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癌症發病率與死亡率不斷上升,其中,肺癌一直高居各大癌種之首,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18.4%。
如何從篩查、診斷、監測及預後全程管理?
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羅氏展臺上,全新的“腫瘤診療一體化解決方案”首發,從影響中國公共健康的首要癌種——肺癌入手,包含了肺癌五大血清腫瘤標誌物聯合檢測、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伴隨診斷產品VENTANA PD-L1(SP263)、權威的肺癌EGFR突變檢測、Navify Tumor Board腫瘤多學科會診平臺等等。未來,腫瘤病患將得到更為精準的個體化醫療方案!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首位的癌症。
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其中小細胞肺癌約佔15%,可分為肺腺癌、肺鱗癌和大細胞癌,其惡性程度高且病因複雜,一般在早期即可出現遠處轉移;而非小細胞肺癌約佔肺癌總數的80-85%,包括腺癌、鱗癌和大細胞癌,即使早期手術也有部分出現復發或者轉移,死亡率較高。
中國肺癌人群中肺腺癌佔50.1%,肺鱗癌佔33.4%,其中約50%肺腺癌患者伴有EGFR突變。
鑑於此,及早鑑別肺癌類型對於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至關重要。
目前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的鑑別診斷仍存在諸多挑戰,因此臨床需要尋找更為微創、高靈敏、高特異性的診斷手段。近年來隨著腫瘤標誌物臨床應用研究的深入,包括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細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 21-1)、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和神經特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在內的血清學腫瘤標誌物在肺癌診療中的應用日益廣泛。
羅氏診斷提供目前全球唯一的完整肺癌腫瘤標誌物解決方案,僅需一份血液樣本就能夠完成5種標誌物的聯合檢測,18分鐘即可出檢測結果,為臨床提供更加高效、準確、全面的檢測報告,為優化肺癌患者診療管理提供了保障。
先檢測、後治療,利用伴隨診斷指導靶向治療,是當前肺癌診治的最佳方案。精準的檢測結果對於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患者的篩選起著決定性作用。羅氏診斷VENTANA PD-L1(SP263)檢測試劑盒,可用於檢測肺癌和尿路上皮癌的PD-L1表達,關聯主流的3種免疫治療藥物的用藥檢測,是目前國際上關聯免疫治療藥物最多的伴隨診斷產品,這款檢測有望明年初在中國獲批上市,為中國肺癌患者及診療帶來新希望。
“隨著精準診療時代的到來,臨床和患者對病理檢測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精確、高效、規範的病理診斷至關重要。”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醫務部主任、病理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盛偉琪教授表示,“因此,病理科應加大軟硬件投入力度並推進檢測技術更新。同時病理醫師也有必要深入瞭解創新技術的應用與臨床價值,通過精準檢測綜合分析腫瘤的不同病理類型、基因突變情況、不同分期及患者個人狀況等制定出個體化診療方案,提升治療效果。”
羅氏診斷中國總經理姚國樑透露,隨著羅氏診斷全新腫瘤診療一體化解決方案問世,腫瘤診療得以邁入涵蓋篩查、診斷、監測及預後的全程管理新時代。未來,希望能夠通過進博會這個平臺,為中國腫瘤患者帶來更多全球領先的檢測方式和個體化治療選擇,同時繼續加強與全國各大醫院的合作,幫助提高腫瘤精準治療的水平,造福更多中國患者。
閱讀更多 周到客戶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