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風塵雨雪,一河漫長的歲月,她始終柔韌、晴朗。
百里人生沉澱無數智慧,她是最賢的妻,她是最才的女。
她就是楊絳先生。
她曾說:“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
想的太多,人會感到無聊和空虛;
而讀書,則會讓讓人變得充實而富足。

楊絳在一篇《讀書苦樂》裡說:
“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傑出的人家裡去串門,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
翻開書面就闖入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對質。
不問我們拜見的主人住在國內國外,不問他屬於現代古代,不問他屬於什麼專業,不問他講正經大道理或聊天說笑,都可以挨近前去聽個足夠。
我們可以恭恭敬敬旁聽孔門弟子追述夫子遺言,也不妨淘氣地笑問:言必稱‘亦曰仁義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們同一時代,會不會是一位馬列主義老先生呀?
我們可以在蘇格拉底臨刑前守在他身邊,聽他和一位朋友談話;也可以聽斯多葛派匹克悌忒斯的《金玉良言》思考懷疑。”
對於愛好讀書的人,讀書的極大樂處就在於此:可以追求完全的精神享受。
通過文字所傳達出的那個完全自由的精神世界,這是書以外很難得的。
《華盛頓郵報》的編輯們,為人生1-100歲各個年齡段挑選出了100本最合適的書。通過這份書單,我們可以瞭解國外讀者的書單,挑選適合自己的英文書籍,並回顧人生中在某個特定時期影響過自己的那些書。
你還記得,曾給過你影響,讓你徹夜不眠,愛不釋手的那本書嗎?
1歲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好餓的毛毛蟲》
By Eric Carle
“Welcome to the world! It's a good time to start learning numbers, days of the week and the helpful fact that too much food will give you a tummy ache.
歡迎來到這個世界!這是學習數字和星期概念的好時機,而且從這本書裡你還能得到一個重要的常識:吃太多會胃痛。”
這隻毛毛蟲被譯成四十七種文字出版,大小開本世界發行量超過3000萬冊,可以說是全球最火的繪本之一了。
2歲
Llama Llama Red Pajama
《愛撒嬌的小羊駝》
By Anna Dewdney
“Your parents might not come the moment you call them, but they will come. And now is as good a time as any to start learning patience.
你哭鬧吼叫父母的時候,他們也許不會來,但是他們總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現在正是學習耐心的好時機。”
Llama Llama 系列在美國是家喻戶曉的童書繪本。
3歲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野獸國》
By Maurice Sendak
“You will act like a monster sometimes, but you can always go home again.
你有時會表現得像個野獸,但你總是可以回家。”
在“野獸國”裡,我們能讀到自己的童年,被放大了的童年。
借用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翻譯家彭懿老師的話:“若只允許我們推薦一本圖畫書給你看,那麼就是非它莫屬了。它是一本大書,是圖畫書的金字塔。迄今為止,還沒有一本圖畫書能夠超越它。”
4歲
Charlie Parker Played Be Bop
By Chris Raschka
“It's never too early to start appreciating a good improv riff.
欣賞即興爵士樂,永遠不嫌早。”
5歲
The Giving Tree
《愛心樹》
By Shel Silverstein
“Books can make you cry; trees deserve to be loved; and selfish little boys, if enabled, will grow into selfish old men.
這本書會讓你哭泣。愛心樹值得被愛,而自私的小男孩,會成長為自私的老人。”
6歲
Ramona the Pest
《搗蛋鬼雷夢拉》
By Beverly Cleary
illustrated by Jacqueline Rogers
“It's not your fault. Older siblings are the worst.
這不是你的錯。哥哥姐姐們是最壞的。”
7歲
The Complete Calvin and Hobbes
《卡爾文與霍布斯》
By Bill Watterson
有人說,要欣賞美式幽默,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要看《史努比》(Snoopy),九十年代以後要看《卡爾文與霍布斯虎》。漫畫描述了勇於冒險的6歲早熟男孩卡爾文和他的布老虎霍布斯的幽默滑稽故事,充滿了對現實及哲學問題的睿智思考。
8歲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By J.K. Rowling
“Enjoy your first brush with binge reading on an adventure you'll never forget.
享受你的第一次瘋狂的閱讀,你永遠不會忘記。”
一切的故事都從九又四分之三站臺開始,霍格沃茲、分院帽、魁地奇、伏地魔、攝魂怪......這場魔法世界的冒險關乎勇氣、友誼、成長,還有愛。
9歲
Tales of a Fourth Grade Nothing
《四年級的無聊事》
By Judy Blume
Hang in there. Younger siblings are the worst.
