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着眼”买信托的时候已经过去,如何选取产品?

珍懿xbLY4160


资管新规出台前,信托业一直就是以刚性兑付著称(这层窗户纸一直没有捅破),正是因此,投资人闭着眼就能投,资管新规出台明确打破刚性兑付,

投资人的安全帽没了,信托是否还能投资?具体产品如何选择?

正如我上面讲,明文实规表示信托是必须刚性兑付的,这更是信托业的一种常态处理方式,一种默认设置,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市场多层次完善,官方也逐渐认识到必须打破这潜规则,回归信托本源。

笔者认为,信托业最大的优势,并不是所谓的刚性兑付潜规则,更应该是信托机构这几十年来 积累下的优质金融资产和培养的大量专业人才,较全面完善的风控体系和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 这才是投资者信任的所在。

好,接下来回答如何筛选信托项目

常见信托项目类型——政信类,地产类 ,工商企业类信托

这里 我就政信类项目为例,(地产信托在下半年基本凉凉,工商企业类信托在大环境流动性紧缩下,融资能力大打折扣,资产质量也下降,不建议配置)

所谓政信类信托,是指融资方为各级政府或者其下属的融资平台,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依托的信托产品。

筛选 政信项目可从以下维度参考:

第一,看融资平台

行政级别越高,自然信用评级越高,违约率越低

第二,政府所在地经济实力

第三,标的项目的现金流——标的项目的财政收入是该类信托产品的第一还款来源,此现金流是否充分覆盖,直接关系到投资的成败。

第四,增信措施

本身融资方会聚集地方政府最为优质的资源,一般增信措施会辅以实物抵押如土地和房产,但在江浙沪地区 更多是陪之以应收账款的质押。那么应收帐款的资金是否覆盖本息全额,以及质押率等方面 必须尤为深究!

2019年过半,全国68家信托机构都在发行政信项目,也侧面说明信托业务转型迫在眉睫。

至于如何认购信托项目,一般就以下三种渠道

1,直接从信托机构认购

2,通过银行认购(证券认购)

3,通过具有基金销售资格证的三方财富认购

另外,我想在补充一点,时下整个金融环境形势紧张,不论从资金端还是资产端都存在转型阵痛,作为信托投资者,在当下选择强机构要比选择强信托来得更为重要。


信托者


个人认为信托产品的选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对信托法律关系有一个基本了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法律中规定的受托人即是信托公司,委托人即是投资人,信托财产对于个人客户来讲通常就是其合法所有的资金。按照信托的法律关系设定,正常的流程是委托人将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代为管理,信托公司再去寻找适当的资产进行资产配置以使得管理财产保值增值。但现实中我们看到的信托产品多是信托公司已经提前找好了信托资金的拟投资产,然后再向市场上的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资金到达募集账户后向融资方放款后即宣布信托计划成立。具体可通过文末的信托交易结构示意图比较清晰的看到整个法律关系。

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信托产品的选择,主要关注以下一些要点。

1.产品的底层资产。

信托计划的底层资产即信托资金的最终投向,决定了信托计划的终极风险是否可控。通常,主流信托产品的投向为房地产项目或政府平台项目的居多,另有一些伞形信托和资金池项目等,底层可能投向标准产品如债券存单或非标准金融产品。主要说一下市场占比较大的房地产信托和政府平台信托。

(1)房地产信托首先应关注投资项目的区位,就如自购住房一样首先选择地段,因为项目区位决定了其销售价格和日后的去化情况。通常来讲,只要项目能够正常销售,后续一般不存在太大的兑付风险;其次,关注其楼面地价即土地成本,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这点决定了项目的安全边际;另外,关注其商业和住宅的规划占比,一般来讲住宅较容易变现,其中又以刚需住宅更为安全,其余包括开发商整体实力,再融资能力等也可查询公开资料和信托的披露信息进行了解。

(2)政府平台类信托主要应关注当地政府的财政实力和当地负债情况,虽说现在政企分家,这类信托还是有政府信用的因素在里面。

其余包括产品的增信措施比如土地抵押、股权质押、保证担保等当然理论上是越多越好。

2.信托公司的选择。

信托公司通常都具有严密的事前风控流程和严格的贷后风控措施,所以目前来看信托行业不具有系统风险,行业风险整体偏低。信托公司作为金融机构自身对产品有一定的增信作用但是不保证刚性兑付,目前市面上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延期分配的信托产品,但是只要项目不出现终极兑付风险,投资者不必太过担心。

