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老實”還是一個優點,說一個人是“老實人”也是褒義的。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老實”似乎不再是一個好詞,“這裡有個老實人,大家快來欺負他”成了一個梗,人們也漸漸不願意和這個詞沾邊。
或許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都發現,越是“老實人”,越容易吃虧,也越是賺不到錢。
為什麼這麼說?大概是因為“老實人”的一些特質與“賺錢”所需要的能力恰恰相反,看看有錢人是如何賺錢的吧。

“老實人”特質一:循規蹈矩,墨守成規
當我們稱一個人為“老實人”時,他一定是循規蹈矩,一板一眼地遵守著規則,不會輕易做一些出格的事。
這種性格的人會是一名好員工,但未必能成為一位有能力的領導或是創業者,因為無論是做領導還是創業,都需要魄力和決斷力,要有打破常規的膽識。

美團的創始人王興曾經也是一個人們眼中的“老實人”:努力學習,被保送至清華,畢業後又獲得獎學金,去美國繼續讀碩讀博。
如果他繼續當一個老實人,可能就帶著博士學位回國繼承了父親的事業,或是接受了馬雲和王健林的聘請,成為他們其中一個人的左膀右臂,卻也永遠被籠罩在光環之下。
但王興選擇了打破常規,放棄博士學位回國創業,也拒絕了馬雲和王健林的好意。
儘管前前後後經歷了5次創業失敗,但他最終還是成功了。
如今美團上市一年,市值已經超過4900億,成為了國內第三大互聯網公司,僅次於阿里和騰訊,王興也成了可以和馬雲、王健林相提並論的企業家。
“老實人”特質二:心比天高,臉比紙薄
一個老實人,往往也是臉皮薄的人,不擅長交際,也不願意開口求人。
雖然他們也會有賺錢、致富的夢想,也曾為之付出過努力,可一旦失敗,就會擔心別人的眼光和看法,最後往往就放棄了努力。
可是任正非說過,不要臉的人才會成為成功的人。
馬雲能成功,正是因為他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甘願放下面子。十幾歲時,馬雲便鼓起勇氣在西湖邊找外國人練習英語,也因此結識了一位澳大利亞的朋友。
幾年後,朋友邀請馬雲去澳大利亞遊玩,馬雲又“厚著臉皮”辦理簽證,經歷了7次被拒籤後,終於在第8次成功獲籤,也因為這次旅程而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有了創立阿里的想法。
阿里成立之初生意並不好,當時很多人都還沒聽說過互聯網,馬雲一家家地去敲門,吃了不少閉門羹,也被不少人當作騙子,但他不怕被拒絕,繼續堅持著自己想做的事。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經歷了無數次被拒絕後,馬雲成了中國首富。
比起今天的成就,當初受到的冷眼、嘲笑又算得了什麼呢?
“老實人”特質三:知足常樂,小富即安
“老實人”常常把知足常樂掛在嘴邊。知足常樂的確是一種美德,但它也限制了我們的發展,讓我們安於現狀,失去上進心。
即便是身家千億的首富,也不會因為錢已經足夠多了而停止奮鬥。
馬雲雖然說過自己對錢不感興趣,卻又在卸任後第三次成為中國首富,我們的財富尚不及他的十萬分之一,又怎能輕易感到滿足?
難怪有人說“老實人”往往也是窮人,原來富人是這樣賺大錢的。
敢於打破常規,不怕失敗和拒絕,保持上進心,你遲早能從“老實人”變成“有錢人”。
閱讀更多 點滴之間見初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