堅持下去,弟弟妹妹是最壞的。
10歲
Smile
《微笑》
By Raina Telgemeier
主人公Callie熱愛戲劇,但她歌唱得很糟糕。她將自己對戲劇的熱情全然投注到佈景中去,夢想設計出像百老匯那樣的佈景。但在一個小小的中學,那種夢想如何實現?
11歲
Ghost
《槍聲下的飛毛鬼》
By Jason Reynolds
“Not all childhoods are idyllic and not all parents are good, but if you look, you'll find people to help you reach your potential.
不是所有的童年都是田園詩般的,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好人,但如果你去看,你會發現有人能激發你的潛能。”
阿鬼以有如閃電的速度跑著,為了逃離酗酒父親的失控家暴,校園同學霸凌嘲笑,以及他心中那股莫名的怒火,他只能四名向前衝。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了一名田徑隊教練,對他說:你不可能跑開自己,但你可以跑向你想成為的那個人。生命從此有了翻轉的奇蹟......
12歲
Roll of Thunder, Hear My Cry
《黑色棉花糖》
By Raina Telgemeier
“The terrible legacy of racism touches everyone and benefits no one.
種族主義的可怕遺產影響到每一個人,而且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這本探討種族歧視的小說對很多黑人作家起到了很深遠的影響。
13歲
I Am Malala
《我是馬拉拉》
By Malala Yousafzai
《我是馬拉拉》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優素福扎伊的自傳, 是一個關於勇氣和夢想的故事。
當巴基斯坦反政府遊擊組織塔利班控制了史瓦特這個小村莊時,一個女孩挺身而出。馬拉拉·優素福扎伊拒絕沉默,併為她具有受教育的權利而奮戰。
2012年15歲的她,在從學校返家的途中,遭到塔利班以槍支直接射擊頭部,生命一度垂危。不過,馬拉拉卻奇蹟似地生還、康復,本書講述了這個不平凡的歷程。
14歲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壁花少年》
By Stephen Chbosky
There are people who forget what it's like to be 16 when they turn 17.
有人到了17歲就忘記了自己16歲的模樣。
15歲
The Hate U Give
《黑暗中的星光》
By Angie Thomas
“Being true to yourself may cost you friends. It's worth it.
做真實的自己可能會讓你失去朋友,但值得。”
美國著名書評雜誌《科克斯書評》評論道:“這部小說有著平穩流暢卻又充滿力量的行文、精心雕琢的人物形象和現實主義的動態關係,主人公思妲爾那自然而堅定的聲音,將會讓讀者支持她,併為她的朋友和家人敞開心扉。這是一個舉足輕重、必不可少的故事。”
16歲
Jane Eyre
《簡愛》
By Charlotte Brontë
Reader, you are not alone.
讀者們,你並不孤單。
17歲
Once Upon a River
《逝水》
By Bonnie Jo Campbell
18歲
A Gate at the Stairs
《門在樓梯口》
By Lorrie Moore
“There are many important lessons to learn in college, not all of them from books.
在大學裡有很多重要的課程要學,但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從書本上學到。”
《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自卡佛以來最好的美國作家之一,洛麗·摩爾是一個可怕的天才。”——朱利安·巴恩斯
《門在樓梯上》是洛麗·摩爾於200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小說透過女主人公塔西·柯爾津的眼睛,敘述了她二十歲這一年的遭遇,反映了青春的迷茫、困頓和躁動。
19歲
The Handmaid's Tale
《使女的故事》
By Margaret Atwood
(美劇:《使女的故事》)
奧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國的一名使女。她是這個國家中為數不多能夠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沒有後代的指揮官家庭,幫助他們生育子嗣。
和這個國家裡的其他女性一樣,她沒有行動的自由,被剝奪了財產、工作和閱讀的權利。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使女們每天只被允許結伴外出一次購物,她們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眼目”的監視。更糟糕的是,在這個瘋狂的世界裡,人類不僅要面對生態惡化、經濟危機等問題,還陷入了相互敵視、等級分化和肆意殺戮的混亂局面。
女性並非這場浩劫中唯一被壓迫的對象,每個人都是這個看似荒誕的世界裡的受害者。
20歲
The Brief Wondrous Life of Oscar Wao
《奧斯卡·瓦奧短暫而奇妙的一生》
By Junot Díaz
“拉美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無處不在”
21歲
The Sun Also Rises
《太陽照常升起》
By Ernest Hemingway
“You're old enough to drink and carouse with your friends. Isn't it pretty to think so?
