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垃圾村:每年消化廢品達500萬噸,70%嬰兒帶病出生

1994年,西非爆發歷史上第一次多民族混戰,共有7個大部落分成兩個陣營,在加納北部展開長期混戰,至少15萬人因此流離失所。其中有一部分人最終在加納首都阿克拉郊外定居,從而誕生了世界上規模和消化量都是最大的電子垃圾場:

阿博布羅西

全球最大垃圾村:每年消化廢品達500萬噸,70%嬰兒帶病出生

全球最大垃圾村:每年消化廢品達500萬噸,70%嬰兒帶病出生

事實上,阿博布羅西在此之前還只是個百餘人口的沿海小漁村,加納政府在上個世紀末大量接收西方援助時發現,所有援助的電子產品都是已被淘汰或根本無法使用的報廢品,由於缺乏翻新或維修的技術和設備,這些報廢品只能就近堆放在漁村附近。

全球最大垃圾村:每年消化廢品達500萬噸,70%嬰兒帶病出生

全球最大垃圾村:每年消化廢品達500萬噸,70%嬰兒帶病出生

隨著難民的扎堆湧入,失去收益來源的他們就盯上了這些報廢品,從早期的偷偷搬運到後期完全失控成光明正大的“全民參與”,再加上正值內戰無人管理,阿博布羅西演變成人口達十多萬的西非最大難民營和全球最大電子垃圾場。

那麼,這些難民能從報廢的電子產品中獲取什麼有價值的物品呢?

全球最大垃圾村:每年消化廢品達500萬噸,70%嬰兒帶病出生

全球最大垃圾村:每年消化廢品達500萬噸,70%嬰兒帶病出生

原來,銅鐵鋁鉛等金屬製品在電子產品中的佔比很大,但對於發達國家而言,直接丟棄比回收報廢品金屬來的更划算,尤其是一些人工費用高昂的國家。

阿博布羅西成為難民營後,以美日法德瑞為主的西方國家電子廠家從中看到了利益點(涉及品牌可參考電子行業前二十

),於是派人親自指導難民如何拆卸並提取有價值、可回收的零部件,無價值部分則就地焚燒後填埋。

全球最大垃圾村:每年消化廢品達500萬噸,70%嬰兒帶病出生

全球最大垃圾村:每年消化廢品達500萬噸,70%嬰兒帶病出生

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通過六年時間的調查,最後公佈了一項報告:世界各國(發達國家佔比97%)每年製造的電子垃圾達5000萬噸,其中只有700萬噸經過系統或簡單的回收處理,剩下的幾乎全部運往 亞洲和非洲進行最後的回收並焚燒填埋

世衛組織原本並未在意加納,但抽查電子報廢品去向時發現,幾乎每個電子企業都有貨輪發往加納,從而揭開真相:過去20年裡,每年都有超過500萬噸各類電子垃圾在阿博布羅西進行拆解並填埋,目前仍有千萬噸未“消化”。

全球最大垃圾村:每年消化廢品達500萬噸,70%嬰兒帶病出生

全球最大垃圾村:每年消化廢品達500萬噸,70%嬰兒帶病出生

​阿博布羅西原本有座十多平方公里面積的瀉湖,但現在只能看到一處小水潭,換個說法就是,在過去20年裡,阿博布羅西的海拔平均增高了2米,增高的部分全部是未完全焚燒的電子垃圾,參與手工拆卸的從業者則常年處於十萬以上。

全球最大垃圾村:每年消化廢品達500萬噸,70%嬰兒帶病出生

全球最大垃圾村:每年消化廢品達500萬噸,70%嬰兒帶病出生

在聯合國公佈的電子廢物評估報告中,電子設備翻新回收被稱為是“活躍且長期的市場”,但加納卻處於這個利益鏈條的最末端,因為發達國家在運來“援助品”前會經過幾次回收步驟,到加納後只有總重量的3%有回收價值

其中最主要的回收品是金屬線路,對於缺乏現代設施的加納人而言,最簡單粗暴的做法就是一把火點燃,當塑料等其他垃圾燒完後,剩下的才是支撐他們所有生活來源的電子廢品。曾經天青海藍的漁村從此得名

全球最大垃圾村

全球最大垃圾村:每年消化廢品達500萬噸,70%嬰兒帶病出生

全球最大垃圾村:每年消化廢品達500萬噸,70%嬰兒帶病出生

長期焚燒並就地填埋的大量電子垃圾,導致周邊數百公里範圍內的地下水和空氣都受到影響,對人體的影響是不可逆轉的傷害,目前已知就有近萬從業者的生殖與神經系統受損,本地新生兒則有70%是“帶病出生”的。

德國環保專家富得利教授在《2019世界公益環保大會》上說道:對加納電子墳場做出“貢獻”的國家或企業,從未對從業者進行過補償,甚至想都沒想過。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卻是“美國退群后運到加納的電子垃圾反而成倍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