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移民,“顶级流量”背后的饭圈女孩

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的新身份,深圳再一次火了。

当然,因为对岸当前所经历的混乱,深圳作为“好孩子”的代表,自然更显得对比鲜明。

不知从什么时候,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线城市名单“北上广”变成了“北上广深”,而又渐渐变成了“北上深”,暂且不论广州的没落,我们今来谈谈深圳的崛起,这个顶级流量背后的饭圈女孩——移民。

深圳原是广东省宝安县一个紧邻香港的小镇,也是宝安县县治所在地,1979年1月,撤销宝安县,设立深圳市。1980年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从此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也开始一个长达近四十年的经济增长奇迹。

特区身份当然能解释一部分的原因,但是这显然不是故事的全部。看看现在的厦门、珠海,算是差强人意,而汕头,谁还记得汕头也曾经是最早开放的特区之一呢?

地理位置紧挨香港,最早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窗口?听上去有道理,但是如今深圳的科技创新能力早已经远远把深圳甩在后面。这里聚集了包括华为、中兴、大疆、比亚迪、腾讯等等一大批代表中国技术前沿的新兴公司。

当人们谈起一线城市时,最明显的指标就是GDP和人口规模。今年2月3日,深圳统计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市生产总值为24221.98亿元人民币,位居亚洲前五,超越了香港。

至于人口规模,我们先来看两张图表,这两张图表展示了深圳这些年来人口规模的增长轨迹。

图一 :深圳常住人口的情况(单位:万人)

深圳移民,“顶级流量”背后的饭圈女孩


图二 深圳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增长情况(单位:万人)

深圳移民,“顶级流量”背后的饭圈女孩

可以看到,深圳人口增长有两个重要时期。第一个人口增长高峰出现在1984年前后,这是深圳特区从无到有创建的过程;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期在1992年前后,邓小平南巡讲话奠定了深圳改革开放先锋的地位。

一个小小的渔村,在建立特区时人口不足三万,到现在突破两千万,靠的就是移民。在英国,见面打破尴尬气氛的最常用话题是天气,而在深圳,这句话是“你是哪里人”。不用担心你的粤语不够好,在深圳普通话才是官方语言。

全国各地的移民共同塑造了深圳独有的移民城市气质。“深圳不排外,没有鄙视链,大家都很平等……”翻翻知乎上“为什么年轻人喜欢去深圳工作”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这样的评论比比皆是。

这从侧面反应了这个城市的底色:移民文化。提起移民文化,我们往往想到美国。两百多年来,世界各国移民源源不断涌入,为美国提供了高质量的劳动力,更形成了以“美国梦”为代表的兼容并包、鼓励创新的移民文化。

在中国一线城市中,深圳的气质与美国最为接近。而移民也确实是过去四十年其腾飞的根基。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葛剑雄在自选集《我们应有的反思》中曾经提过,“都市离不开移民,无论是在其形成之初,还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旦移民断绝,甚至出现人口大量外迁,富有该都市特色的文化亦随之而停滞,而衰落,以至最终消亡,古今都市概莫能外。”

移民文化对经济增长最大的影响是它提供了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人口红利、创新和法制环境。“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颇具亲和力的城市口号,让无数年轻人怀着梦想来这里掘金。根据百度地图发布的《2017年Q4&年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2017年人口吸引力指数排名,深圳继续保持第一的领先位置。

源源不断的年轻劳动力涌入,使得深圳的人口结构保持年轻化,总抚养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然这是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深圳非户籍人口占比较高,但总体上来说,深圳还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当一些城市因为“未富先老”而背上老龄化社会包袱时,深圳还在奋力奔跑。

当然,人口结构年轻的城市和国家也很多,后者比如印度。所以移民贡献的不仅仅是年轻劳动力,更是一种鼓励创新的氛围。“先是中兴,后是华为,再是大疆,美国发起了一场与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办社区之间的贸易战。”这句话虽然是调侃,但是却凸显深圳在中国科技创新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移民本身就是一些不安于现状的人,他们离开家乡来到新的城市,目的就是要改变自己的人生。他们身上天然具有非常强烈的冒险精神,这是原住民所不具备的。

