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將進酒》賞析

將 進 酒

李 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幕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企樽空對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全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萃夫子,丹郵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鑲玉不足黃,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的。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賞析】

李白是盛唐時期最著名的浪漫主義詩入。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詩題,屬《鼓吹曲・饒歌》。題目意思即為“勸酒歌”。本詩約作於離開輸林“賜金放還”後天寶十ー年(752)。李白當時與友人岑勳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邱的穎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酒。李白通過自身的遭遇,對社會的黑暗,人生的得失,小人當道,聖賢寂寞,深有感觸。於是對酒當歌,抒發自己的感受和懷才不遇的憤波。

詩歌開篇兩組排句,抒發了人生易逝的感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回”。黃河源遠流長,從西北高原奔騰而下,如從天而降,奔流不息,東走大海。作者借所見所想起興,語帶誇張,描繪出一派壯闊氣勢。但詩人飲酒當歌,其意不在寫景,而在藉以抒發感慨。所以,接下來就是“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早上青絲如雲,到傍晚已是白髮如雪,就是高堂明鏡也悲嘆人生易老。作者採用擬人和誇張的手法,極狀人生之短暫,生命之渺小。這兩組排句,前興後詠,興中含詠,語意鮮明。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兩句一個逆浪迴轉,由“悲”翻作“歡”。在李白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酒樽空對明月,就是“飲三百杯”,也要“杯莫停”。表現出一種“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的豁達胸懷。“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句足以讓讀者透過進酒狂飲的表象,而認識詩人深藏其中的一種懷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內在本質。難怪詩人在《行路難》中高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充滿著衰壯之氣和放達之情。接著,詩歌連用四個短句:“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英停。”直呼二友之名,詩人狂放之態躍然紙上。短句扣題,描寫生動,且使節奏富於變化。詩人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宴筵趨於高潮,賓客興趣盎然。只“進酒”並未表達內心感慨,還要“歌一曲”,以訴衷腸。下面八句應是詩中之歌了。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鐘鼓僎玉”指富貴生活。鳴鐘鼎食,餐金饌玉,亦何足貴,只願求得長年累月沉醉在酒宴當中。詩歌至此,詩人飲酒至“醉”的神態由狂放轉而為憤激。既而言道:從古到今,凡是有德行有才能的人,都不為世所用,唯獨善飲長醉的人オ留名身後。李白自為有用之オ,曾以管仲、諸葛自許,本可為卿做相。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終是不為世用,只好沉浸於酒宴之中,以酒澆愁來驅散寂寞。接著作者又以陳王曹植為例盛讚他“歸來宴平樂,買酒鬥十千”,盡情地嬉笑取樂的豪放氣度。曹植文オ蓋世,卻有志難酬,李白也有同樣道際。詩人從對曹植的深切同情中而抒發自己的不平之氣。薩大發酒興,“主人何為言少錢”,照應“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後一番豪言壯語:即使千金散盡,也當不惜將名貴寶物“五花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與爾同銷萬古愁”,結尾照應開頭之“悲”,使詩歌渾然一體“萬古愁”意蘊深沉,再次顯示詩人奔湧的感情激流和豪放的胸襟。

《將進酒》在漢樂府舊題中言短句少,只敘寫酒宴遊樂。李自借題發揮,不僅開拓和深化了詩的內涵,詩體也作了初底改造,成了以七言為主,面以三、五、十言“破”之的雜言體,極盡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節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

全詩篇幅不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詩情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氣勢汪洋態球,是李白浪漫主義詩歌的傑作之一。如“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把詩人放達不羈的個性與借酒銷愁的行為,自然、真實地統一起來,帶有濃厚的浪漫色彩。“黃河之水天上來”、“朝如青絲暮成雪”,充分運用興比、誇張的手法,想象豐富而大膽,具有撼人的藝術力量。詩中多用鉅額數目數,表現一種豪壯氣勢,顯示詩人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沈德潛《說詩降語》道:“想落天外,局自變化,大江無風,濤浪自湧、白雲卷舒,從風變滅。”此篇足以當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