选择信托公司的时候投资者能够了解到的外部信息也是有限的,可以多关注该公司的股东背景和之前对违约产品的处理方式及效率。当然这只能作为选择的一个辅助因素。



持续交易


啥叫闭着眼买信托呢?其实就是国家在之前对信托产品是默许的一种叫做刚性兑付的兑付形式,什么是刚性兑付?也就是信托产品到期后,必须对付本息,如果产品出现风险无法全额兑付,由信托公司用自有资金或者保障基金等资金代为兑付,然后再进行追偿。

为什么会有这种形式,早期信托产品(仅仅只信托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信托产品)其实承担的就是影子银行的身份,其实就是代替或者替代(意义不同)银行发放贷款,很多是委托贷款性质,因为为了突破银行的准备金和信贷规模等表内资产数量的限制,而这类东西在银行相对于其存款来讲,就是刚性兑付的(在存款保险没出之前就是存款也必须到期兑付),而且很多信托募集资金其实就是银行的资金进行的投资,他们是不允许承担不兑付的风险的。而信托从2007年开始向民间发展,开始成为一种优质的投资品种的时候,因为收益高,刚性兑付,颇得客户青睐。

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早期信托主要给大型国企、政府、地产公司等高资产类机构发放贷款,但是,现在信托产品除了对上述机构开展业务也有很多其他机构的投资,而刚性兑付的存在让人们认为它更加像“存款”,而不是它的实质——投资,而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国家前期的发展红利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告诉增长的经济形态和宽松的货币刺激都进入尾声,那么此时,很多资产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即便是政府及城投公司等承担政府信用的机构,自身的偿付能力也出现问题,所以,信托的风险事件也频繁出现,再依靠刚兑来发行,第一,脱离投资的驾驭风险和风险自担的本质,也最终会摧毁信托公司,那为数不多的几张牌照,最终毁灭中国的金融四条腿之一(银行、保险、券商、信托),甚至全盘毁灭。因此,除刚兑势在必行。

一旦除刚兑,那么就要看信托产品的盈利本质和投资的本质来选择信托产品,信托终究是投资,那么区分产品本身和信托公司自己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区分信托的类型,信托分固定收益类和浮动收益,而投资方向有非标固定收益资产、标准资产(债券、股票、ABS等证券化产品),以及投资其他管理人资产的信托等。

然后,区分固定收益,就是非标准债权的产品就是传统的信托产品,还是大多数,主要给企业做融资如委托贷款、流动性贷款等,那么这类产品,需要看融资方的真实偿付能力,说实在的,就是借钱,看看能不能还上,这个涉及企业的资产、负债、盈利、经营方向、背景等等信息。然后就是看有无担保、抵押质押等层级风控,担保是否有能力(参考融资方的标准),抵押质押是否足值,押品的变现能力如何,涉及处置的结果的。

再然后,投资标准化资产的债券、股票、ABS等看信托公司的往期业绩,而投资很多品种包括ABS包括现在的如蚂蚁小贷或者其他消费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贷款的标准证券化资产,这类资产主要看这个消费金融机构的业绩水平、风控能力以及违约率等。包括所有产品,都需要考虑信托公司的规模、管理能力、以往产品违约概率等等情况,综合考虑。

无论怎么样变化,信托仍旧是我国金融四条腿之一,它的产品还是牌照都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任务,因此,信托业也会在不断的社会进步中跟随进步,从而实现行业的统一发展。任何东西只要发展,就有革新,而我们作为金融行业一员是在跟随行业进步的,投资者们也是不断在变换视角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张小帅说理财


买信托最重要的是安全,首先要看产品,看产品主要投资什么项目,是地产,政信,供应链,还是股市,根据自己风险的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产品,产品的安全和抵押物有关,某系的信托发行一款产品,用某系控股的香港上市城商行做押压,每股7元,实际当时港股才4元,这个产品就是抵押不足。其次要看信托公司,看公司的大股东,大的公司发行产品的能力强,和用款方议价能力强,风险控制强,相对安全。再次,尽量选择信托公司势力范围的产品,如不测,可有处理产品的能力。


海阔天空40161


我从2011年开始做信托,看了有上千个信托,做了上百个。

1.选信托公司,

2.选项目,

3.抵押担保等措施。

4.代销渠道。银行还是信托,还是三方,还是比如我们中金公司。

5.中金公司有的时候自有资金也买信托,和客户一起,不是几百万的那种,而是一两亿的那种。


印钞机168


合法信托公司,首先看其有无信托牌照。

其次,看项目

最后,看过往业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