你已經長大到可以和朋友們一起痛飲狂歡了。光想想就很美好。”
這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作者籍此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並以此書開創了海明威式的獨特文風。
“《太陽照常升起》透著小資產階級的道德,小說揭示了這樣一個世界:人們總是追求自己的歡愉,雖然他們的實際作為並不能為自己帶來多少樂子。對於一些有社交恐懼的讀者,這本書始終是滿足偷窺癖的上選。在《太陽照常升起》的世界裡,穩定、忠誠、平凡,這些價值觀彷彿來自一個清教國度的老古董,遙遠而陌生。”
22歲
Democracy in America
《論美國的民主》
By Alexis de Tocqueville
“To truly understand the country we live in, sometimes you have to see it through the eyes of a 19th-century Frenchman.
想要真正瞭解美國,有時你必須從這個 19 世紀法國人的角度去看。”
無論你是否喜歡民主,你都不應該忽視這本書。
23歲
The Autobiography of Malcolm X
《馬爾克姆·X自傳》
eBy Malcolm X and Alex Haley
馬爾科姆·X是美國民權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國伊斯蘭教教士、人權活動家。他呼籲黑人權利,控訴白人罪行,反對者控訴他散播種族主義和暴力,肯定者則把他與馬丁·路德·金相併列。39歲遭暗殺身亡。此書由馬爾科姆·艾克斯口述,Alex Haley執筆,於他死後才出版。
2003年,美國《圖書》雜誌評選“改變美國的20本書”,《馬爾科姆·X自傳》位列其中。
24歲
Atlas Shrugged
《阿特拉斯聳聳肩》
By Ayn Rand
安·蘭德是美國文學史上最具爭議的作家之一,她提倡自私的美德,公開為資本家辯護,而且毫不掩飾她對龐大政府的憎惡。《阿特拉斯聳聳肩》在美國的銷售已達千萬,被稱為“自私聖經”。
安•蘭德推崇理性,認為人的最高美德便是理性;她不顧傳統輿論的偏見,力倡個人主義,認為不能使個人利益得到最大伸張的社會,就不是理想社會。她的客觀主義哲學自20世紀50年代起風靡美國,影響了幾代美國人,她本人也成為美國青年崇拜的偶像。
25歲
Capture the Castle
《我的秘密城堡》
By Dodie Smith
被J. K. 羅琳譽為“最有魅力的作品”
《我的秘密城堡》是多迪.史密斯的處女作,寫成於1948年。她不僅是英國家喻戶曉的作家,也是好萊塢獨具魅力的編劇,最著名的作品要數迪斯尼的《101斑點狗》。
本書榮登2003年BBC評選的“一百本英國人最喜愛的圖書榜”,以及衛報選出的“一生必讀的一千本書”,可見該書是陪伴幾代英國人成長的讀物。
26歲
Americanah
《美國佬》
By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 grandest ambitions may spur us toward far-flung places - and heartbreaking disasters - but ultimately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雄心壯志可能會驅使我們走向遙遠的地方,但也有可能導致令人心碎的災難。”
27歲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By Stephen R. Covey
(成功學大師)
“It's time to decide whether you're a self-help book person. Because a better you is just a page-turn away.
檢驗你是不是自我提升、流行心理學等自助類書籍受眾的時候了。”
這本書幾乎覆蓋所有美國成年人,它是美國成年人中最具影響力的書。
28歲
Sister Outsider
《圈外姐妹》
By Audre Lorde
To truly understand oppression - including a host of destructive -isms - try walking in the shoes of this pioneer of intersectionality.
要真正理解壓迫,包括許多破壞性的主義,試著站在這個交叉領域先驅的立場上思考。
這個系列被認為是洛德最具影響力的非小說散文作品的經典卷,對當代女權主義理論的發展產生了突破性的影響。
29歲
In Defense of Food
《為食物辯護》
By Michael Pollan
假如真正的食物要站出來替自己辯護,那麼它們要反抗的對象,一個正是食品產業,另一個則是營養科學。
邁克爾·波倫通過對東西方傳統飲食的研究,為真正的科學飲食建言,並提出了二十三條關於個人飲食規則的建議,不僅有益於身體健康,也有助於使人獲得更大的口腹之樂。畢竟,吃是一件身心愉悅的事。
30歲
The Joy of Sex
《性愛聖經》
By Alex Comfort
及時行樂!
