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響水箐村民小組重新用上乾淨的自來水。 黃俊 攝
擰開水龍頭,一股清澈的自來水汩汩而出,濺起晶瑩剔透的水花。看到這一幕,10月13日到雲南省石林縣石林街道螺螄塘村回訪的縣委第四巡察組組長劉雲芬心裡踏實了。她和同事們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今年8月,石林縣委啟動第七輪巡察,派出第四巡察組對石林街道進行全面“體檢”。巡察組挑選了部分村莊進行“巡鄉帶村”。而螺螄塘村作為曾經的“後進村”被列為重點關注範圍。
進駐該村當天,在響水箐村民小組,巡察組人員就看到路邊一戶人家正在辦喜事,人來人往,好不熱鬧。院子的一角,幾位村民正用一盆盆渾濁的水清洗新鮮、嫩綠的蔬菜,準備給客人做飯。
“大姐,怎麼用這渾水洗菜?村裡沒有自來水嗎?”巡察組見狀詢問道。
“水管壞了,也沒人修,都停水2年了。這水是從路星村拉來的,太貴,能省點是點。”
“村幹部不管嗎?”
“他們不管。”
村村通自來水,戶戶飲放心水是縣委縣政府早些年就實施的惠民工程,可不能讓黨的好政策走形變樣,這渾濁的生活用水就是公開的舉報信。“走,再到別家看看。”巡察組挨家挨戶進行走訪摸底,在掌握了大量情況後,決定找小組長楊林興談談。
“你家也住在村裡,也要用水,水管斷了為什麼不更換維修?”巡察組開門見山。
“不是不想修,但好幾戶不交水費,連抽水的電費都是我墊的,哪有錢修水管?不交水費就都別用自來水,各人想各人的辦法……”面對巡察組的詢問,楊林興振振有詞。
原來,受山體滑坡影響,響水箐村民小組於2015年實施整村搬遷,從山腳搬到半山腰。為解決飲水問題,村民小組爭取到上級資金支持,在山腳建設抽水站,接通輸水管道,讓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然而,在沒有經過群眾討論決定的情況下,楊林興便自作主張負責管理且自定水價。部分群眾認為楊林興所定水價過高,拒絕繳納水費。因收繳的水費入不敷出,水管破裂後楊林興不管不問,導致村民不得不到5公里外的路星村拉水。
“喝水問題關乎群眾切身利益,你嫌麻煩,不提請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收支情況也不及時公示,群眾怎麼會買賬?”劉雲芬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癥結,對楊林興進行了嚴肅批評教育,並將響水箐村民小組“三重一大”議事程序不規範、不嚴謹、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反饋給街道黨工委。
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對楊林興進行談話提醒,並責令其作出檢討;派出指導組,幫助響水箐村幹部對村務的醞釀、決策、執行、公開進行了制度細化,並聘請了村務群眾督察員,跟蹤監督村幹部的執行情況。
不久以後,村黨總支主持召開村民大會,村民對水網管護工作進行質詢。
“城裡才2塊多一立方米的水,為什麼我們要收4塊多?”
“我們村人口少,用水總量少。但管網長,道路崎嶇,維護成本高,分攤到每立方米水上的費用自然就高些。”
“都修了些什麼?怎麼都沒看到公示?”
“水管、抽水泵、閘閥,多是損耗型的零件。是我工作上的疏忽,沒有及時公示。票據我都留著呢,回頭就貼出來。”
“面對面”的溝通,讓楊林興紅臉出汗受到了警醒,村民也有了“明白賬”。經全體村民討論決定,水費依然按照每立方米4.5元的標準收取,依據水錶讀數實用實收。抽水站變壓器修理1000元以上的費用由村民小組承擔,1000元以下的由管理人員自付。
癥結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也得到了群眾的認可。拖欠水費的群眾很快就把欠費補齊了,而一週後破裂的水管也修好了,乾淨的自來水又流進了響水箐村。
村民大會召開後,楊林興每週都要到山裡轉一圈,檢查水管是否漏水,抽水泵是否正常運轉,蓄水池的水是否夠用。“目前還沒找到合適的管理人員,水網暫時由我代管。下一步,村‘兩委’準備挑選幾個有意願又有能力的村民和我一起管理、維護,確保群眾喝上潔淨水、放心水。”楊林興表示。(陳雲 李抒璠)
閱讀更多 寧波江北檢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