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裡是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
與村落所在地
著名的“中國僑都”
這裡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
區位優勢突出
開發腹地廣闊
這裡還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
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城市
這裡
是江門
新中國成立70年來
江門經歷了翻天覆地的鉅變
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讓我們跟隨照片
感受70年來江門的滄桑鉅變

1949年10月24日,群眾歡迎人民解放軍進入江門 江門市委黨史研究室供圖
50年代,機關幹部義務勞動給郊區合作社送肥 資料圖片
1959年2月,甘化廠順利建成投產,成為了江門工業的象徵 資料圖片
上世紀60年代東湖公園初具規模,成為了江門人的好去處 資料圖片
1980年,外海公社在郊區率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何澤洪 攝
1983年,江門成為省直接管轄的地級市 資料圖片(攝於1988年)
1985年,五邑大學正式建校
1985年,江門被列入珠三角經濟開放區
江門日報特約攝影師 陳立武 攝
1993年6月10日,美雅成為我市第一家上市公司
世運電路供圖
1996年佛開高速完工 陳能斌 攝
2007年6月28日,開平碉樓與村落申遺成功
如今的江門
機電、紡織服裝、電子信息
食品、建材、造紙
六大傳統支柱產業穩定發展
造就雄厚工業基礎
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
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
大健康、新材料
五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
引領轉型升級
伴隨著祖國日益強大的步伐
江門也走出了自己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
從貧窮落後到富裕文明
從偏安閉塞到珠西樞紐
跨越七十載
鑄就僑鄉輝煌
大長江集團有限公司年產銷量自2003年以來一直位居行業第一,其生產的“豪爵”牌摩托車家喻戶曉
三能建設已幫助維達紙業實現了更精細化的科學運營管理,讓其生產更高效。圖為維達紙業生產車間
由中車廣東公司生產的深圳地鐵6號線車輛下線 江門日報記者 周華東 攝
漢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目前公司自動化機器人生產已達到70%。 江門日報記者 周華東 攝
廣東海信電子有限公司平板電視項目整機生產線於2014年5月建成投產。 江門日報記者 周華東 攝
江順大橋 彭偉宗 攝
李錦記工業區 陳立武 攝
翠山湖科技產業園是開平市最大的招商平臺和發展引擎 胡普倫 攝
金山大橋(即東環大橋)成開平“網紅”打卡新地標 李美運 攝
國道325線改線工程主道建成通車,鶴山的交通路網不斷優化 歐蕊榮 攝
恩城高速出入口 李淵深 攝
“嶺南千年古邑”
“中國著名僑鄉”
“魅力葵鄉”
中國“陳皮之鄉”
“啟超故里”
“中國古典傢俱之都”……
一系列享譽全球的稱號
讓江門的經濟社會實現全面發展和進步
江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建成市、鎮、村三級公園226個
生態文明建設卓有成效
城鄉面貌越來越美
為了保護小鳥天堂,江湛鐵路修建了兩公里的全球首例高鐵全封閉聲屏障
鶴山環境優美,市民樂享其中 黃繼明 攝
古勞水鄉航拍 吳兆民 攝
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彭偉宗 攝
江門體育中心 彭偉宗 攝
新會梁啟超故居 彭偉宗 攝
新會小鳥天堂
上川島飛沙灘遊人如織 周華東 攝
恩平工業園快速發展,吸引企業紛紛落戶 馮峻峰 攝
70年來
江門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江門各級黨組織領導水平
和執政能力明顯增強
黨員隊伍不斷壯大
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繫更加密切
為改革發展提供更加堅強政治保證
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嶄新的篇章
新會雙水鎮委黨校堅持辦學60年 傅雅蓉 攝
水塘村天村村小組具有濃厚的紅色情懷 唐達 攝
改造後的江門市黨群服務中心現已正式投入使用 周華東 攝
市黨群服務中心
70年
造就了一個令世人驚豔的江門!
2017年11月6日,江順大橋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周華東 攝
2018年7月1日,江湛鐵路江茂段正式開通營運 周華東 攝
蓬江大橋夜景 郭永樂 攝
江門大道東甲立交 新會區委宣傳部供圖
閱讀更多 光明日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