除《聖經》外美國最容易被偷的書。
31歲
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
《掌握法國菜的烹飪藝術》
By Julia Child, Louisette Bertholle and Simone Beck
(電影:《朱莉與茱莉婭》)
32歲
The Grapes of Wrath
《憤怒的葡萄》
By John Steinbeck
“This high school English-class staple is even more devastating when rea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parent - or anyone old enough to be one
.當你成為父母或者已經成為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成人時,再次看這本高中必讀書,它仍會帶給你震撼與力量。”
斯坦貝克(1902-1968),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憤怒的葡萄》是他的代表作。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經濟恐慌期間,大批農民破產逃荒,作家曾跟隨俄克拉何馬州的農民一路流浪到加利福尼亞,沿途所見使他震驚不已,“五千戶人家即將餓死,情勢尖銳緊迫。“他以寫實的筆觸,在書中詳盡透徹地展現了美國曆史上那一段令人無法忘懷的特殊時期。
作品一問世便引起當時各州權貴階層的恐慌,許多州禁止小說發行,甚至有一本名為《快樂的葡萄》的小說出版以示針鋒相對。這一切都無法改變《憤怒的葡萄》的巨大影響,時至今日,它仍在美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
33歲
Becoming a Man: Half a Life Story
《成人之道:半生記事》
By Paul Monette
“Society may try to force you into a mold. You don't have to comply.
社會可能會試圖強迫你進入一個模子,但你不必服從。”
保羅·蘭德里·莫奈是一位美國作家、詩人、電影劇作家。保羅·莫奈一生致力於消除對同性戀者偏見的活動,他把與同性伴侶一起與艾滋病抗爭的經歷著撰成書,讓公眾對艾滋病及患病人群的有了更為公正的認識 。
1992年,他的自傳《成人之道:半生紀事》出版,該書記述了他在1974年遇到羅傑之前作為一個同性戀者艱辛的成長經歷,該書獲1992年度美國國家書卷獎。
34歲
Beloved
《寵兒》
By Toni Morrison
“The legacy of slavery still haunts this nation.
奴隸制的遺風仍在這個國家揮之不去。”
35歲
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By Adele Faber and Elaine Mazlish
Tip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children also come in handy when dealing with adults who act like them.
與孩子交流的技巧在與表現得像孩子的成年人打交道時也很有用。
近30年來家長們的“育兒寶典”,全美銷售量超過300萬冊,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
36歲
Life Among the Savages
By Shirley Jackson
37歲
The Joy Luck Club
《喜福會》
By Amy Tan
“Your mother has stories to tell and insights to share, though you might not be ready to hear them until you're grown up.
你的母親有故事要講,有見解要分享,儘管你可能還沒有準備好去聽。”
《喜福會》是1989年美國四大暢銷書之一,多次獲獎並拍成電影。小說描寫解放前夕從中國大陸移居美國的四位女性的生活波折,以及她們與美國出生的女兒之間的心理隔膜、感情衝撞、愛愛怨怨,令人感慨萬千。
38歲
The Sportswriter
《體育記者》
By Richard Ford
“There is a lost and sad, yet somehow hopeful, dude lurking inside every man.
每個男人心裡都有一個憂鬱悲傷但又充滿希望的花花公子。”
39歲
What Alice Forgot
《失憶的愛麗絲》
By Liane Moriarty
“Is this where you really want to be in life? Because it's not too late to do things differently.
這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嗎?現在改變還為時不晚。”
故事發生在澳大利亞的悉尼。Alice在一次健身的時候摔了一跤,傷著了腦袋,當她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遇到的情況簡直像那麼漫遊仙境的那個Alice一樣神奇,簡直只能用匪夷所思來形容:在她的記憶裡,自己只有29歲,樂觀簡單,素面朝天,婚姻幸福,住在一所溫馨的、依然需要整飭的房子, 正滿懷希望期待著第一個孩子的出生。但事實上生活的真相比童話裡Alice所面對的仙境更令人驚訝,更加荒誕,她丟失了整整十年的記憶!
