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产是一种大宗的非标准商品,它的投入巨大,需要考虑的信息很多。近20多年房价不断上涨,让我们老百姓既感到担心,又感到好奇。因此,每当有新的朋友知道我从事房地产行业,他们第一个会问我的问题几乎都是——
你给说说,当下在成都如何买房啊?
大家一般会这么问:最近有没有高性价比的住宅推荐?这个公寓能不能买?那个商铺你觉得回报如何?等等……
你看,就如何买房这个问题本身,都有好多信息量,很复杂。
这里面还有些常见误区,比如哪里熟悉就买哪里,政府宣传的区域一定发展很快,离市区近的楼盘一定增长更快。当然,还有一些跟商业有关的,比如住宅限购买商业一定没错……
正是有了这许许多多的问题,和一个又一个的误区,才有了这个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
一方面是将我的专业经验分享给正在纠结买房的朋友。
更进一步,希望能够通过房地产人如何想问题的,向大家分享,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复杂市场如何做决策。
1
首先,我跟你分享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新房,一个是改善房。具体来说,我建议你重点考虑改善型的新房。这是当下成都买房可以关注的重点。
为什么?
我们一个个来看,先看新房。

新房价格被人为的压低了,造成一二手房价格倒挂。从上面这张图上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新房和二手房之间是有一个差价的,这叫做“剪刀差”。
这个剪刀差可不是从来就有的,以前一直是同区域新房比二手房价格高,因为大部分人首选新房嘛。但是由于价格管制,也就是限价,从17年开始出现倒挂——新房远远低于二手房的价格。图上可以看出,最高的时候剪刀差平均将近8千块,有的地方接近1万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国家采取的是商品房预售制度,一个楼盘要销售必须要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叫做“预售证”。
预售证不是市场行为,是一个行政许可。
我这里给你讲一个行业内的料,可以感受一下预售证对于限价的威力。
在政府限价刚出来那会儿,有一些项目已经报了资料去拿预售证了。比如说,某个开发商报的是16000,限价出来只能卖1万。开发商一听,这连我的成本都不够啊,那我能不能不卖?我把资料撤回来。主管部门说,那哪行啊,你都达到预售条件了,资料也都报齐全了,你不卖就是捂盘。按我的要求改一改价格,预售证给你。
开发商接到这张预售证,心里那是1万头草泥马奔过啊……其中有些人想出了办法。什么办法?他把预售证给搞丢了,然后还自己花钱登报公示,说不好意思,我们预售证掉了,暂时卖不了。
各位,你们听到这里怎么想?我们斗胆揣测主管部门怎么想,他们的心里估计就两字——呵呵。你们几个家伙把证给搞掉了?还登报?!心里呵呵一笑,原来需要很长时间,现在立马补给你。结果当天上午登报,下午主管部门就把预售证给送过来了,比顺丰还快啊!
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图,开发商没办法,他们是资金密集型企业,没有几个不是债务缠身,人家得回笼资金,他从拿地建设已经耽误很长时间了。所以他只能接受限价。但是小业主就不一样了,他限制你,你可以不卖呀。因此就形成了一二手房价格倒挂的局面。
你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二手市场的交易价格代表了现在市场上相对真实的供需状况。而新房市场是被低估了的。
因此,为什么要首选新房?因为它的价格被人为的压低了。
有朋友会问,最近听说中签率提升了,新房市场是不是不好了?这是误解。去年5月新政以后,中签率的确在上升。我要提醒你的是,中签率是市场表现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18年5月以前供应量比较少,又由于参与摇号的人多(按自然人摇号),中签率很变态的过低,10个人有1个摇到算运气不错了。这是不正常的。18年5月从按自然人变为按家庭摇号,参与者被挤压少了,再加上限价低调的适度放开,提高了供应量,中签率上升是正常的。
但是,你别忘了,整体可还在限价过程中呢。举了例子,一些年初开盘的高端物业,比如金茂府,均价每平米3万左右,这是年后成都新盘第一高价,它的销售速度很快,因为这个价格是低于原本的心理预期的。
因此,为什么要首选新房?因为它的价格被人为的压低了,而且买房的竞争者又被人为地挤压掉了大半。
第二,为什么要推荐改善型物业呢?再具体点说,首选130平米到180平米之间的四房。
因为,改善型物业承载的房地产增值空间更多,而且更安全。
前两个月我们做了个统计,地价过万的项目,未来1-2年会推出的体量超过400万平米。
这是个什么概念?大致相当于,市场上每有10套房,其中有2套它的地价都超过1万。这还只是确认新推出的,还没有算以前的存量和今后会拍卖出的新增土地。按照现在的地价增速,未来地价过万的项目会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趋势下,你打算拥有多少面积,来承载市场增值的空间?
另外,房票时代到来。2018年5月以后,一个家庭只能购买两套房,你此前拥有的也算名额。因此能买到尽量买大。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把以前小户型的卖掉,换成相对大户型的资产,这种1+1=1的做法很普遍,人们得把手上的房票尽可能地用好。
你问我限购会不会取消?我的答案是“会”,但什么时候没人说得准。所以,现在能买大一点就买大一点。就算未来限购取消了,市场在相对高的位置运行,你的物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会更强。
好,小结一下:
第一,新房价格被人为压低,竞争者被挤压走;
第二,未来市场会在高位运行,多一些承载增值的空间;
第三,房票时代尽量买大,票尽其用,130-180平米的四房更受欢迎。
刚才说的是,要买新房,买改善型新房。那接下来大家该关心了:
究竟买在哪里呢?
