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二戰歐洲“至暗時刻”中那一道最熾烈的火光

丘吉爾:二戰歐洲“至暗時刻”中那一道最熾烈的火光

二戰題材的電影一直都是奧斯卡的寵兒,從1993年的《辛德勒名單》到1998年的《拯救大兵瑞恩》再到2010年的《國王的演講》都取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殊榮。

在2018年的第90屆奧斯卡獎中,更是有兩個二戰題材的影片進入金像獎提名,分別是《敦刻爾克》與《至暗時刻》。

丘吉爾:二戰歐洲“至暗時刻”中那一道最熾烈的火光

這兩部影片從歷史的角度可以與《國王的演講》一起說,因為故事背景都是在1937年到1940期間,作為《至暗時刻》的主角——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則是這段歷史中最閃耀的人物,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這位傳奇首相的故事。

家庭背景

超級官二代與富二代

丘吉爾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家庭,他的祖上在“光榮革命”中出兵支持推翻暴政統治的“詹姆二世”的貴族首領,也就是後來被稱為“威廉三世”的英國國王。然後又在西班牙與法國的戰爭中作為元帥取得勝利,被封為“馬爾巴羅公爵”。

在傳統的“公侯伯子男”的爵位排序中,這個頭銜可謂是最高榮譽,在英國一個國王繼位之前的頭銜就是公爵。

而丘吉爾的父親是公爵的第三個兒子倫道夫·丘吉爾是保守黨“櫻草會”的創始人,擔任過英國內閣財務大臣。

母親珍妮·傑羅姆同樣出生高貴,是

《紐約時報》老闆之一的倫納德·傑羅姆的女兒,用現在的眼光看,丘吉爾的爸爸是正部級領導,母親是超級富二代。

丘吉爾:二戰歐洲“至暗時刻”中那一道最熾烈的火光

年輕的丘吉爾

如此顯赫的家庭,給了丘吉爾一個較高的起點,但是也就僅此而已了,他的父親因梅毒而死,而母親也有很多的情婦,名聲特別的不好。尤其是在丘吉爾從政之後,家庭的不好傳聞也給他貼上了負面的標籤。

從軍校畢業後,丘吉爾獲得“中尉”頭銜,加入了西班牙與古巴的人民起義戰爭,是以自願的身份,而不是被徵召。

在古巴期間,他被英國情報部門看中要他蒐集西班牙的軍事情報,同時英國的《每日記事報》也僱傭他為戰地記者。

這場古巴之行為丘吉爾帶來了一枚紅十字勳章,也讓丘吉爾愛上了寫作與戰地生活,最重要的是,讓丘吉爾找了伴隨一生的摯愛——雪茄。

丘吉爾:二戰歐洲“至暗時刻”中那一道最熾烈的火光

丘吉爾對雪茄的熱愛人盡皆知,在1931訪問美國期間,丘吉爾出了車禍,被送上救護車,他在躺在擔架上的時候依然要抽雪茄。

在丘吉爾21-26歲期間,一直在以戰地記者的身份活躍於古巴、印度、南非。在南非時候,還不幸被俘關進監獄,但是丘吉爾上演了一出大膽的“越獄”,化險為夷。

數年的戰地生涯,鍛鍊了丘吉爾的膽色與勇氣,同時也讓他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丘吉爾發表了一個經典的發言“一切戰爭都是不必要的戰爭。”這個句話在中國電影《寒戰》被引用。

政治生涯

議會里的舞者

1900年也就是丘吉爾26歲的時候,正式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但是丘吉爾的政治生涯並不順利,加入了父親的政治黨派——保守黨,但是總是批評保守黨征服的各種政策。

在自由的貿易的問題上,丘吉爾公開反對保守黨首相張伯倫的貿易壁壘政策,使得保守黨徹底與他決裂,並取消了他的黨員身份。

丘吉爾看透了政黨內鬥的腐朽,但是沒有黨派身份又不行,索性在兩個黨派直接“反覆橫跳”,一會是保守黨,一會又是自由黨。

當時英國議會的坐席是按黨派來坐的,也就是丘吉爾每次都要做到相應黨派的坐席那邊,所以他這麼到處亂做就非常的明顯,很多政治人物都不喜歡他, 認為他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人。

