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後悔買房做姐姐的鄰居了,怎麼辦?

用戶682398037600


父母和子女之間,都最好保持“一碗湯”的距離,何況是平等關係的姐妹或姐弟之間?所以說,你不要和姐姐住得太近,保持一點距離,更有助於維護你們的親戚關係。

至於你說已經買房買到了一起,那你可以先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或者乾脆給賣掉,再重新買就是了。

關於姐妹住在一起發生矛盾的,我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呢。

例子1:我一個朋友,看她姐姐在濟南買房子,她也來看房,因為她的條件比姐姐好,所以特意在同一樓棟買一套比姐姐大的,就是要壓過姐姐。

從此以後,這個妹妹就跟在孃家時一樣,時時處處壓制姐姐,不讓姐姐任何一方面超過她。有時候姐姐包了水餃,想讓自己閨女好好吃一頓,但是妹妹聽說了,馬上派閨女上姨媽家先吃第一碗……好多好多小事,鬧得兩姐妹很不愉快,有一年,她們一整年都不來往,後來還是在父母的撮合下和好的。

現在兩姐妹都年過40了,妹妹一家依然處處壓制姐姐,姐姐姐夫過的很憋屈,想擺脫卻不容易擺脫了。

例子2:我的親二姨,一直給自己的小閨女看孩子,小閨女兩口子在郊縣開公司,不常回家,但是掙錢比較多。有一天小閨女回到家,發現自己的姐姐在自己家同單元買房子了,只是不同樓層。

原來,我二姨心疼條件不好的大閨女,偷偷幫大閨女在小閨女同單元買了房,還把攢了多年的私房錢都給了大閨女。

小閨女兩口子不開心,不想跟姐姐住這麼近,因為小閨女條件好,家裡一吃什麼好的,我二姨立刻想到大閨女家沒得吃,就得給大閨女送去,搞得一家人都不高興。

後來小閨女又在外面買了房搬了出去,不跟姐姐住一個小區。

親姐妹或姐弟住那麼近有什麼利弊呢?

1、好處就是,延續孃胎裡帶來的親情,家裡有事能很容易互相幫助。

2、不好的地方有:

一方容易對另一方指手畫腳,自認為是為對方好,殊不知雙方都成立了自己的家庭,需要獨立生活。

在父母家就容易爭吵的姐妹或姐弟,即便是成家立業,也容易發生矛盾,造成日常生活的不痛快。

所以,親戚關係再好,也不要住那麼近,俗話說“遠香近臭”嘛,離得遠了容易保持一種融洽的關係。



快樂魚K


我和我妹同住一個小區,她住西區,我住東區,小區也挺大,騎電車兩分鐘,外甥比我兒子大一歲,同在一個小學上學,天天早上送孩子,我們就一個人去送,有時候我上晚班,孩子在家就去我妹家吃飯,我老公以前是廚師,現在工地上上班,有時候活幹完,就會在家過個十天半拉月,我老公在家有人做飯,我妹就帶孩子中午和晚上在我家吃飯。我妹夫在家的時候,晚上我就帶孩子在我妹家吃飯,感覺挺好的,沒什麼不方便


單車上的地老天荒


我姐就說 在她們小區 買房 我沒有 買了個 比較安靜的小區 我姐經常跟我說 要我離她近點 有事好互相照應 也能幫我帶帶孩子 可是 我不想再麻煩她 她一天挺累的 生完孩子 體質一直不好 心疼 我自己帶孩子 手忙腳亂 不想給她添麻煩 到底是血濃於水 有時候 會生她的氣 可是 很神奇 一見面就好了 真是怪


無284971361


當初姑姐家隔壁有一塊地出售,儘管我和老公都很看中這塊地,也放棄購買,現在人家做起了高樓開了酒店,我們也不後悔。不是跟姑姐家關係不好,恰恰相反,就是因為太看重這份姐弟之情,才不想破壞它,適當距離才能產生美,夫妻適用,對於別的家人也適用。


做個傻瓜又如何


親戚遠來香,作為親戚了可千萬別住在一起。尤其是兄弟姐妹,有的時候因為一點繁瑣的小事會惱羞成怒,最後可能都不會有親戚那般的感情了,比陌生人都陌生。你像你和姐姐住在樓上樓下,如果說兩家人總是來往頻繁,但是姐妹之間沒有什麼可以調理的,但是作為丈夫就不一定了。因此我說作為好親戚儘量要做到偶爾的聚一聚,有事情的時候幫一幫,這樣的距離感才是最好的。


我父母和我舅舅就曾經住過鄰居兩家,一開始連一個杖子都沒有,就是吃什麼東西都會互相給送去。而且平時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誰家做好吃的就去誰家吃。可是後來因為我調皮經常打哭舅舅家的孩子,所以說舅舅舅媽就告訴表弟不讓跟我玩兒了。我爸爸就生氣地說,世上哪有這樣的舅舅,還煩自己的外甥,後來他們兩個人總是拌嘴,之後,我媽媽和舅媽也沒有辦法,就把帳子給夾起來了,不讓我們兩家的孩子玩兒了。後來我舅舅家做什麼好吃的,即使是香味兒從帳子裡面傳出來,但是我媽媽說不許你們去吃,弄得後來我們兩家也很生疏。最後我舅舅把房子賣了,他們一家搬走了,再後來我們兩家又慢慢的恢復了以前的情感,因為我們不在一起也沒有什麼矛盾,所以說過年過節的時候聚一聚兩家人自然就很親切。


