展水循環研究,將為景觀保育提供依據。

黄龙变“黑龙”?黄龙景区“变黑”原因已找到

部分鈣華池乾涸變黑 寇敏芳 攝

尋找原因:

水涵養減少導致鈣華“黑化”

11月初的黃龍,白雪皚皚,深淺不一的鈣華彩池像梯田一樣層層疊疊,好似童話世界。五彩池是黃龍的核心景觀之一,位於景區的高點,海拔超過3500米,遊客喘著大氣攀爬至此,總會忍不住發出一聲驚歎:“哇,好美!”

在黃龍管理局資源保護與科研處處長彭啟軒看來,美麗的背後卻充滿了隱憂。在景區工作10年,他能清楚感受到黃龍在變“黑”。“從航拍的照片看得更明顯,五彩池大部分是淺藍色的,但是東側彩池群變成灰黑色,好像被咬掉了一塊。”

對於鈣華來說,乳黃色是生命力的象徵,鈣華源水的化學沉積形成鈣華池、鈣華灘地等景觀,水體填覆其中,鈣華彩池由此而成。一旦失水,先是變黑,接著就會沙化,表面被雜草、苔蘚、樹木覆蓋,逐漸消失。

黃龍鈣華變黑退化並非近兩年才有的現象。早在上世紀70年代,科技工作者就對黃龍進行過科學的調查和研究,在黃龍溝兩側發現了早期形成現已退化的鈣華彩池群。

“水是鈣華景觀的核心涵養源。”項目組負責人、省地礦局成都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中心副總工程師孫東說,快速流動的鈣華水流在有迴流、繞流處析出結晶,形成鈣華邊石壩、灘流、瀑布等各類景觀。一旦水流覆蓋的面積收縮,鈣華體就會失去水體的滋養而逐漸降低景觀價值。

要搞清楚鈣華退化的原因,必須系統瞭解景區的水循環系統。雖然研究成果眾多,但還有很多問題了解不夠深入清楚,如水循環系統結構對鈣華彩池的水量影響究竟有多大、核心景區內水均衡狀況如何、地表水與地下水的轉化關係,核心景區水文地質結構情況、水漏失位置及漏失方式、地表水進入地下後的流動狀態等。

“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鈣華水體的沉積能力及起源,我們這次是針對包括地下水在內整個水循環系統,搞清楚驅動黃龍鈣華景觀發育的總水量、不同地段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分量,究竟哪部分水對黃龍景觀的發育做出了積極貢獻。”孫東說,黃龍景區水循環系統是一個多要素協同作用的複雜系統,而且就物理結構本身,也是處在不斷演化中,研究難度較大。

黄龙变“黑龙”?黄龙景区“变黑”原因已找到

楊建 攝

開展研究:

植被太好導致地表水漏失

2018年5月,黃龍國家級地質公園水循環特徵及景觀保育技術研究項目正式啟動。地礦局成都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中心高級工程師劉馨澤來到黃龍,作為項目的技術負責人,他在山裡一住就是半年,踏遍了黃龍景區的每一寸土地,確保每個監測設備的安裝無誤。

黃龍景區從溝口向上遊主要的自然景點共有16處,研究團隊共設置了7 個水循環監測斷面共計30處監測站,並且首次設置了地下水監測站,形成覆蓋全域的降水、地下水、地表水的一體化長期動態監測網。項目組每月需要採集數據3次,監測水位、水量、水質變化,試圖找出水循環的秘密。

黄龙变“黑龙”?黄龙景区“变黑”原因已找到

楊建 攝

研究發現,區內的水循環歸根結底是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化過程,地表水轉化為地下水則是水漏失過程,漏失的關鍵原因在於鈣華的結構改變。這一認識,對黃龍水循環系統和景觀演化變化建立了新的認知體系,謎團逐漸被揭開。

“五彩池的水主要來自上游轉花池泉群,監測數據顯示,轉花池每天約有1萬噸水流出,但進入五彩池的僅有不到5000噸,超過一半的鈣華源水在短短50米的“運輸”途中滲漏。”劉馨澤攤開黃龍五彩池的航拍圖,指著南側的灰黑色彩池說,源水攜帶大量雜質,沉積在彩池內,導致五彩池“變色”。

研究發現,不只是五彩池,黃龍核心景區水循環系統各轉化段地表水漏失嚴重,導致黃龍鈣華景觀水減少、部分鈣華池乾涸。鈣華一旦乾涸,彩池群就容易被植被或風化作用改造,地表水漏失將更嚴重,以此形成惡性循環。在馬蹄海至接仙橋一段,鈣華水全部在地下流動,地表已經被灌木和樹林“佔領”。

對彩池來,良好的植被、失水風化、融凍作用等均是不利的因素,增大了空隙,形成強滲漏點或強滲漏段,若不進行科學保護,會加速彩池退化。

“鈣華恢復並不難。”孫東說,只要有穩定鈣華水補給,發黑的鈣華還能重新找回生命力。下一步,黃龍景區將開展景觀保育技術研究,選擇部分景觀進行試點。彭啟軒說,對黃龍這個世界自然遺產來說,如何開展生態化保育,如何讓植被與鈣華和諧共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