丘吉爾則說:“政黨就是舞伴,跳完一曲換一個”。

丘吉爾:二戰歐洲“至暗時刻”中那一道最熾烈的火光

他並不是一個“牆頭草”,丘吉爾的這種反覆無常,正是因為永遠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而不黨派。即使在兩個黨派都對他無好感的情況下,丘吉爾34歲的時候,依然被提拔到了內閣商務大臣這個位置,此後也都是內閣成員。

丘吉爾的內閣之路走得就更加艱辛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丘吉爾任海軍大臣,在加里波利之戰中,他認定奪取達達尼爾海峽具有重大的軍事意義,但是英國海軍在多番進攻後任然無法拿下目標,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同時使該戰役走向失敗。

這使得本來對丘吉爾就沒有好感的保守黨對他進行了猛烈的攻擊,並且罷免了他的官職。丘吉爾眼見自己被政壇排擠,索性辭職去法國前線打仗去了,一年後才回到議會。

政治主張

反對“綏靖政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死亡93萬人,佔男性壯丁的50%;戰爭費用更是排在第一,佔國民財富的32%,簽下美國40億美元的外債,徹底告別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被美國取代。

這使得全國上下瀰漫著一種反戰和保守的氣息,所有人都認為英國應該放棄軍事競賽,進行裁軍,埋頭髮展經濟。

對於希特勒的納粹政府,他們一方面是無心去管,另一方面也認為希特勒翻不起什麼大的風浪。

但是在丘吉爾是極少數反對裁軍的人,並提醒英國政府,德國正在撕毀《凡爾賽和約》準備發起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

英國當時的大部分政黨與首相張伯倫都奉行對德國的綏靖政策,在《凡爾賽和約》簽訂後英國一直視法國為最大的歐洲本土競爭對手,都認為德國以及不足為慮。

丘吉爾:二戰歐洲“至暗時刻”中那一道最熾烈的火光

張伯倫與希特勒

所以為了平衡歐洲的格局,英國一直採取“扶德抑法”的政策,在外交上多次安撫和扶植德國,在一戰戰後賠款問題上,德國怨聲載道,英國聯合美國始終支持德國。

德國多次表達對《凡爾賽和約》要進行重新修訂,英國從國民到政府都大力支持德國的要求。可以說二戰德國的再次興起與英國有著巨大的關係。

在希特勒上臺以後,英國依然沒有引起警惕,反而對希特勒假裝的“和平主義”大加支持,為其搖旗吶喊。英國沒有意識到他們“扶植”的,到底是怎樣的一頭猛獸。

1936年希特勒重新佔領萊茵區,明目張膽的違反《凡爾賽和約》,英法兩國都沒有表示反對,丘吉爾大力呼籲認為這不僅違反條約,而且對歐洲有著巨大威脅。

1938年,納粹德國這頭猛獸已經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兼併奧地利。英國依然沉醉在和平發展,平衡局勢的千秋美夢中,首相張伯倫出訪德國,繼續實行綏靖政策,幫著德國吞併了捷克的蘇臺德地區。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再也不掩飾自己膨脹的野心,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9月3日英國喬治六世發表被改編為電影的“國王的演講”,對德國宣戰。丘吉爾再次被召如內閣,任海軍大臣。

丘吉爾:二戰歐洲“至暗時刻”中那一道最熾烈的火光

但是英法依然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他們的軍隊躲在馬奇諾防線後,沒有對波蘭進行有效的支援,知道波蘭完全淪陷,英法也只是在外交上對德國進行譴責,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半年後,德國136個師在3000多輛坦克的引導下,繞過馬奇諾防線,進攻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短短數日之間,各國紛紛投降,德國打到法國境內,馬奇諾防線的40萬英法聯軍緊急撤退到敦刻爾克

丘吉爾:二戰歐洲“至暗時刻”中那一道最熾烈的火光

《敦刻爾克》

高光時刻

鐵血“戰時首相”

英國此時才大夢初醒,德國已經打到自己的家門口了!奉行對德國放縱政策的首相張伯倫下臺,並建議丘吉爾出任首相。

這並不是什麼好的意圖,因為此時張伯倫的下臺,完全是黨派之爭,在野黨工黨攻擊張倫的綏靖政策,只是為了讓他下臺,但是整個政壇還是希望能與德國和談。

就像《我的團長我的團》裡說的: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愛安逸。即使到這樣的國家生死存亡之際,英國的官員們還想著要和談!

