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我市上下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一舉創成全國文明城市,獲得了彰顯城市綜合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最高榮譽。自此,“文明”成為永城的“金字招牌”,城市面貌、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社會治安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效,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數大幅度提升。
在向全國文明城市邁進的征程中,我市將城市建設和社會進步、文明創建與經濟發展統籌推進,持續改善市容市貌、完善城市管理、培育文明風尚,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環境,讓市民有更多獲得感,為市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No.1
基礎設施持續完善
基礎設施是城市的“筋骨”,我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後,著重於“強筋骨”。

眼下,漫步永城大街小巷、公園、廣場,記者看到,城區道路四通八達、平整乾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隨處可見,休閒健身設施日益健全,綠草、花卉和造型各異的植被讓人賞心悅目……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我市市容市貌也在不斷改善。

此外,公共設施是城市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基礎。公共設施能否正常發揮作用,反映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功以來,我市持續鞏固創建成果,在部分公園、廣場安裝了公共直飲水機,為市民在戶外飲水提供方便;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自行車紛紛上線,為市民出行帶來更多便利……一件件實在事、惠民事讓市民的幸福指數持續提升。
“我市全國文明城創建成果非常顯著,創城確實給市民帶來了實惠。現在城區街道整潔了,路面也修整了,廣場、遊園隨處可見,市民休閒娛樂有了更多去處,在城區生活感覺暖意融融,希望有關部門繼續加大監管力度,鞏固‘創文’成果,讓‘創文’惠及更多市民。”採訪中,帶著孩子在雙擁公園遊玩的市民楊靜說。
No.2
文明服務在身邊
“您好,請走斑馬線。”“您好,前面是紅燈,禁止通行,請停車等待。”近日,記者在文化路與東方大道交叉口看到,交通志願者們正在指揮交通,一個個“紅馬甲”形成一道流動風景線。他們每天早上6點上崗,不畏嚴寒酷暑,堅守崗位,維持著城區道路交通。
“我值文明崗三年多了,幫助市民解決過各種各樣的麻煩事,有時為市民指引方向,有時攙扶行動不便的老人過馬路。”志願者張慧告訴記者,他們不僅要疏導道路交通,解決市民出行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有時還要打掃街道衛生,保持道路整潔。
文明服務無處不在。去年,我市公交車又開啟了掃碼支付功能。公交車掃碼支付以其高效、快速、便捷的支付體驗,被越來越多的市民知曉、使用,公交部門提升公交服務質量的同時,也讓廣大市民公交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No.3
文明出行在路上
11月3日,記者在中原路與光明路交叉口看到,此路段是學生上學、放學常走路段,當學生經過斑馬線時,機動車駕駛員紛紛停車讓行。禮讓行人的一幕,彰顯出機動車駕駛員的文明素養。隨後,記者在東方大道和演集路交叉口也看到機動車駕駛員禮讓行人的暖心場景。
此外,紅綠燈路口文明出行也是體現文明城市的重要窗口。在城區多個紅綠燈路口,記者看到,當紅燈亮起,市民紛紛自覺等待,文明又安全。“目前,大部分市民都能自覺按照交通規則出行,市民的文明素質有了很大提升。”採訪中,民警汪峰告訴記者。
乘坐公交車時,記者還發現,只要遇見老人或者孕婦乘車,總會有不少人主動為其讓座。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卻體現出市民出行的文明程度。
在城區逛了一圈,記者觀察到,市民文明出行的習慣正在養成,逆行、闖紅燈等不文明行為明顯減少,文明的種子已經根植在市民心中,“文明城市大家創、文明成果人人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No.4
部分問題待改進
隨著“創文”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市從城市的“面子”到城市的“裡子”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一系列變化展示出“創文”帶給市民的溫暖。但在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階段,我市還存在一些問題。
在漢文化廣場、沱南生態廣場、雙擁公園等地,記者發現,市民有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講不文明用語的現象;在明令禁止吸菸的公共場合,一些市民仍然“吞雲吐霧”。同時,記者還發現部分背街小巷空閒地未得到整改。此外,居民小區、農貿市場及城區比較隱蔽的角落還存在衛生死角等問題。
另一方面,公共交通秩序也有待進一步規範。在東方大道與中原路交叉口的紅綠燈處,部分市民有闖紅燈、逆行等不文明現象;在文化路北段,記者看到,非機動車道上有機動車亂停、亂放現象。
文明,浸潤著一座城市的人文氣蘊,衡量著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作為全國文明城市的一分子,市民的一言一行都體現出這座城市的文化涵養。全國文明城市這張名片,標註的不是“一時文明”,更不是“表面文明”,而是建立在完善制度和公民素養上的長期文明。“創文”永遠在路上,只有耐心培育長效機制,才能創成真正屬於我們每個人的幸福之城。
閱讀更多 永城幸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