其次,移民本身都非常年轻,不怕失败,创业的机会成本低,创业失败也不怕丢脸。再者,新移民在新的城市都能够互相包容,同时多元文化的互相沟通、碰撞、融合能够使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激发斗志。这都是创新者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素质。

当然移民本身具有的上述素质对于建立一种全新的符合市场经济精神的社会秩序尤为重要。在这里,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先来后到和倚老卖老的层级概念,唯一的评价标准是市场的认可。

市场经济的基石之一就是契约精神,即对法律的尊重。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乡土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这种情怀根植于中国人的基因中,不说文学作品中的种种描述,单看中国人民有多爱种菜就能略知一二。

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情社会,在这里潜规则比法律和契约精神更重要。所以当那些年轻人在因为高房价而逃离北上广深,回到自己的故土,才发现早已格格不入。最主要还是在精神层面上,被市场经济灌输的公平竞争、契约精神等等心灵鸡汤在十八线小城市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不堪一击。

当然,也会有人说,东北很多城市也曾是移民城市,但是近些年关于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言论却甚嚣尘上,再多欢乐的快手老铁都无法掩盖东北三省的没落,其背后原因被自媒体和学术圈解析了无数遍。无非是体制落后、市场意识淡薄、人情社会、产业结构落后甚至地理环境等等。但小编想说的是,东北移民的人口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年一部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闯关东》让不少人了解了山东人的北上冒险之旅。虽然东北不少新兴都市都是以移民为主,但是绝大多数以山东为主,而且是以农民和贫民为主。移民来源结构的单一,决定了无法形成富有活力的都市文化。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两年与东北一起成为难兄难弟的正是山东,且不说山东被“黑”的体无完肤,就连一向好面子的山东政府官员们都开始反思,深感“与南方的差距太大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来说,小编不得不承认,随遇而安的儒家文化根植于这片土地,所以那些移民东北的山东人实属迫不得已的求生本能,本质上来说属于生存型的移民,他们满足于获得生存机会,随遇而安,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自觉的文化传播意识。(请山东老乡不要黑我)

与东北不同,深圳移民非常多元。早期最大源头来自广东省,其次是临近广东的省份:湖南、江西、福建、广西;然后就是四川(包括重庆)、湖北;以及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的商界人物及技术骨干,是早期深圳的主要人口构成。

随着深圳的不断发展,移民的来源就更加广泛。港澳台地区、浙江、安徽、云南、贵州,以及全国其它省份,甚至包括东南亚、欧美等地的移民。

来看看深圳几家本土地区掌门人的籍贯:华为任正非祖籍浙江,出生于贵州;大疆创始人王滔是浙江人;顺丰王卫出生于上海,后移居香港;腾讯马化腾海南人;平安马明哲是吉林人……

另外,除了多元化,移民所起到的作用还取决于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那些拥有政治权力、社会地位或经济实力的移民,尽管数量不多,但也能对迁入地的都市文化发挥特殊作用,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民国时期的天津就是一个例子,北洋政府期间王公贵族、商人、学者、艺术家、海外殖民者等等涌入,和平区五大道那些历史保护文物仍然记载了这一段历史,这些上流阶层的移民本身有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居住又相对集中,对于本地土著来说形成强烈的示范效应。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天津的鼎盛时期,天津曾是中国第二大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1937年,天津的贸易额已经占全国贸易额的三分之一。20世纪40年代,解放北路金融街上设有49家国内外银行,其中12家国内银行的总行设在天津。有270多家国内外保险机构,还有功能完备的证券交易所。当时有“南有上海,北有天津”的说法,天津解放北路被誉为东方华尔街,可见天津在当时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最近几年来,以准一线和二线城市为代表,全国各地掀起了抢人大战。最新放大招的是武汉开发区,根据其发布的招才留才新政,高端人才父母每人每年2万元补贴,连高端人才的爹妈都给照顾的妥妥帖帖的,为了抢人才可以说是很拼了。

人才争夺的背后,本质上是期待能够通过一个高素质移民群体的建立,来推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这个解决问题的初衷非常好,但是不是谁都能成为第二个深圳,当保守强势的本土文化,让外来移民无法产生足够的归属感,人才引进恐怕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新金融记者:盛长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