我们都知道商界大佬,地产大亨李嘉诚,提过一个著名的房地产投资原则:地段,地段,地段。
听听,这说的多有理啊,那到底怎么用呢?
我们都想要道路通达,要有地铁覆盖,最好是多条地铁汇聚,我还要紧邻知名的学校,旁边要有知名的医院,还要有很大的公园,最好还要有能购物的地方,开发商得是知名的,物业公司得非常优质,对了,我的邻居还得非常的了得,因为这是圈层。
我想说的是:这样的房子很棒,但只有一个缺点,就是贵!
对于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买家而言,你可以只挑已经呈现出来最好的,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可以采取一个策略——
寻找价值洼地。我不一定要买现在核心的地段,我可以买未来核心的地段。
那,究竟怎么选择价值洼地呢?
这里有两个误区:政府宣传的就是价值洼地;离主城区越近的就越好。
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玛丽在南边的天府新区上班,她家住在北边的新都大丰。在4年前,玛丽萌生了买房的念头,买哪里好呢?玛丽心里想,买天府新区怎么样,离我上班的地方近。但是这里要6千多,而且去到二绕了,要不买大丰吧?这里才4千多,而且离北三环不远呢,而且政府不是要北改吗?天天在宣传……这里以后应该有很高的升值空间吧。
4年后的现在,玛丽每天起个大早,从家坐30分钟公交到达最近的地铁站,这是地铁1号线在最北边的一个站点,你注意还没出三环。然后坐地铁来到天府新区的兴隆湖,这是一个快接近第二绕城的地方了。下班回去的时候从兴隆湖坐地铁到北三环,然后坐一个火三轮回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可不仅仅是上班不方便的事情,现在大丰和兴隆湖的房价可差得太多了。
要看未来的核心区域,不能光听政府的宣传,你看成都政府说,向东向南发展,又说要北改,又说西边要升级。你怎么判断?
别听广告,你得找到一些关键的指标。
我给你讲三个关键指标:
地铁修建的速度,政府投资的力度,以及大牌聚集的热度。
2
先说第一个指标——地铁修建的速度。
这是成都地铁线修建的一个状态。红色是已经开通,蓝色是正在修建,灰色是已经报建。你可以看到,红色的正中间这一条线,南边很长,快到第二绕城了,而北边呢很短,连三环路都没有冲出。你以这个规律去看地铁线往前延伸的速度,就大概能够判断出区域未来的价值来。想象这个场景,如果你回家还在坐火三轮,那不是价值洼地,那是眼泪的洼地。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指标——政府投资的力度。
这里我举一个龙泉驿区的例子。我跟很多朋友提到龙泉的时候他们都会一愣,龙泉值得投资吗?看这个数据你就明白,你看它的GDP排名第二,远高于传统的几大行政区划,什么青羊、武侯、锦江。
早在7、8年前我就给很多开发商建议,在龙泉拿地。龙泉驿和传统的几大区相比,它可能并不起眼,而在它下面,有一个不得了的经济开发区,这个经济开发区虽然不是一个行政区划,但是它的GDP就已经超过了锦江区。GDP背后是什么,是政府的投资。什么一汽、大众、丰田……等等这些高产值的企业全都在这个区。
在它前面排第一的是高新区。高新区也是遵循这个逻辑,只不过它是南区和西区两块加起来的。同样的天府新区也是这样,只是它还在快速发展中。
还有第三个指标,你可以看大牌聚集的热度。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区域吸引进来的知名开发商,和他们开发的知名项目的多少。
举个例子,武侯新城这个区域,它是原本武侯区一个比较杂乱落后的区域。原来的什么皮革工厂,相关的商品贸易都堆在这儿。你往那边走,你会感觉整个城市面貌脏乱差。但现在你再过去看,土地平整,大块大块的土地呈现,而且知名的开发商扎堆。
最典型的就是金茂、金科、中铁建这些房企,现在全成都,最高单价的住宅也在这个区域,而且卖得还不错。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以这种思路去选择的区域,未来几年它的发展都会不错。因为知名的品牌开发商,他所修建的知名项目就像是一个磁铁,会吸引来众多的优质配套,还有更多的项目入驻。
到这里,让我们再总结一下,我给你交付了两个东西。
第一,我给你交付了一个当下在成都的买房指引:首选新房,改善四房。
第二,我给你交付了如何选择价值洼地的三个指标:地铁修建的速度,政府投资的力度,大牌聚集的热度。
那进一步呢?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复杂领域如何决策?
通过比较,找到关键信息,排除不合理因素。
找到关键信息——人和钱往哪里走。
排除不合理信息——什么人为压低价格,人为挤压参与者,什么人为制造热点等等,都是在排除不正常不合理的因素。
如果刚才我们说的你都忘了,最后给你两个原则:
原则一:目前成都的城市化率仅仅70%,这个城市还在不断地发展,现在所有的增长都是城市发展的红利。能早买尽量早买。
原则二:如果你要自住,现在永远是最好的时机。如果你要投资,请想一想有没有人愿意住到你买的那里。
最后,你有什么困惑也可以给我留言,我会找时间为你解答。
祝你买到称心如意的好房。
閱讀更多 好房U購成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