就像丘吉爾說的:“當戰爭真正來臨時,這些貴族們會躲在自己的鄉間安全屋裡,他們根本看不到硝煙。”

所以兩個黨派選了丘吉爾作為首先,因為他一直都被排擠,也沒人會聽從他的指揮,這些官員們只希望他上臺以後儘快去與德國和談,然後再讓他下臺。

這一刻是整個歐洲的“至暗時刻”。

他們都低估了丘吉爾這火焰的熾烈,就如他不離身的雪茄。

丘吉爾:二戰歐洲“至暗時刻”中那一道最熾烈的火光

丘吉爾在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的下議院會議的演講中就發表了與德國的戰爭決不投降,取的勝利的講話。下議院最終以381票對0票的絕對優勢表明對丘吉爾的支持。

上任後立即動身前往法國,遊說法國繼續對抗德國,驚訝的發現法國已經決定投降,而美國答應的飛機援助也無法及時到達。

英國此刻孤立無援,丘吉爾下令發動“發電機計劃”,撤出敦刻爾克的英軍,為英國保存軍事力量。8天的時間中,奇蹟般的撤出33萬人,丘吉爾發表了整個二戰最激動人心的演講。

“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洋中作戰,我們將以越來越大的信心和越來越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絕不投降!”

丘吉爾在採訪時對著鏡頭擺出了勝利的V手勢,有意思的是,這個手勢他做,在英國的一些地方是“見鬼去吧”的意思。他不以為意:“那就讓納粹德國見鬼去吧!”

丘吉爾:二戰歐洲“至暗時刻”中那一道最熾烈的火光

1940年的8月13日,德國對英國發動“海獅計劃”,長達數個月的“不列顛空戰”爆發了,德國對英國本土進行了長時間的轟炸。

9月19日,丘吉爾憑藉著與羅斯福良好的私人關係,幫助英國獲得大量的戰爭援助,在幾個月後贏下了這場戰爭。

這同樣也是同盟國在第二次世界戰爭中的扭轉點,納粹德國的潰敗開始了。

戰後生涯

英國最終在二戰中取得勝利,戰時內閣取消,丘吉爾需要重新競選首相。可惜的是,帶領英國走向勝利的丘吉爾卻在大選中被選民們拋棄,沒有當上首相。

在卸任首相的6年時間裡,丘吉爾根據整理的文件與紀要,寫下了360萬字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並獲得195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可惜的是,沒有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丘吉爾的一生,愛抽雪茄,在擔任首相的時候差點因此破產,還跟他的妻子說,“那我一天只抽4根好了。”據說他一輩子抽了3000公斤雪茄。

也愛好喝酒,起床的第一件事就要喝酒,坐在床上喝,中午晚上繼續喝。僅僅在1949年的兩個月內,他的家庭就消耗掉了454瓶香檳、311瓶紅酒,以及251瓶白蘭地。

丘吉爾:二戰歐洲“至暗時刻”中那一道最熾烈的火光

但是老爺子依然活到了91歲,為大英帝國奉獻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在出任戰時首相的時候,他已經66歲,並且還是個胖子。但是依然精力旺盛,這與他年輕時的軍旅生涯離不開關係。

在《至暗時刻》中,他是一個有點暴躁,偏執也有點可愛的胖老爺子,還養了一隻貓。

丘吉爾:二戰歐洲“至暗時刻”中那一道最熾烈的火光

年輕時候他與喬治六世一樣是個結巴,但是他努力克服自己,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演說家,還多次鼓勵喬治六世,與這名國王成為了忘年交。

在他77歲高齡的時候,又再度出任了英國首相,一直為英國服務到1955年才以81歲的高齡退休,他抽著雪茄像民眾們打出了他經典的V手勢,在歡呼中緩緩遠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