40歲
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潛水鐘與蝴蝶》
By Jean-Dominique Bauby
(電影:《潛水鐘與蝴蝶》)
“Life is fleeting and unpredictable. Accomplish your goals while you still can, obstacles be damned.
生命轉瞬即逝,不可預知。趁你還能完成你的目標,行動吧。”
作者讓-多米尼克·鮑比是著名的時尚雜誌《ELLE》的主編,兩個孩子的父親。1995年12月8日,原本是非常普通的一天,他還清楚地記得那天他去了哪裡,做了什麼,車上放著披頭士的歌……然後突發中風,昏迷二十天,醒來後身患“閉鎖症候群”,全身癱瘓,只有左眼能夠眨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用左眼眼皮“寫”下了這麼一本薄薄的散文集。
41歲
Rabbit, Run
《兔子,跑吧》
By John Updike
“兔子四部曲”四部曲第一部:歷時三十年寫就,四部小說緊密貫通,似一氣呵成,每一部又可單獨成篇,共塑造了約一百五十個大小不等的鮮活人物,成為全面展示美國中產階級生活圖景、深刻探索美國中產階級靈魂現狀和救贖的史詩性鉅著。
42歲
The Woman Upstairs
《樓上的女人》
By Claire Messud
When everyone expects you to act like a cheerful and invisible old maid, get angry.
當每個人都希望你表現得像個快樂的隱形老處女時,馬上朝他們發火。
43歲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他們眼望上蒼》
By Zora Neale Hurston
“Folks don't do nothin down dere but make money and fun and folishness.
人們不隨便做事,除了賺錢、製造樂趣和變笨。”
赫斯頓出身黑人城鎮伊頓維爾,飽受種族問題的她寫下了《他們眼望上蒼》,這是本備受爭議的書,但不能否認的是這本書是當時為數不多主張女性獨立和擺脫束縛的小說。
44歲
The Goldfinch
《金翅雀》
By Donna Tartt
“The images of love we start with never leave us.
愛最初的樣子從未離開過我們。”
《金翅雀》由美國著名女作家唐娜•塔特耗費十餘年時間創作,一部會讓你挑燈夜讀、推薦給所有朋友的偉大小說。
45歲
Where'd You Go, Bernadette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
By Maria Semple
“When it comes to midlife crises, go big or go home.
說到中年危機,要麼搞大,要麼回家。”
“如果今夏你沒時間度假,那麼認真看看森普爾這本好玩的書,感受一下其中混雜的家庭失序、過火的親子關係以及心理問題的解決等內容,也許能讓你在歡樂中暫時忘記疲憊和忙碌。你會發現,在有些陰暗卻又有趣而充滿人性的字裡行間,你已經被那個伯納黛特,你要去哪深深吸引。” ——塔尼亞·詹森 《洛杉磯秘報》
46歲
Salvage the Bones
《拾骨》
By Jesmyn Ward
“Sometimes the only thing you can do is cling to those you love and wait out the storm.
有時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緊緊抓住你愛的人,等待暴風雨過去。”
《拾骨》以一家人躲避颶風的十二天為敘事框架,結局極具戲劇張力。在這個缺少關愛的家庭裡,孩子們相互照顧、彼此保護,一家人勇敢地迎接明天的到來。小說描繪了家庭之愛、對抗所有困境的團結之力,同時又用哀傷的筆調勾勒了貧瘠鄉村的景象——...
47歲
Stretching
《拉伸:最好的運動》
By Bob Anderson
“As if you need a reminder, you're not 25 anymore. Treat your body accordingly.
你已經不是 25 歲,不要用 25 歲時的方式對待你的身體。”
48歲
Bossypants
By Tina Fey
“You're juggling a lot. You've earned a good laugh from a celebrity who doesn't pretend to be picture-perfect.
打開這本書,一位不假裝完美的名人會讓你笑到肚子痛。”
喜劇自傳,從2011年書一問世就蟬聯 The 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 list五週之久。
49歲
Walden
《瓦爾登湖》
By Henry David Thoreau
“Living a life of quiet desperation, you're ready to hear Thoreau's inspiring advice.
過著平靜絕望的生活,你已經準備好聆聽梭羅鼓舞人心的建議了。”
50歲
Fifty Shades of Grey
《五十度灰》
By EL James
(電影:《五十度灰》)
“Spice things up - or at least enjoy a good laugh.
增添情趣——或者至少享受一次開懷大笑。”
- 未完待續-
閱讀更多 看純英文電影學英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