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立冬

二十四節氣—立冬


立冬

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此時,地球位於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二十四節氣—立冬


立冬

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

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滿前村。

二十四節氣—立冬

立冬氣候

隨著冷空氣的加強,氣溫下降的趨勢加快。北方的降溫,人們習以為常。從10月下旬開始,先後供暖,而對於此時處在深秋“小陽春”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人們,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5℃。綿雨已結束,如果遇到強冷空氣迅速南下,有時不到一天時間,降溫可接近8-10℃,甚至更多。

11月的北方,隨著冷空氣的前鋒移出本地,鋒後的冷空氣團開始向暖的方面變性,如果沒有後續的冷空氣補充,幾天之後,溫度雖回升了,空氣質量卻逐漸變壞。特別是大城市,大氣中積累的水汽和汙染微粒結合凝結後,形成煙霧或是濃霧,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和交通運行。

二十四節氣—立冬

立冬習俗

立冬有吃水餃的風俗。立冬時,包餃子,還要蘸醋加蒜泥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

二十四節氣—立冬

提醒

從立冬開始,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以增加肌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立冬時節的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二十四節氣—立冬

二十四節氣—立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