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都有自己的季節,你錯過了這個季節,就很難補救與改善了。”
著名文學家蒙田如是說。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的,錯過了孩子快速成長的“季節”,對於孩子往後的人生就很難補救和改善了。
俗話說:“三歲看大。”意思是透過一個三歲兒童的行為舉止便可以感受到這孩子將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句話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花費20年的時間,對上千名0-3歲的嬰幼兒進行跟蹤研究,得出的結論是:
如果以17歲兒童智力發展為成熟智商100%,那麼50%的智力是在4歲前獲得的。
由此可見,0-3歲是孩子成長髮育的黃金時期。同時,0-3歲的孩子還處於特殊的敏感期階段。
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通過對幼兒長期細緻、系統的觀察後,發現幼兒成長有著和動物關鍵期類似的現象。借用“關鍵期”的概念,蒙臺梭利提出了“敏感期”理論。
敏感期:幼兒在某段時間裡,大腦對外界的某種刺激/行為特別敏感,在這段時間內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比較容易,相關的能力發展比較迅速。如果錯過了敏感期,學習起來較為困難,發展比較緩慢。

幼兒敏感期如果沒有經過正確指導或者被錯過,勢必會影響孩子的發展,早期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蒙臺梭利把兒童敏感期劃分為六大類: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細小事物敏感期、動作協調敏感期、社會性行為敏感期。
早期教育針對六大敏感期,進行適當引導,有助於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和身心的健康成長。
語言敏感期
當孩子開始模仿父母的嘴型,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意味著孩子進入了語言敏感期。這個階段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很強,3歲孩子已經可以講簡單的複合句,掌握豐富的詞彙量。
2-3歲的孩子進入語言爆發期,變身小“話癆”,說話慾望強烈,這個時候就需要引導孩子多說話,不斷地鞏固和豐富孩子的詞彙量,提升語言表達的規範性和對語言的理解能力。
愛問幼兒園十分注重孩子語言敏感期的引導,對於處於語言爆發期的孩子,愛問除了在日常課堂上鼓勵孩子回答問題,還創造各種“說話”的機會,例如小主持人,舞臺分享等,在鍛鍊孩子語言能力的同時,進一步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指孩子需要一個有序的環境,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經常表現在對生活習慣、順序性、所有物上,例如:某樣事物必須放在指定的位置;穿衣服必須按順序,不然就要全部脫掉重新穿......
孩子會因為秩序產生自然的快樂,但一旦離開熟悉的環境,就會令孩子無所適從。2-3歲的孩子對於秩序異常敏感,甚至到了執拗的地步。
有些父母可能會對這一時期的孩子有點束手無策,事實上,我們可以抓住這一特殊時期,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在愛問,孩子們的書包、鞋子等都有自己固定擺放的位置,並附以孩子的照片或者名字,給予孩子獨立的空間,尊重孩子的秩序感。
此外,在幼兒園內,有一項每個孩子都要做到的工作——“歸位”。吃完飯的碗、睡完覺的床、玩完的玩具,從哪裡來就要放回哪裡去。通過這樣的整理工作,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感官敏感期
孩子從一出生就藉著感官去感知周圍,認知世界。相信有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經歷,孩子在某一時期總是喜歡抓起東西就往嘴裡放,這是孩子進入感官敏感期的表現。
感知是記憶、思維、想象等高級認知活動的基本,孩子感知能力發展得越充分,記憶儲存的知識經驗就越豐富,思維和想象發展的空間和潛力也就越大,所以孩子的五感訓練非常重要。
愛問幼兒園在課室內配備各色教具也是為了訓練孩子的五感,色卡、味覺瓶、不同質地的物品等,孩子通過使用教具,鍛鍊五感,開發智力。
細小事物敏感期
我們常看見小朋友蹲在地上觀察小昆蟲,這就是細小事物敏感期的表現。細小事物敏感期一般從孩子一歲半開始,一直延續到5、6歲,這一時期,孩子會對一切細小精細的事物著迷。
當孩子試圖從小蟲子、小石頭、小花瓣、碎紙屑等細小事物尋找樂趣時,他的觀察能力也在不斷地得到鍛鍊。同時,長時間地對一樣事物進行觀察,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細心、耐心的品格。
孩子進入“微世界”時,該怎麼做?帶著孩子去探索。愛問一直堅持著“每月一座山”的活動,帶領孩子走進自然。其中一個環節就是自然探索,老師們會帶領小朋友在自然環境中探索,讓孩子盡情地去觀察他感興趣的事物,感受大自然中微觀與宏觀的世界。
動作協調敏感期
動作協調敏感期包含走路和手部動作兩個方面。處於這一敏感期的孩子開始學會控制自己的動作,用大腦來控制肌肉。通過大腦發出指令,肌肉執行動作,不斷反覆,可以讓孩子的動作越來越精細化,同時也刺激大腦的發育。
處於動作協調敏感期的孩子是很樂於行走或者用手抓東西的,這個時候,可以帶著孩子充分運動,讓孩子的肢體動作變得協調。
為了鍛鍊孩子的動作控制,愛問在園區設置了平衡木、階梯等,讓孩子在各種環境下練習走路。
老師還會帶孩子到沙池玩耍,或者讓孩子撕紙張,鍛鍊孩子的手部力量。
社會性行為敏感期
兩歲半的孩子開始不滿足於自己的一方天地,想要融入群體生活。起初孩子只是觀察別人的活動,慢慢地變為主動接觸他人,社交應運而生。
社會性行為的出現,也代表著孩子行為規範、禮貌禮節等需要及時建立。“社會”意味著“個人”需要遵守同樣的規則,在孩子處於社會性行為敏感期時,及時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和日常禮節等,有助於孩子更好的融入“社會”。
愛問混齡的教學環境,孩子的能力存在差異性,在互動交流中,年紀小的可以向年紀大的學習,年紀大的可以幫助年紀小的。每一次共同協作,都會推進孩子間的關係,提升孩子的社交、與人協作的能力。
0-3歲處於敏感期的孩子,需要父母給予足夠的愛與關注。除此之外,還要儘可能的給孩子提供一個能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然而,現在許多家長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而忙於工作,缺乏時間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即使有些家長可以全職在家陪孩子,也會因為缺乏專業知識,無法為孩子提供科學全面的早期教育。
愛問幼兒園,世界因愛問而不同,保護兒童愛問的天性。以快樂童年,彪悍人生為理念,培養能夠站在世界舞臺上的未來領導者,重點培養6大能力:溝通能力,強健的體魄,思維模型與想象力,受挫折能力,持續學習能力,財富能力。高質量的師資團隊,科學的教學體系,完善的教學設備,致力於打造滿足孩子個性發展,科學創新的早教環境。
敏感期給予孩子科學有效的早期教育,孩子的心智水平會有很大的飛躍。就像蒙臺梭利所說的:“經歷敏感期的孩子,其無助身體正受到一種神聖命令的指揮,其小小心靈也受到鼓舞。”家長應當尊重自然對孩子的賦予,避免孩子錯過唯一一次的人生“加速”。
- END
閱讀更多 愛問教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