我覺得親戚遠來香這句話說的非常的有道理,作為親屬的儘量不要在一起住,或者是不要總是沒完沒了的聚會,有的時候會引起一些矛盾,會影響親情的,所以說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比較好。


伊春美食美客


世上哪有“後悔藥”可買?你的所謂的後悔,無外乎姐姐一家打擾了你的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你這所謂的近鄰,還是自已的親姐姐,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情,起碼家裡有事了,還可以相互照應,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我和你想法相反,很期待親人在身邊,可是願望打不成了……

我吧!生活在老家縣城,離老家很近,我哥在浙江安家落戶,由於距離遠,家裡紅白喜事,人來客去,都需要我來打理,我哥不在身邊,只能自己一個人硬著頭皮去做,有時候一個做的不好做的不到位,還會落下埋怨,我老婆姊妹三個,老婆老大,一直在老家工作,老二去了新疆,老三去了江西,看似親兄妹,可是距離遠了,老家的事都很少跟他們說,她自己能處理的,都不會勞煩弟弟妹妹,都會去辦,老婆有時候也會埋怨兩句:本來是他弟弟跑腿的事情,現在她成了“包攬家事”專業戶,

家裡小事還好說,還好處理,要是父母生病了或者其他的,身邊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真的很可怕……姐姐就是姐姐,她是你最親近的人,“打虎親兄妹,戰場上父子兵”,還是珍惜在一起的時光吧……


臭小子的春天


表哥家對門的房子出售,比市場價低至少30萬,正好我要買房,表哥表嫂希望我買了。後來還是沒有買,住對門挺尷尬的,以後是不是要天天喊我去吃飯,不喊怕我不舒服,天天喊自己也煩不是。而且親戚間一點距離感都沒了真不是好事。


上牆看風景


這種親人間毫無界限感的做法,勢必然會給你們的生活一定是帶來各種不方便和隱患的,

好了,分不開,不好了,也一樣是分不開的。

這種事情,想想就可以了,真住在一起,矛盾就來了。扯不清分不開的。

像我們這裡,有老爹老媽家和自己親兒子家住對門的,結果就是毫無界限感。

一開始,大家都很滿意,因為孩子小,也用不著風吹日曬,直接 就放在老人這裡了。時間久了,遠香近臭,事事就出來了。

每天,兒子一家都不做飯,推開門就到老人這邊來吃飯,老人需要一天三頓的伺候,也是夠累的。

兩家互相都有鑰匙,這邊聲音大一點,那邊就聽到了。有時候,小倆口吵架 ,老人就聽見了,忍不住敲 牆示威。兒子家有時候請請客,老人在這一邊就很生氣,沒事請客,又花錢來又費力,怎麼不見得給老人一點呢!

兒子啥時候出的門,又啥時候回來,兒媳婦啥時候出門,又啥時候回來,老人一清二楚,天天就在家沒事看著他們,他們出來進去,簡直就是被盯稍。

誰在自己家也不敢放肆,因為對門就是自己家人。本來好得要命,結果吵架 對門也聽得見,想離開想避開都不容易。住在自己家,也毫無安全感。

買房子本來 就是投資很大的事情,想再搬個家也不是那麼 容易,於是就這麼彆彆扭扭地過下去了。

所以,對於買房這件事,親人之間一定是有一定距離 的最好,起碼隔個樓,隔條街吧,再好,也不要緊緊地摽在一起住。


Longsuixinyuan


我們姐弟妹四人,三姐妹同一單元樓上樓下,弟弟在對面小區,馬上交房了,不知以後會不會很鬧心


陽光滿夏


對於這種問題,我曾經也面臨過兩難的選擇:也許買房時姐妹之間感情相處融洽,在心理上又相互依賴,也或許是當時礙於面子不忍拒絕,因此互為選擇做近鄰也合乎情理。

但如果親人之間一輩子相鄰而居,短時期內也許能做到互幫互助,但相處時久矛盾便會顯現,似乎會弊大於利,畢竟親人相處時界限太模糊,彼此因血緣相近,便不輕易注重處事細節,相互容易產生無端的干擾和不便,從而對雙方的生活質量和精神層面產生很大的痛苦和困擾。

至於因此而心生後悔,估計是在共同相處的日子裡,生活中的瑣細磨擦巳經影響到了大家的生活,造成了相互間的心裡鬱悶與壓抑。因此,姐妹之間應及早多做心理溝通,儘量增進彼此的寬容與理解。假如雙方矛盾已深,實在無法化解,首先雙方都應冷靜剋制情緒,爭取不刻意激化矛盾。然後理性地選擇契機(比如以給子女買學區房或婚房為由)適時地把房子賣掉,再另處選房就解決了。這樣既維護了親情,也解決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